功德林的国军将领中,为何唯独黄维难以改造?晚年沈醉给出了答案

妙之评过去 2024-03-27 10:49:45

在功德林的国军将领里面,要论思想顽固,黄维、庞镜塘、张淦、莫德宏等几人最为典型。特别是黄维,直到1975年最后一批特赦,被改造了27年的他才在古稀之年重新回归社会,除了杜聿明和沈醉等少数几人,他从不和以前的黄埔同僚交流走动,孤僻的性格也伴随着他的晚年。

那么,为何改造的国军将领,唯独黄维却这么固执,其实这个原因也是让人啼笑皆非。

之所以造成黄维这个执拗和固执的原因,起因竟然是老蒋的一个错别字。

这其中的辛秘,且听雨田君细细道来……

无奈的黄维(剧照)

参军早期,黄维也是热血青年

黄维出生在江西贵溪的一户书香门第世家,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之下,黄维也走上了教书育人的生涯,而这短暂的教书匠生涯,也为他后期的性格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且因为他身上的秀才气,有很多同僚都喜欢叫他“教书匠”,来形容他的刻板和认死理的性格,在淮海战役时期,黄百韬就用“书呆子”来形容黄维。

同僚们眼中的黄维(剧照)

有一说一,因为是教书出身,在国军黄埔将领里面,唯有黄维是最讲究尊师重道和团结同学的人之一。

当年宋希濂在围剿红军的过程中,俘虏了突围时受伤的瞿秋白,黄维知道之后就去大骂宋希濂,甚至为此和宋希濂闹了一段时间的矛盾,当然宋希濂也挺无辜的,心想自己也想保老师……

除了对瞿秋白之外,对另外一个老同学,同样是受伤被俘的黄埔一期刘畴西也报以同情的态度。

刘畴西在学校的时候和桂永清关系最好,桂和黄是江西老乡,因此黄维有的时候也会加入他们圈子,因为桂永清同时也交好俞济时,因此几人之间也非常熟悉。在北上抗日的过程中,红十军团指挥刘畴西(参谋长粟裕)在怀玉山突围时,被国军包围被俘,而国军这边指挥官正是——俞济时。

刘畴西烈士和俞济时

而本来想要和老同学叙旧的俞济时,看到衣衫褴褛、失去左臂并冻得发抖的刘畴西站在眼前时,穿着将军大氅在屋里烤火的俞济时,突然觉得没什么共同语言了。

也许是带着胜利者的鄙夷,也许是认为自己飞黄腾达,俞济时连一句寒暄也没有,挥挥手就走了。

而俞济时的这个动作,很快在黄埔学生中传遍,有的人不以为然,有的人则认为他做的有点过了 ,这里面就包括黄维,他找到了俞济时理论,差点大打出手,虽然被其他同学制止了,但每次碰到俞济时,黄维都会对其冷嘲热讽

“那么冷,你也该叫老同学吃顿好饭,穿件棉袄!大家同学一场,你也太狠心了。况且畴西在东征中已截去了左臂。”

从上面这两件事情来看,黄维在国军里面确实是一位有着人文情怀的将领,他认“师长”和“同窗”之理,正如《人间正道是沧桑》里面老范说的一样“钢刀对钢刀,同窗是同窗”

老范的话,代表年轻黄维的立场

可以说,当初的黄维是一个有抱负的理想青年。

不过,黄维一生却选错了效忠的对象, 让他在前半生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当时进步青年,会对老蒋这么忠心呢?

一个错别字,半生奉老蒋

在抗战时期,担任18军67师师长的黄维在罗店硬刚日军的精锐的善通寺11师团,面对敌人海上和空中的三维打击,黄维的67师伤亡惨重,但哪怕是这这样,他们还是击退了敌人十几次的攻击,愣是坚守了8天,到了战后67师仅剩一到半个团的兵力。

因为这个战绩,黄维得到了老蒋的召见,夸奖他一番后升任为18军中将军长。

在宝山血战的国军18军

在离开之前,老蒋还将黄维单独找到自己的书房里面,亲自为他题字。

按照黄维好友,同样在功德林中接受改造的国军中将沈醉在自己的回忆中的记载是

“你记不记得?你在1938年春天,由六十七师师长晋升为十八军军长时,去南京见‘老头子’(此处应该是路庐山,沈醉写错了),他送你一张照片,写上‘培我将军存念,’几个字之后,你大喜若狂,明明‘老头子’是把你父亲给你取的别号‘悟我误’写成了‘培我’”

老蒋和黄维,纠葛一辈子的误会

可能很多人会说,一个错别字值得他半生追随老蒋么?

如果是别人,可能会将其当成老蒋的一个笑话,或者是一个的人生中的小插曲,但对于较真和一条筋的黄维却真的将其当成是老蒋对他的鞭策。

让黄维这么想的原因,主要源于他的教育和出身。

本身黄维在青年时期就一直接收的是传统教育,家族因子里面的士大夫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再加上去到黄埔之后,老蒋灌输的“君臣之道”、“忠臣良将”的蛊惑,自然认为老蒋这个错别字是故意而为之,代表老蒋真的要栽培和重用他,而所谓“士为知己者亡”,甚至在那一刻,黄维可能也想到了《西游记》里面,菩提老祖对孙猴子脑袋的三声敲打。

以至于他从此后的10年时间里,成为了蒋介石最忠心的拥趸。

解放战争期间的黄维

而在老蒋这个“培我”BUFF的加持之下,黄维也开启了自己的“忠诚模式”。

在抗战时期,他在担任54军军长期间,看见国军内部贪腐严重,克扣军饷事件屡屡发生,于是他直接往上揭发了自己顶头上司也是同学——关麟征,两人一度闹的对簿公堂。

虽然被何应钦打压退居二线,但依然在后方继续和其斗争,用现在的话来说,黄维就是国军内部的判官,而在黄维来看,这就是他忠于老蒋的表现。

而且在听到大公子要成立青年军的时候,黄维主动请缨,辅助陈诚帮助蒋家父子。

在淮海战役被俘虏的黄维

在解放战争时期,当老蒋随口一说国军军事素养不行,想建设一个类似西点军校的综合型学校之后(海陆空综合教育),黄维听到后立刻找到老蒋说自己有丰富的办学和教学经验。

而到了淮海战役时期,当老蒋找到他去带领12兵团时,他也不问缘由直接去上任,最终兵败在双堆集被我军俘虏。

在被我军俘虏初期,黄维依然表现反动,甚至还书生意气的对我看管人员发出单挑决斗的邀请。

哪怕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功德林之中,黄维依然是个顽固份子,他总是一个人带着,一言不发,而且为了表忠心,他一开始还留了很长的胡子,他说这是自己身为兵团司令官时候的留的,自然也要和那个职务一起保留,在如杜聿明、宋希濂和王耀武等一种大佬在交代自己在战争年代犯下的罪行时候,黄维还在说自己无罪。

可以说,哪怕失败黄维在刚开始还对自己的这位老校长甚是忠心。

在功德林里面仍然顽固的黄维

不过令人心酸的是,哪怕黄维在被俘的时候表现的很气节,远在孤岛之上的老蒋,却对他并不咋地。

在黄维被俘之后,老蒋以为死于阵中,就给了他一个阵亡身份,按理来说应该有抚恤金才对,可当黄维的老婆去到国军12兵团部(胡琏担任司令)想要黄维抚恤金,抚养4个女儿的时候,胡琏却说,黄维葬送了12兵团,还有脸拿抚恤金?

于是走投无路的黄夫人只能找到老蒋。

可是老蒋对于黄维的处理,却彻底的让这位“忠将”寒心。

黄维妻女去拿抚恤金

按理来说,胡琏作为黄维的老友这么说确实不应该,可在找到老蒋之后却让人家吃闭门羹,这位校长这么做也不地道。

不仅不给抚恤金,老蒋更是在公共场合狂喷黄维等被我军俘虏的将领。

在1950年他在宝岛发表的《剿F作战有关问题二十八个答案》中,阐述了为何优势国军会失败?在这里他将黄维和杜聿明等人当成反面例子,特别是黄维更是被大书特书,他把12兵团的失败罪魁祸首当成了黄维。

老蒋批评教育

他认为黄维在淮海战役的失败分为三个,第一就是临场指挥不行,第二就是被俘之后居然没有杀身成仁的决心,最后就是突围关键时刻还儿女情长,导致情报泄露,原来当时黄维在突围之前还给自己妻子发过一封电报。

当时老蒋在批判会上的原话是

“竟于奉命突围之际,电告其妻,先洩师期,虽万死不足以蔽其辜!”

你说你喷黄维也就算了,可连人家孤儿寡妻也不放过,确实让人心寒。

而当1956年,黄维的妻子蔡若曙去功德林看望自己丈夫的时候,黄维虽然斥责妻子不应该找老蒋,看似在维护老校长,其实也是在骂自己,而从这之后,黄维对老蒋算是真正的失望和划清界限。

剃了胡子的黄维,在和过去做告别

而不同于老蒋的绝情,人民政府对于黄维一家表现出来的宽容,也为之让人动容。

当50年代,黄夫人带着四个女儿定居上海的时候,周公亲自让人安排其工作(上海图书馆工作)和居住环境,邻居们对他们一家也很照顾,黄维大女儿黄敏南报考复旦大学,也顺利获批, 就连几个女儿上学,也是尽可能关照。

黄维本人在进入功德林之前,也是一身的结核病,需要补充营养,而管教人员也是为他每天安排了一斤牛奶和2个鸡蛋,哪怕当时我们很多人都在吃糠咽菜,管理人员每天都喝小米粥,也要保证他的营养,在经过4年的精心医疗之下,黄维才完全康复。

以至于晚年黄维也发出了感慨:

“我终于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失败了……”

晚年幸福的黄维

而且出来之后的黄维,虽然性格孤僻但依然心心念念祖国,他在晚年说道

“趁我生活尚能自理,神智亦还清明,一定要为和平统一的神圣事业献出绵薄之力。如不能达到此目的,我会引为终身遗憾的。”

可能黄维也没想到,老蒋的一个错字真的会影响他的一生。

0 阅读:3

妙之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