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都护府到底是啥?西汉版图扩张,武帝宏愿在宣帝手中实现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8:40
导语

公元前60年秋,长安城内盛况空前,人头攒动,朝堂上,汉宣帝身着龙袍,威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左右,从庙堂到街巷,人们无不翘首以盼。

这一天长安将迎来一众“贵宾”,匈奴日逐王先贤掸带数万人跋涉千里投降汉朝,这是汉朝开国以来破天荒的大事。

人们好奇,想一睹昔日驰骋草原的地缘世仇的风采。

对于汉宣帝和他的帝国而言,日逐王的投降标志着匈奴势力彻底退出西域。

汉宣帝得以顺利设置西域都护府,统领天山南北,大汉号令正式颁行于辽阔西域,这也是商周以来,汉人中央王朝触及最远的地方。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作为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标志张骞之后,七十余载汉匈相争以汉朝的压倒性胜利宣告结束。

西域,汉武大帝的未酬壮志

如果对西域都护府追根溯源的话,我们还要把时间线拉回到八十年前。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继位,此时的西汉经过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充分恢复和发展,国力空前强盛。

武帝雄心勃勃,上台伊始便着手准备应对匈奴威胁,他打算主动出击,以武力方式彻底根除北方边患。

匈奴,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成为中原农耕文明的强大威胁,到秦汉之际已建立囊括整个蒙古高原的强大游牧帝国,以武力迫使西域各国成为其附属国。

汉初以来,历代帝王均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直到武帝上台,这一现状才有所改变。

在十几年时间里,汉武帝策划十余次大规模对匈战争,并启用卫青、霍去病等卓越将领。

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击败匈奴,为汉朝取得河西走廊,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统率十万骑兵与匈奴决战漠北,击败伊稚斜单于,至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汉匈战争期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寻找同盟,断匈奴右臂。

而张骞不辱使命,历经千难万险,克服恶劣气候,顺利到达西域,甚至越过葱岭,足迹踏遍乌孙、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等国。

然而匈奴在西域的统治还没有根本动摇,各国不敢与汉朝结盟,但对汉朝的富饶无不心向往之。

虽然张骞未能达成目的,但却开辟西汉同西域的往来通道,打通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为汉朝经营西域奠定基础。

张骞之后,汉武帝将西域视为汉匈战争的第二战场,频频派人到西域,一年中出使的多则十余次,每次去的人有数百不等,出现“使者相望于道”的空前盛况。

不过西域一些国家慑于匈奴压力,故意刁难汉使,并百般折辱,《史记·大宛传》记载:

“汉使非出币帛不得食,不市畜不得骑用。”

甚至还出现攻劫汉使的现象,在当时人烟稀少、道路艰险的情况下,汉朝使者为了沟通西域冒险前行,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公元前102年,汉武帝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远征大宛胜利,极大震慑西域各国。

不久在轮台(新疆轮台东南)和渠犁(新疆库尔勒)等处屯田,设置使者校尉,才得以保护汉朝与西域间的交通要道。

不过随着汉武帝晚年爆发巫蛊之祸以及征伐匈奴连续受挫,汉朝对西域的经营未能再进一步。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离世。在武帝统治的五十四年时间里,大汉疆域急剧扩张,势力北达朝鲜半岛,南抵越南北部,四夷宾服,匈奴远遁,唯有西域成为其一生的意难平。

汉朝在地缘博弈中胜出

汉武帝死后,汉朝迎来昭宣中兴,昭帝、宣帝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以扭转武帝末年民生困苦、经济凋敝的局面。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汉朝没有对外大规模用兵,国家政策趋于内向,直到宣帝执政中期,汉朝国力恢复,经济复苏,才把注意力转向北方。

公元前68年,宣帝派侍郎郑吉率兵在渠犁(今新疆库尔勒和尉犁西)屯田,当时汉朝统领天山以南,匈奴控制天山以北,汉匈在西域分庭抗礼,匈奴势力稍稍占优。

郑吉是会稽人,虽然在江南水乡长大,但为人坚韧刚毅,年轻时从军多次前往西域,熟悉外国事务。

此次宣帝派遣他前往车师屯田,目的是驱逐匈奴,帮助大汉统领西域。郑吉到达渠犁后,率一千五百余人开展屯田,积蓄粮草,联络西域诸国。

经过长期的蓄力准备,前62年,郑吉借车师王袭扰汉朝商队,攻杀汉朝使者为由,率领西域联军三万人及屯田卒一千五百人攻打车师,占领王都交河城(新疆吐鲁番西北)。

车师王率众投降,同时郑吉将屯田推进至车师,使汉朝军事力量成功渗透到匈奴势力范围。

匈奴嗅到危险信号,派大军来攻,双方在交河城展开激战,汉军人数虽少,但士兵作战勇猛顽强。

他们顶住自然环境恶劣和后勤有限的不利条件,多次击退匈奴进攻,成功等到汉军驻河西四郡骑兵前来解围。

此后双方展开拉锯对峙,前60年,匈奴发生内乱,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亡,右贤王屠耆堂继承单于位,理应继承单于位的左贤王之子、日逐王先贤掸被排挤。

当年九月,日逐王率万余人向郑吉投降,表示归属汉朝。

郑吉率渠犁屯田军与龟兹诸国五万人前往迎接,一路护送日逐王等至京师,对中途逃跑者立斩不赦,日逐王得以顺利到达长安,并被宣帝封为归德侯,留居长安。

随着日逐王的归降,匈奴负责管理西域的“僮仆都尉”自此作罢,匈奴从此退出西域,天山南北统归汉朝管辖。

西域都护府正式建立

公元前60年,汉宣帝下诏,正式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面积达到200万平方公里。

其主要职责是保境安民,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纠纷,维护西域地方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畅通,西域各国的国王及主要官员,由汉王朝赐予印绶。

西域都护是汉朝派遣管理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级别相当于郡太守,统管大宛以东、乌孙以南的三十多个国家。

其管理侧重军事,如屯田、颁行朝廷号令、发兵征讨作乱国家等。

郑吉成为西域首任都护,除直接领导汉朝驻军外,还可经朝廷批准调遣西域诸国的军队。

西域都护府设立的最大意义是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版图,汉朝中央政权开始行使主权。

除此之外,还促进西域与内地、西域诸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打破小国林立、互不往来的隔离状态。

汉朝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以传入西域,提高西域生产力水平。

内地生产的丝绸织品和铁器等工艺品、生产品极大改善西域百姓的生活质量,促进西域经济发展,使西域区域经济纳入到整个汉朝经济体系之中,从此西域各国“不乐匈奴”而“慕汉”。

而西域地区的文化、舞蹈也得以传入内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农业作物如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豌豆等)、胡萝卜,以及骆驼、马等优良牲畜品种被带到中原,为中华农业和饮食增光添彩。

另外,汉西域都护府的管理模式也为后世王朝开创先例。

它们借鉴汉朝,对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有效且灵活的管理,极大的适应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为民族融合起到积极历史作用。

0 阅读:2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