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在某一线城市念大学,对于未来如何就业,家里长辈是这样替我谋划的:
1、最好留在一线城市就业;
2、职业体面一点,稳定一点;
3、不需要托人找关系。说实话,家里在一线城市也没什么关系,啥人也不认识,找工作只能靠自己。
就业那几年,正好遇到2008年经济危机,大学生就业难,考公务员越来越吃香。在考公热的大背景下,结合以上三点,公务员成为当时唯一的选择。
大二,和上岸的师兄师姐了解了一下考公方面的资讯,结合自己的情况,准备应届报考公务员。
在大三下的时候,就开始有计划的买教材、刷题,着手备考公务员了。每天除了上课、完成课业要求,剩下的大块时间都泡在图书馆、自习室准备考公,大三暑假前,过了两遍某图模块宝典,刷了一些题目。
暑假在家,除了实习,其他时间都在市图书馆学习。父母托关系找到几个已经上岸的学长,传授给我他们的学习经验,收获很大。
暑假结束,回到学校,开始刷第三遍教材,因为离国考没有多久了,把能逃的课都逃了,平时都是在图书馆限时刷题、刷套卷,实在不好逃的课,就课上看教材、刷题。
以上就是我准备考公的过程,回想起来,除了刷题,那些日子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东西,像是流水账,很枯燥、很无聊,导致我现在也觉得没啥可写的。
那些时光里,唯一感觉开心的是每周去一趟超市买东西,买一些零食和咖啡,特别喜欢喝雀巢咖啡,学习累了犯困很提神。
也会遇到刷题错一堆,不想学、想退缩的情况,我会放下题库,去操场上换换脑子,或者刷一些考研励志的帖子,打一波鸡血,然后接着肝。
所以为什么选择考公、什么时候开始考公,都是因人而异的。
其实我当年也是随波逐流,社会上流行考公,我就觉得公务员肯定好,对体制内到底是什么,也并不是太了解。这些年也碰到不少考生,考进去发现和自己当初设想的不一样,公务员并没有那么好,最后辞职跑路。考公务员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再考。
众人不如范进
简单,毕业没啥规划,随便找了家厂子打工,消化不了老板画的饼,想起自己应届参加了场国考,2000+人报名裸考十几名,培训培训应该还行,遂辞职,找了个街道临时工的清闲职业,边工作边考,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如果没有年龄限制,估计会有无数人死在考场上。
因为受不了现在的工作
因为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我只是一个本二,十几年前毕业后到银行当临时工,因为在金融业没有资源真的啥也不是,而我就是没有资源的,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考编制是我唯一的出路
因为没饭吃,所以考了
当年考公主要就因为南宁市区里没什么像样的工业工厂或者高新企业,我这种学工科的不好找工作。过几年比亚迪在南宁的厂投运了估计很多人都选择去比亚迪而不是考公了。
工资高,稳定,地位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