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成先生:“上善若水”不是理念,是行为

阳了了 2024-04-21 20:54:46

“上善若水”,这是很多人都很熟悉的。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汽车广告中,也有“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等等文字;很多企业家、很多高级公务员也经常讲“上善若水”;但是我们怎样感觉,怎样理解,甚至怎样去实践、运用“上善若水”这样一个崇高的理念呢?

“上善若水”实际上不是一种理念,它是一种操作,一种行为。我们要使我们的工作能力、生存能力达到“上善若水”这样一个火候,的确是需要超一流的功夫!用金庸小说中的话来说,就是超级武林高手。为什么要“上善若水”呢?怎样才能“上善若水”呢?老子《道德经》用不到三十个字的文字,非常生动、非常深刻地描绘了“上善若水”的这样一种感觉。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想一想,如果地球没有水将会怎么样?我们再想想,火星、月亮上如果是一片死寂,是一片荒原,又会怎么样呢?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没有水。地球上的水危机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成都,由于有都江堰,我们的这种危机感还不是很强烈,但这只是针对成都而言。如果乘火车到北方去,去北京的话,沿途要经过黄河,过了黄河以后,基本看不到一条河里有水了。我们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呀!

以前波涛滚滚,气势如虹的黄河,如今只有成都锦江里那么点河水流着。尽管这两年没有断流,但还是非常可怜的。我们想想,如果一株草没有了水,一棵树没有了水,一亩庄稼没有了水,整个生物界没有了水,那就没有生命的存在了。水对整个生命系统是无偿的、无私的贡献。小孩子的《脑筋急转弯》书中提到“什么东西越洗越黑”?答案就是水,只有水才会越洗越黑。是的,它把其它的东西越洗越美貌,自己就含垢纳污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争什么呢?它不与任何人争个什么,它也不去挣什么钱。我们不停地向大自然索取水,但水并没有收取我们任何费用,收费都是人在做呀!人控制了水资源,人向人收取费用,水并没有收取它自己的费用。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如果让人往低处走,他是不会同意的。今天要降他的工资,降他的级,他就会跳到八丈高的地方去,甚至会动起刀子来。为什么呢?人想往高处走,水却往低处流,水的天性就是向下的。

为什么它能向下呢?我们来看看一首古人的诗。这首诗很有味道,是对水的一种赞叹,对水的精神的一种赞叹:“穿云迸石不辞劳”,天上飘着的云,如果变成水的时候,能够水滴石穿,水是永远不知道疲劳的。为什么会不知道疲劳呢?“大抵还它出处高”。水为什么会往低处走呢?因为它出处高。大家都知道,青藏高原是亚洲的水塔,如果没有青藏高原,能有长江、黄河吗?能有嘉陵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吗?能有印度的恒河吗?没有。所以它是亚洲的水塔。整个亚洲的水可能70%都从中国走过,都源于青藏高原这里。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这是古时候一位和尚写的见道诗,据说是唐宣宗皇帝当小和尚的时候写的。当时他受到了唐武宗的迫害,只好出家当了一段时间的小和尚,能写出这样有气势的诗句,当然是有天子的气派才行。“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一方面,我们看到水是柔弱无骨的,但另一方面,水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大家都知道三峡大坝建成后,每年的发电量是一千七百多万千瓦,水的力量不得了啊!

禅宗里还有另外一则公案。当年仰山和尚和沩山和尚在一起栽秧田的时候,沩山和尚对仰山和尚说:“你那个地方高了点,要把它放平一些。”仰山说:“师父不对,是你那边高了点,我这里低了点。”沩山和尚说:“你这样说是不行的,得站在中间,看看到底是哪一边高,哪一边低。”仰山和尚说:“不站两边,也不站中间。”沩山和尚又说:“那么我们就把水引过来,水能平物,看看水往哪个方向流,就知道哪个地方低,哪个地方不平。”仰山和尚回答道:“这样也不行,水有它自己的一个特性,就是高处高平,低处低平。”水在高处的时候,它能平;在低处的时候,它也能放得平。它的规则就是,只要机会来了,出路便有了,终归,它的目标是大海,这就是水的执著精神。

正如这首诗写的一样:“穿云迸石不辞劳,大抵还它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人就要有这样的精神,要有水的执著精神,不归大海不甘心的这样一个精神,才能够几于道。

大道无方,大道无相,大道无名。水就是这样,大家想想水的相是什么呢?既可以成云,也可以成雨;既可以成为九寨沟秀美的仙境,也可以成为黄河里一沟黄泥水;它可以是甘泉,也可能很苦涩;它可以沸腾,也可以坚如钢铁。去过北极、南极的人,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冰川坚韧的力量,这还是水的力量呀!它可以把山崖、岩石这样坚硬的物体凿出一个河床来供它流动,水的力量的确非常伟大。

作为人来说,我们就要效仿水的智慧,效仿水的力量。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之说对水有所赞叹,对山也有所赞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与智者联系在一起的。

大家都读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还是苏东坡的老师。他当主考官时,原本苏东坡应该中状元,但欧阳修怀疑那篇文章有点像他徒弟之作,怕别人说他偏爱自己的弟子,结果苏东坡屈居第二。知道了原委后,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苏东坡就被欧阳修收为门徒。

《醉翁亭记》里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了一个仁者和智者的胸怀。一方面,我们应该有仁慈之心,另外一方面,还应该有一种智慧的灵动。这个智慧的灵动,应该像水一样,随方就圆,不可遏制。水是善的,人人都可以侮辱它,牛马可以践踏它,蛆虫可以在它身上爬,它却毫无厌恶之心。但当它发怒的时候,像毛主席词中写到的那样:“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大家可以回想一下,1998年发生的那场洪水,的确惊心动魄,让人感受到了水的力量。

李世民与魏征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曾说过:“人君好比舟,人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就是水的力量。所以我们不敢去侮辱它,不能去侮辱它,不能去欺辱它,要敬重它。我们离不开它,也要仰仗于它。我们看到了水的力量,水的智慧,就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本文选自《道德经讲座》

0 阅读:2

阳了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