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对我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引导意义。还有一种说法:“少年夫妻老来伴,携手相看两不厌”他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婚嫁之道,这些俗语,没有诗词那么优雅,但是也是最贴近现实的一句话,这也是我们古人对人生的一种感悟。
古代的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在这个时期,人们非常重视老者的经验。他们毕竟他们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情,也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可以做。所以,从古代到今天,孩童最爱的事情,就是听长辈们讲故事。
一个人这一辈子,上半生要依靠自己的父母。下半辈子要靠自己的另一半,正因如此,我们非常看重婚姻及男女之间的感情,而和谐的家庭是维持一段感情的基础。“少年夫妻老来伴,携手相看两不厌”,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但是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
年少夫妻有多大在这个时代,我们这些只依靠法律结婚的人,根本不知道古人的婚姻是怎么回事。当时中国的大部分人口都是以农耕为主,而农耕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体力活,每家每户都要有好几个男人来撑起这个家,而农业的发展也要求更多的男人。
而且古人的寿命也没有现代那么长,六十多岁就是极限了,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没法比。在这样的情况下,古代的人们很早就开始了婚姻,被称为“少年夫妻”。
从年龄上来说,这对“少年夫妻”应该只有十来岁。按照宋朝的律法,男人十六岁就可以娶妻生子了,你看看我们这个时代,十六岁的男人还在上学,而女人的年龄是十五,按照传统,十五岁的女人是要要举行"及笄”之礼。。
意思就是当时的女人戴着发簪,代表着自己可以娶妻生子。十六、十五的男女结婚,我们管他们叫做少年夫妻,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显得年轻了一些。毕竟婚后的日子还很漫长,他们会在一起过一辈子,俗话说的好,“少年夫妻老来伴”
少年夫妻老来伴,携手相看两不厌十多岁就成亲了,以后的路还很长。如何维护这桩婚事,是所有年少夫妻都头疼的问题。好在这句话早有定论,在古时候确实有不少人可以做好,但是进入近代以后,能真的走到这一步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所谓的“少年夫妻老来伴”,对于现在的他们而言,都成为了一种遥远而又奢侈。
既然我们知道了少年的婚姻,那么接下来的一段话,就很好解释了。婚姻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少女们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结了婚,所以,她们必须要仔细的观察自己的伴侣,确定自己是否可以与自己白头偕老,这是很关键的,在古时候,女人的身份是很低的,她们没有任何的选择权,只能跟着男人走,而在近代社会,两性平等之后,才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机会。
通常,在经过了最初的适应以后,夫妇俩都会逐渐接受彼此,许多人甚至会因为彼此而改变自己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对待分歧也是可以互相容忍和谅解,不会再像从前一样,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就大吵一架,这样才能确保两个人走到一起,才能“携手相看两不厌”。
另外一个就是孩子,孩子是婚姻的结晶,在古时候,有了孩子,很多性格刚强的人都会选择妥协。可以说,有了孩子,才能让年轻夫妇的关系变得更好。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却不一样,很多情侣在婚姻中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是想要满足一下自己的欲望,但是这种婚姻并不能长久,就算他们有了孩子,他们也不会在意自己的婚姻,他们追求的是下一个更好。
古代的人们,虽说成婚较早,被称为少年夫妻,但是在成亲的时候,他们会互相帮助,久而久之,就会有一种深厚的感情,有子女的存在,这也让许多古代的人,可以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携手相看两不厌”。
现在的人,都在逞口舌之快,但真的到了分手的时候,就会后悔莫及。当你变得衰老时,你还会记得那个他吗?而当你看到自己的身边人,又会不会感到厌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