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贸然称帝,实际上并不是袁术痴心妄想

清水空流 2022-10-15 09:57:50

袁术敢于称帝就他是在于汝南袁家的出身,不仅仅是四世三公豪门大族,更多是的是门生故吏拜祭朝野,黄巾起义被平灭后 ,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而当时各路诸侯中实力最大的就是袁术,袁术的地盘跨越豫州,徐州,扬州3个州,共十二个郡。袁术的实力不容置疑,他具备称帝的物质和经济基础,也拥有了不少人才。可以说袁术是有资格的,再加上得到玉玺。有称帝的想法也正常,而此时的袁只有冀州一地,而曹操也只有兖州外加一个天子。刘备此时不过是流浪汉,孙氏父子更是默默无闻。抛开袁术最后的结局不谈,袁术当时称帝固然是利令智昏,但也不得不说,他僭越称帝也绝非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公元197年初袁术称帝的时机选得不错,当时的袁绍、曹操各自陷入困境。在汉末的事对峙中,主要是“二袁相争”的格局,其他各路小诸侯都是各自为战,曹操与袁绍是一党,并开始图谋豫州。刘备倒向袁曹联盟,而孙策以袁术部曲将之名南下,图略江东。此时袁术与曹操,袁绍都是敌人。就在袁术僭越前的197年1月,曹操便遭遇宛城惨败,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等人皆丧命。这在袁术看来实在是最好的机会。

袁术盘踞南阳。人口众多,土地肥沃,而且南阳上可以进洛,汝,下可以制荆楚,控武关震三辅,实在是天下要冲。刘秀就是在南阳起家袁术的军事实力在当时也是首位的,所以说篡位当皇帝并非不可能。又加上两汉时期那句流传甚广“代汉者,当途高者”的谶语,在官方乃至民间都非常具有说服力。从某方面而言,袁术以“应谶”的方式建国称帝觉得是“顺应天意”。但袁术称帝后自称“仲家”时间不过两年年,可谓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袁术失败最大问题在于,曹操于许县奉天子,对绝大多数士族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尊奉汉室,而曹操把都城设在颍川境内,便于感召更多的世家大族,通过他们这也能进一步促使更多的名士愿意回归“朝廷”。

而对袁术最大的打击便是以孙策为首的孙氏背叛,让袁术所掌控的人力、物力、财力瞬间缩水一半。由此也看出孙家背刺是有血脉传承的,从孙权的后来的行为也看出,这家风真是一脉相承。孙家的反叛导致袁术从登基到病死不过就两年的时间,就在登基的当年,整个南阳地区大范围的旱灾,造成江淮地区粮食减产或绝收。百姓饿死无数,袁术此时却却纵情声色,倒行逆施,不思进取。内部君臣不合,想不败都难。建安四年曹操与刘备一起进攻寿春,袁术退至江亭,袁术最后吐血而亡。

他死后,他的地盘基本上被东吴接管。就袁术个人而言,做事只看眼前利益,没有远见,在他袁术本人看来,他的赢面还是很大的。但问题是,当他篡位的时候,所有的优势将荡然无存,成为所有诸侯的公敌,袁术为政奢侈淫靡,不得人心,不要说对比当时的曹操差的太远,基本是对比袁绍也不如,汝南袁氏的政治资源基本上也是被袁绍掌控,更多的名士都愿意选择袁绍。由此也可以看出袁术完全是依靠名声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建安二年袁术僭越称帝事件,一度对汉末政治产生深远影响。此后谁也不敢称帝了,尤其是曹操对此深以为戒。而刘备也只有在曹丕称帝后,以复兴汉室的名义登基。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0

清水空流

简介:历史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