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刘庄:能力超群,开创“赫赫盛汉”却被后人忽视的伟大明君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8:35
导语

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后世鲜为人知,存在感极低的帝王,却做出卓越贡献,其施政举措影响深远。

政治上,他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压抑豪强外戚,经济上救济贫农,兴修水利,解决积患已久的黄河水患,维持黄河九百多年的稳定。

对外关系上,他出击北匈奴,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吞并西南的哀牢国,威服康藏高原,同时派使者出使天竺,引佛教东传。

文化上大兴儒术,普及儒家教育,确立汉服体系及礼仪,塑造崇德尚儒的文化氛围。

汉明帝在位十八年,吏治清明,境内安定,民安其业,时人颂曰“赫赫盛汉”。

天资聪颖,深受光武帝宠爱

刘庄出生于公元28年,是刘秀的第四个儿子,他的母亲阴丽华出自南阳豪族,富甲一方。

刘庄出生时,正值王莽新朝灭亡,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刘秀领兵打仗在外,刘庄的生活起居全由阴丽华照顾。

虽然刘庄成长于战乱年代,但从未耽于教育,自幼聪慧异常,十岁通晓《春秋》,刘秀统一全国后,刘庄被封东海公。

公元39年,刘秀下令各州郡清查田地数量和户口,以此限制地主豪强兼并土地和奴役人口,便于朝廷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但很快发现地方官吏上报的田亩和人口对不上,不久刘秀召见地方州郡长官汇报工作,发现陈留吏的牍上写有“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的字样。

刘秀问起原委,未能得到答案,这时帐幄后面年仅十一岁的刘庄插话说,这是郡里的官吏教陈留吏怎么核查土地。

刘秀又问:那为什么河南南阳不能问呢?刘庄说河南是帝城,南阳是帝乡,这两个地方肯定逾制,所以不能核查。

刘庄的回答让刘秀十分震惊,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政治悟性,由此对其更加青睐。

同时深刻揭示豪强大族垄断政权,势力庞大,对刘氏皇权构成严重威胁,这为刘庄继位为政苛刻,压制外戚豪强打下政治基础。

公元43年,单臣、傅镇等造反,占据原武城,刘秀派大将臧宫率兵围剿,久攻不下,刘秀召集大臣商议,他们大都提议悬赏攻城。

只有刘庄主张不要围城太紧,放开一个缺口让叛军突围,以此激发叛军士兵求生欲,以瓦解其防御斗志,到时候一个亭长就能对付他们。

结果果如刘庄所料,叛军突围后四散奔逃,叛乱很快被平定。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后,刘秀对刘庄深为器重,于同年立他为太子。

公元57年,刘秀驾崩,刘庄继位,是为汉明帝。

加强集权,打击权贵,抑制豪强

汉明帝继位后的朝堂政局并不乐观,豪强大族势力盘根错节,通过与刘姓宗室联姻巩固自身地位,光武帝也仅是勉强压制,往昔光武帝度田事件历历在目。

汉明帝青年继位,没有其父的威望压制功勋老臣,一改光武帝柔道治国,代之以大刀阔斧的刚猛,重点压制外戚豪强。

当时的东汉六大家族之一、大司空窦融放纵家人子弟为非作歹,地方官吏不敢过问,汉明帝首先拿窦氏家族开刀。

护羌校尉窦林系窦融从兄子,贪污受贿,欺凌大臣,59年,汉明帝以窦林欺君罔上、贪赃枉法之罪下狱论死。

窦融的长子,光武帝的驸马窦穆假传阴太后的旨意,让六安侯刘盱休妻而娶自己的女儿,被汉明帝得知,将其免官,随后将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全部处死。

窦融本人被严厉斥责,罢官回家,不久,除了窦融留居洛阳,其余窦氏宗族全被驱逐出京。

对于他的母家阴丽华家族,明帝也未手软,阴丽华的弟弟,明帝的舅舅阴就的儿子阴丰贵为驸马,竟杀死公主,明帝不徇私情,杀死阴丰,阴就夫妇被勒令自尽。

六大家族中的梁氏在光武时期颇受重视,与光武帝共同打天下的梁统的儿子梁松是光武帝的女婿,也是光武帝后期的辅政大臣,但明帝仅以诽谤之罪便将其处死。

明帝的皇后马氏的父亲是伏波将军马援,曾克复陇西,平定交趾,北击乌桓,在光武帝时期立下赫赫战功。

但明帝绘制云台二十八将时,故意对自己的岳父马援不予收入,以此抑制马氏家族,马皇后的三个兄弟马廖、马光、马防都位不过九卿。

在明帝的打压下,六大家族中除了表现谦抑的邓禹家族和耿氏家族,其余的马氏、阴氏、梁氏、窦氏等都被削弱。

明帝对宗室大臣也限制极严,明帝的同母弟刘荆颇有才华,对明帝继位一直不满,曾口出狂悖之言,扬言应取刘庄而代之,被明帝得知,将其投入监狱勒令自尽。

其余如明帝之弟楚王刘英、广陵王刘荆也都被坐罪诛杀。

同时明帝对大臣控御极严,一旦犯法,从严治罪,无论职务高低。

虞延、邢穆先后两任司徒都以有罪自杀,河东尹薛昭、司隶校尉王康、驸马都尉韩光等也都先后坐事论死。

有一尚书郎仅因误记西域属国贡献的供品,而被明帝亲手持木杖责打。

另外,明帝严格整顿吏治,严禁托关系走后门,他的姐姐大长公主馆陶公主请托为其子求官,遭其拒绝,在选人用人上,赏罚分明,不徇私情。

总而言之,明帝在位期间为政苛察,总揽权柄,其严厉程度为两汉少有,但却保证了纲纪整肃、吏治严谨,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同时明帝深谙权术平衡,他一边打击不法豪强,一边重用开国元勋邓禹及其家族、同母弟东平王刘苍等,光武朝一些重臣得以保留原职。

宗室、功臣、官僚集团都有自己的政治代表,对待太后阴丽华和废太后郭圣通一视同仁,赢得外戚和朝臣的好评。

治理黄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经济上,明帝减轻赋税,劝勉农桑,兴修水利,分发公田赐予贫民,不过其最耀眼的政绩便是治理黄河水患。

黄河,中华民族的文明摇篮,沿河居民受其恩泽,但也饱受泛滥灾害,西汉末年以来,黄河堤坝年久失修,决口泛滥,为患益甚,兖、豫等州郡百姓流离失所。

公元69年,明帝动员力量开始解决这一问题,向朝廷征集治水人才,有人推荐王景。

王景是乐浪郡(今朝鲜平壤)人,知识广博,对水利工程颇有研究,明帝向其询问治水方面的难题。

王景分析利害,对答如流,皆能应对敏捷,明帝很满意,就把治水任务交给王景。

当年夏天,明帝征发数十万民夫、士兵参与修筑黄河堤坝,王景实地考察,精心研究,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一是调整河道,他命人打通阻碍河道的山陵、沟壑,疏通沉积沙石。

二是修整堤坝,他在黄河两岸要害地区和灾害易发生地筑起堤坝,修筑了从荥阳到千乘海口一千多里的黄河大堤,防止雨季黄河流量增加,加重洪水险情。

三是在堤坝建立水门,在千里大堤每十里立一水门,专门分泄洪水,无复溃漏之患,保障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

在明帝等人的努力下,治水取得显著成果,此后九百多年直到唐朝末年,黄河没有改道,很少出现决堤,积患已久的黄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终东汉一朝,虽然在外戚、宦官的祸害下分崩离析,但从未发生北宋、元明清等黄河水患引起的民变。

明帝执政十八年,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国力得到极大恢复发展。

全国户籍人口从光武帝末年的两千一百多万激增至明帝后期的三千四百多万,与其子汉章帝刘炟合称“明章之治”。

开疆拓土,征伐四夷,恢复西域统治

光武帝重建东汉以来,国家百废待兴,对外关系保守,尤其是对北方的匈奴游牧民族采取防御态势。

汉明帝继位后励精图治,东汉国力逐渐走向强盛,在对外关系上改弦更张,积极经营边疆地区。

当时,匈奴依然是中央王朝的主要地缘竞争对手,不过匈奴在与汉朝长期的斗争中落入下风,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

南匈奴主动要求内附,并得到光武帝册封,只有北匈奴与东汉对抗。

而且自西汉末年以来,西域都护府已经废弃,西域方圆数千里土地和诸国再次被北匈奴控制。

明帝准确判断局势,决定打击北匈奴势力,收复西域。

公元73年,明帝派耿秉(东汉名将耿弇的侄子)、窦固(东汉功臣窦融的侄子)率大军从酒泉出发,分四路进攻北匈奴。

窦固长期在河西(今甘肃、青海部分地区)生活,窦氏家族在光武帝统一天下前便割据凉州,在西北地区影响力很大,因此明帝对其委以重任。

而耿氏家族为河北豪族,早期跟随光武帝打天下,有两人上榜云台二十八将,是东汉六大家族中唯一的军功世家,深得明帝器重。

耿、窦各率一路,其中,窦固直趋天山,在哈密击败北匈奴先锋,随后继续西进,与北匈奴呼衍王交战,北匈奴未预料到汉军突然杀到,被打个措手不及。

汉军在窦固率领下斩杀一千多敌军,追杀到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附近,耿军攻到三木楼山,也大获全胜。

同时明帝派假司马班超等三十六人使团联络西域各国,班超组织西域联军先后击败鄯善(今新疆若羌)、于阗(今新疆和田)等亲匈奴势力。

第二年,明帝再派窦固、耿秉率一万四千人从敦煌出发,出击北匈奴,这次的目标是其附属国车师。

车师是西域一个强大的国家,分前部和后部,其中后部力量更强大,且比前部远五百余里,山高路远,行军不便。

但汉军专挑强的大,把后部打服,前部才会不战而降。

这次的主角轮到耿秉,他率数千骑兵长途奔袭,翻越沙漠,斩杀车师后部数千敌军,车师后王安得出城投降,前部听闻悚惧,果然不战而降,汉军后乘胜追击再次击败北匈奴于蒲类海。

经过两次远征,北匈奴势力大减,退出西域,西域诸国再次倒向汉朝,史载:

“诸国皆遣子入侍,西域与汉绝六十五载,至是乃复通焉。”

明帝趁机恢复西域都护府,至此东汉取代匈奴成为西域的主导势力,并将该地重新纳入汉朝版图。

除了匈奴,明帝还积极经营西南地区,公元69年,明帝吞并西南夷中的哀牢国,在其地设县。

同时他巩固康藏高原统治,将汶山以西等汉人没到过的这片未知之地纳入管辖范围,这里的百余部落,合计六百万余人口全部称臣。

另外,明帝遣使出使天竺,开启中国与印度次大陆的首次直接来往,促使佛教传入中国,明帝对此表示欢迎,在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

而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此后数千年的文化基因和意识形态产生深远影响。

大兴儒术,奠定汉服文化体系

文化上,明帝崇尚儒学,大力普及四书五经教育,明帝本人儒学造诣甚高,亲自讲经,群儒云集,史载在洛阳城内观看听讲的人数,“盖亿万计”。

不仅太子和宗室子弟需要学习,外戚、功臣子弟甚至御林军士兵都要读经,就连匈奴单于也派遣王子和贵族子弟来到东汉都城洛阳学习,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外邦留学生。

除此之外,明帝与群臣制定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仪式,还亲自为汉服修补定型,确立汉服的最终完整体系,从此流传千年。

在明帝的带领下,东汉儒学之风盛行,社会风气淳朴笃厚,成为儒术礼仪文化最兴旺的朝代。

小结

汉明帝在历史上存在感较低,但他一手将东汉推向鼎盛,执政十八年作出的政绩不仅让后辈获益,其影响也极其深远。

尤其是宗教及儒学文化,时至今日都在发挥作用。

结合其执政刚猛严厉,性情刻薄,总体风格颇与雍正相似。

0 阅读:0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