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作为一个降将为何对蜀汉忠心不二

清水空流 2022-10-23 07:47:44

首先确定一点,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姜维都认为北伐不可能成功,大汉气数已尽这已经是共识,所以说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姜维都是理想主义者,陈寿在《三国志》里对姜维的评价不高,他说姜维:“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显然陈寿对姜维评价并不高,对于蜀汉无功绩可言。但实际上姜维绝对是蜀汉最后的柱石了,姜伯约不负蜀汉,而刘禅绝对有负于姜伯约。

姜维是在27岁那一年遇见诸葛亮,而诸葛亮也是在27岁左右遇见了刘备,也就是说没有刘备就不可能有诸葛亮,同样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就没有姜伯约。但诸葛亮的接班人却不是姜维,诸葛亮安排的继承人是蒋琬,蒋琬之后是费祎,而无论是蒋琬还是费祎都不支持姜维北伐,直到蒋琬和费祎去世之后。姜维才算有了实权,才有条件进行九伐中原。而姜维之所以对蜀汉如此忠心不二,很大程度上在于姜维心存汉室,第二才是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

姜维出身天水姜氏,虽然算是边疆大族。在当地并不显贵,在曹魏属于低层官二代,姜维的父亲姜冏战死在疆场,故此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天水郡参军。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出祁山,当时的天水太守马遵怀疑姜维等人异心,导致最后姜维进退不能,只能投降诸葛亮。作为曹魏集团的一个地方的低级小军官,到了蜀汉可谓是一步登天,直接进了最高领导层的决策圈,应该说,姜维有着强烈政治野心,在曹魏没有他的政治舞台,曹魏没有任何政治前途。而诸葛亮为提供了条件,可以说,也只有蜀汉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在这种情况下,姜维必然对蜀汉死心塌地。从个人角度来说,姜维的前途都已经绑定在蜀汉的身上。

同样蜀汉也算是对得起姜维,也很信任姜维,葛亮病逝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在蒋琬时代,姜维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费祎主政的时候,姜维迁升为卫将军,假节。与费祎共录尚书事。费祎被刺杀身亡。姜维开始掌控兵权,多次北伐曹魏,姜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身为降将,刘禅从没有怀疑他,打仗时从不派人监视他,姜维打败仗也没有惩罚他。这待遇曹魏不会给予姜维的,也不会给予一个投降曹魏的蜀军将领。

姜维不仅有野心,更是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士为知己者死比并不能评价姜维,实际上就是对诸葛亮复兴汉室,还于旧都这一伟大的理想的感动,换言之他与诸葛亮有着共同的政治理想,所以才不约而同地拼尽一切、百折而不挠、百死而不辞。可以说,姜维兑现了他说过的每一句誓言。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19

清水空流

简介:历史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