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某某,女,21岁,2024年2月16日初诊。痛经6年余,经行时少腹疼痛,月经不畅,其色时淡时黯,或有瘀块,经常服止痛类西药止痛,不服则疼痛难忍,久治不愈。刻下诊见:少腹小腹恶寒,肢冷,月经前小腹有坠胀感,口舌易生疮,舌尖总有火灼感,细软,左脉弦细。
证属:厥阴上热下寒。
治则:清上温下。
拟方:乌梅丸加减。
处方:乌梅15g,细辛3g,先煎十分钟,干姜5g,黄连5g,当归10g,制附子15g,先煎半小时,花椒5g,肉桂6g,后下,黄柏10g,人参10g,川牛膝15g,7剂,并嘱其在月经前7~10天水煎服用,最好连续服用3~5个月经周期,之后患者微信诉:中药仅用3次,痛经消失。
体会: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即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即绝,乃属太阴经也”。患者21岁,为三七生发状态,天癸已至然不协调,故调厥阴阖机,可调节天癸,促进天癸正常施泻。故方选乌梅丸用以调理厥阴阖机。该方寒温并用,温热为七,寒凉为三,厥阴为阴尽阳生,主方以升发为要,以辛热、寒苦之后药杂合并用。辛、甘、苦、酸合于一体,而起升清降浊,调和阴阳之用。是厥阴病的要方。本方温中清上,使气机畅达,气温调和,为寒热并进,酸甘苦辛复法,共奏滋阴泄热、温阳通降之功。正如尤在泾云:“......若以寒之逆则寒下转中,或仅投温剂,则必格拒而不入,故以黄连之苦,以通寒格,参姜之温,以复正气而逐阴也。”对于痛经,我的经验是:调理痛经不是一次而愈,要调整3~5个月经周期,即每次来月经前服中药一周,提前打预防针,提前干预方愈。
国医国术,巧拨千斤。具体应用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病情程度等来化裁。因人而异、辨证施治、一人一方,才是中医治病的特点。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