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九,很多人的脑子里都会浮现出一幅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画面,因为大家都知道,三九是最寒冷的时候。
三九是“数九”里的三九,数九歌里面讲,“三九四九冰上走”,即“三九”时节,河水冻成冰,人可踏冰而行,表示寒冷之意。
然而,最近几年,很多人都觉得,三九天并不是很冷,冰雪不再,而是变得暖和、阳光明媚。
但问题是,要是天气晴朗的话,会有什么预兆呢?行吗?为什么一些老年人会说“最害怕的就是三九晴天”?对这一点,古代的人们在实践中,也得出了不少的结论。在这篇文章中,将用一些具体的俗语,来说明这一点,希望你能明白。
“三九河开,来年遭灾”这是很容易理解,在三九节的时候,河水不冻,或者融化了,来年可能会有灾害。
据《数九歌》记载,三九应当是在冰面上行走,但“三九河开”却恰恰不是这样,又表示那一年的三九天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所谓“来年遭灾”,指的就是庄稼长势不好,造成减产。以冬小麦为例,在冬天,合适的温度和低温,可以杀死农田里的一些害虫。若在最寒冷的季节里,气候仍然温暖,则利于害虫越冬繁衍。
待到第二年气温转暖,又易发生虫害,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而且,在没有使用过杀虫剂的情况下,一旦出现虫害,那就是要遭灾了。
所以,仅从“三九河开,来年遭灾”这一俗语看来,三九天气晴朗,来年害虫为害的情况会增多,对庄稼的生产不利。
“三九天气暖,冷到二月满”这是一条俗语,说的是三九温暖(也是晴朗的),到了二月,可能会有一个更冷的月。
尽管“二月满”这个词有些言过其实,但其含义却十分明确:二月将会有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天气,而这个2月,是农历二月。
一般情况下,二月相当于阳历三月,也就是庄稼长出来的季节。就拿麦子来说,三月份的时候,主要的麦场已经开始返青,有些地方已经到了拔节的时候。
此时,正是小麦迅速成长的时期,适当的温度是作物高产的先决条件。但若遇上长期低温气候,则会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延迟生长时间,也有可能让小麦长不出芽,矮苗,从而影响到作物的生产。而这个时候,小麦的抗寒能力比较差,很可能会受到低温的伤害,从而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
所以,仅从““三九天气暖,冷到二月满””这一农耕谚语中,如果三九天晴,那么明年出现倒春寒的可能性会更大,同样的俗语也有:“三九晴又暖,二月冻破脸”。
“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还接”这是一条非常明确的谚语,若是三九、四九没有下雪,五九和六九,雨水和积雪会很少,农田里会持续缺水。
众所周知,冬天的时候,雨水是比较稀少的,没有下雪的情况下,农田里很可能会发生旱灾。如果没有足够的水源,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根据这一条俗语,三九无雪(亦可为晴朗天气),干旱会一直到五九、六九,。就拿小麦来说,因为干旱导致的水分流失,导致小麦变得枯黄,抗寒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遭受冻害的几率。所以,单从“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还接”的农谚来看,三九天气晴朗,或将有旱灾,不利于庄稼的过冬。
三九晴天?这个问题到底是好是坏,无论是从害虫、倒春寒、旱灾等方面,都对农业不利。但是,也许有些人会说,今时不同往日,一会儿转凉一会儿转暖,过去那些俗语已经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你同意么?三九天,你那边的天气怎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