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拼命都要攻击高句丽,如果不打,后果更严重

清水空流 2022-10-30 09:33:35

为了攻击高句丽,隋炀帝不惜耗尽国力三次讨伐高句丽,可以说,隋朝的速亡很大程度就在于讨伐高句丽使得国力疲敝。而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不仅没有吸取隋朝讨伐高句丽的教训,同样是不惜国力讨伐高句丽,对于此事只能说是太正确了,进一步来说就是:“罪在当时,利在千秋”。再就是,在公元公元598年,高句丽军万余人,试探性进攻隋朝辽西地区,被隋军挫败。隋文帝杨坚立即意识到了其中的威胁。隋文帝杨坚当即下令水陆大军30万出榆关(山海关)拉开了讨伐高句丽的序幕。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古代高丽与后来的王氏高丽根本不是一回事,无论从历史渊源、疆域范围还是从民族来看,两者之间都毫无本质联系。古代高丽是中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王氏高丽则是在古代高丽灭亡二百多年后创立的王朝。这里所指的高句丽是由中国人自己捡来的政权。在当时高句丽的位置真的很重要,任何一个中原王朝都会讨伐。如果不讨伐的话,高句丽是有机会发展成强国的。

讨伐高句丽这件事情无论怎么说都是正确的,正是由于隋唐两代这两个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对高句丽的不断攻击,才使得这个桀骜不驯的撮尔小国彻底老实了,让他在此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始终是华夏的附属国,承认是中国的宗主国。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当时高句丽并非仅局限于今天的朝鲜半岛,当时的高句丽涵盖的范围还是很广的,高句丽在最强大的 时候,占据了今天的辽宁半个吉林和这个朝鲜半岛,尤其是占据了辽西走廊,如果隋唐两代不能将其遏制的话,高句丽完全可以沿着辽西走廊直接占据燕云与河北大部区域。当时打高句丽花了隋唐两代,直到到唐高宗才算彻底地打下来。隋唐发家依靠的是关陇集团,而当时高句丽体量是超过的关陇集团的。所以从军事和政治角度来看,隋唐攻击并灭掉高句丽是完全正确的。为此即便是伤筋动骨大伤元气都是值得的。

高句丽在当时无论在军事和经济实力都堪称一流,是中原王朝在东北方向的最大威胁。尽管高句丽自古以来同是中国的藩属国,从两汉开始,一直到魏晋南北朝,一直都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但隋朝统一之后,高句丽就开始屡屡挑战隋朝宗主国的地位。而隋朝统一之后势必不能允许周边有这样的强大的政权存在,这绝不仅仅是因为君主好大喜功,只为收复辽东地区这一汉晋旧疆。更为重要的是。高句丽在当时是一个已经形成了强大的集权制度与先进文化的封建制国家,隋唐两朝将其视为劲敌也是可想而知的。

而杨广三次讨伐失败,完全是因为杨广的荒唐决策和虚荣心上。才使得高句丽能死中得活。到了李世民时期,在公元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斩杀高句丽军4万余人,俘虏10万余人。但由于李世民突然去世,才不得不罢兵,公元663年,高宗李治时期的名将刘仁轨在白江口一战中全歼日本海军。朝鲜半岛三国(高丽、新罗、百济)只能向唐朝臣服向唐朝臣服。高句丽至此终结。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18

清水空流

简介:历史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