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世界粮食日”。设立“世界粮食日”,以期引起人们对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敦促各国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对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到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中国的谷物自给率超过95%,小麦、大米两个口粮已经100%自给,中国完全有能力依靠自身力量保障粮食供给。
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实现了约占世界1/4的粮食产量,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对全球安全稳定发展的重大贡献。
2006年中国在停止接受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当年,就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世界第三大粮食援助捐赠方。中国一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的重要战略伙伴,向该组织捐款并提供技术和人员支持。
中国通过派出专家、建示范农场、培训示范农户、推广作物良种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其他国家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把粮食安全作为八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动员各方力量,推动优势互补,为实现包括粮食安全在内的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汇聚最大合力。
中国一直努力推动履行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呼吁各国保持全球粮食贸易开放,敦促取消单边制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虽然中国粮食自给率较高,但仍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部分粮食需求,尤其是大豆等农产品,也促进了全球粮食市场的繁荣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