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属于不同的部落,为何成为一家人?黄帝娶到了炎帝的妻子

韬滔谈易 2024-08-04 20:27:44

先看《山海经·海内经》这段文字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

在众多古籍文献中,祝融是黄帝的子孙后代,怎么又成为炎帝之妻的后代呢?

关于炎帝与黄帝之间的恩怨就是从蚩尤开始的,《山海经·大荒北经》就有系统的讲述:“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

上述这段文字讲述了上古时期各方势力围绕共工之台的争夺,共工之台是共工氏创建的交易平台,是天下的商业贸易中心,谁控制了共工之台,谁就能够掌控了天下财富。

概括地说,上古时期的神州大地可划分为两大势力,双方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北属于伏羲氏的势力,而黄河以南则属于共工氏的势力。共工氏是古人对上古时期能工巧匠的称呼,他们主要从事手工制作和商业贸易。在马车出现前的上古时期,货物的运输依托水路船运。共工氏利用水路能够将货物运输到天下各地,因而获得“水神”的称号。

黄河以南的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这对通过商业贸易获取财富的共工氏十分有利。黄河以北因缺乏可以通航的江河,限制了共工氏的活动空间,“射者不敢北乡”的“射”应当作为势力的辐射来理解,说明共工氏的势力难以向北辐射。按照《山海经》的记载,弓箭是少暤之子般发明的,少暤是黄帝的儿子,黄帝时期还没有弓箭,作为射箭来理解并不恰当。比如《海内经》有这样的记载:“少暤生般,般是始为弓矢。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大荒北经》所讲述的天下格局可以从《易经》中得到印证。《易·系辞》在下篇的第二章,系统地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一章节由相互独立的故事组成,在讲完故事后均以盖取诸某结束,强调说明故事相关内容来源于《易经》的某一卦,显得有根有据。

离卦相关的内容是包牺氏创立八卦和发明结绳织网狩猎。在一些古籍文献以及众多的传说中,八卦的创立者又称伏羲氏。一般认为,包牺氏就是伏羲氏,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包牺氏是古人对远古时期狩猎高手的尊称,而伏羲氏已经从单一的狩猎过渡到以饲养动物为生的游牧生活。

益卦相关的内容是神农氏发明农具并从事农业耕种。益卦之后便是噬嗑卦,其相关内容是市场的出现。创立市场的就是共工氏,只是《易经》将共工氏归属于神农氏。噬嗑卦之后是乾坤卦,其相关内容是神农氏的没落,与之相对应的是黄帝、尧、舜氏的崛起。

神农氏为何没落?黄帝如何崛起?这与上古时期的一场大战有关,这场大战就是传说中的祝融战共工。在《大荒北经》的记载中,这场大战的导火索就是蚩尤作兵伐黄帝。

蚩尤为何作兵伐黄帝?原因在于共工之台。如前文所述,共工之台是共工氏创建的商品交易平台,汇聚了来自天下各地的财富,同时也招致各方势力的觊觎,一些暴徒便聚集在共工之台的周围抢夺过往商客的财物。为了达到最佳的恐吓效果,他们往往将长相丑陋、面目狰狞的人推到队伍的前面。面目狰狞的人也许不算多,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古人称之为蚩尤。

面对蚩尤的抢劫行为,当时的人们似乎没有什么应对的方法,而黄帝的出现改变了才改变这种局面。

根据对《易经》的解读,黄帝属于伏羲氏。出于生活的需要,他的部族也常常将养肥的牛羊输送到共工之台,以换取生活所需的物品。共工之台周围有蚩尤抢劫的事情,他早已有所听闻,在前往共工之台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应对的策略,蚩尤的抢劫行为以失败告终。

蚩尤作兵伐黄帝之所以被后人记住,不仅仅是因为黄帝取得了胜利,更重要的是从此改变了天下的格局。

受到蚩尤困扰的不仅仅是黄帝,共工氏也是深受其害。黄帝战胜蚩尤的消息传到共工之台,出于共同的利益,共工氏便与黄帝达成了合作,共同围剿蚩尤,于是便有了“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随着应龙在围剿蚩尤中不断取得胜利,黄帝在冀州的势力不断扩大,反而引起共工氏的不安。在他们看来,黄帝对自己的远远超过了蚩尤,他们与黄帝的关系由合作走向对抗。传说中炎帝与黄帝联合讨伐蚩尤,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这就是说,共工之台的主人就是传说中的炎帝。共工之台的主人掌控着天下的财富,也只有炎帝的身份才能与之相配,而且《海内经》也提供了难得的线索:“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

上述的赤水在《山海经》中反复出现,前文引述《大荒北经》时,叔均的话就讲到赤水:“后置之赤水之北。”因此可以认为,赤水就经过冀州,应当是指黄河,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携带大量泥沙,河水浑浊,因而被古人称为赤水。

黄河的下游以北的华北平原在古代称为冀州,而《大荒北经》所述的共工之台应该就位于冀州南部的黄河沿岸。炎帝的妻子是赤水之子,说明她在共工之台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她的丈夫炎帝理应是共工之台的主人。

古语有云:子贵母荣。炎帝的妻子能够成为历史上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应该与她的子孙后代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她的子孙后代中出现了祝融,在《山海经》的记载中,祝融是颛顼的子孙后代,《大荒西经》就这样记述:“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相信大家都知道,颛顼是黄帝之孙,通过对比《海内经》和《大荒西经》便会发现,祝融竟然是黄帝和炎帝之妻的子孙后代,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黄帝与炎帝之妻是不是一对夫妻呢?

当然,《海内经》和《大荒西经》的人名各自不同,《大荒西经》的颛顼和老童在《海内经》中分别说成是节并和戏器,说明有关黄帝及其子孙的信息来自不同的渠道,《山海经》只是将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收集在一起。这是因为当时没有统一的文字,不同群族对同一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称呼,比如黄帝就有轩辕氏、有熊氏等不同的称呼。

祝融其实是兄弟两人,在其他古籍文献中称作重黎,如《大荒西经》中便有这样的记载:“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根据对《易经》的解读,黄帝部族属于伏羲氏,伏羲创立的八卦是他们交流信息的工具,祝融和重黎的含义都是来源于《易经》离卦的卦象:“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明两作”就是两个离卦上下重叠,也就是重离。为什么是“重黎”而不是重离呢?如果对《易经》八卦稍作了解便知道:离为火,也代表太阳。二者的区别在于,离是天空中永不熄灭的太阳,而黎则是落山的太阳。大家都知道黎明的意思吧?太阳落山后第二天会从东边的山上升起,这就是黎明。

祝融含义就是来源于卦象的下半句:“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意思是说,这位“大人”就象天空中的太阳,不断地发出光芒,照亮四方,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祝融是南方楚地的主宰,他将祝融解释为“能光融天下”。

祝融成为南方楚地的主人后,人们对他们的身世产生了兴趣。祝融能够成为南方的主人,很大程度与颛顼的决定有关,“帝令重献上天”的“帝”就是指帝高阳颛顼,大概意思是让其中一个孙子掌控伏羲氏,“令黎邛下地”则是让另外一个孙子伏羲氏以外的势力。

颛顼除了能够掌控伏羲氏的势力外,还能够掌控其他氏族的势力,这是因为他是继黄帝之后的第二任“帝”。颛顼之所以能够称帝,自然是因为他是黄帝之孙,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赤水之子听訞”的子孙。

黄帝的子孙有很多,肯定不只一个妻子。然而,在众多的妻子中,曾经作为炎帝的妻子听訞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炎帝的妻子在投靠黄帝前要进行谈判,双方会根据各自的实力进行讨价还价,比方说,以后由谁来继承帝位等等。

炎帝的妻子为何投靠黄帝?大概是炎帝出了意外,炎帝的妻子是一个女流之辈,总得找一个靠山吧?投靠黄帝无疑是明智的选择,相信现代多数人都会这样想。但在上古时代却有所不同,在母系氏族社会是由女性作主的。黄帝出现之前的社会情况,我们一无所知,也许五帝时代正是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过渡时期。

黄帝被誉为人文初祖,自然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政治家。黄帝能够统一天下,原因在于他的政治主张得到天下人民的拥护。黄帝有什么政治主张?作为炎黄子孙如果一点都不知道,实在是惭愧。《易》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在《易经》中,乾坤的思想内容就是五帝时期的政治主张。这些政治主张首先由黄帝提出,尧舜加以发扬光大,成为人人都必须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

炎帝之妻了解到黄帝的政治主张后,不顾炎帝的反对,毅然决定投奔黄帝。在炎帝看来,妻子投靠别人是一种屈辱,他管不住妻子,只好挑战黄帝,于是在炎帝和黄帝两人之间爆发一种大战。而且,两人之间的决战似乎没有涉及其他人,不然的话,何以称得上炎黄子孙呢?再说,族人都被妻子带走了,想打也打不起来。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疑问,黄帝之后,为什么不让儿子继承帝位,而是让孙子来继承帝位呢?其实在《大荒北经》中就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

魃是黄帝的女儿,黄帝为什么让女儿统兵与蚩尤作战呢?其实,黄帝最初是让应龙领兵的,只是后来应龙出了意外,《大荒北经》虽然没有讲,但在《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所交待:“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黄帝之所以让女魃统兵,原因是原先统兵的应龙已经“不得复上”,那么,这个“不得复上”是什么意思呢?

如前文所述,黄帝的部族属于伏羲氏,八卦是他们特有的信息交流工具。根据离卦的象征意义,他们将首领比作天上的太阳。太阳落山后第二天还会从东方升起,“不得复上”就表明太阳在落山后不会再次升起,意思是说这位首领就象流星一样已经陨落了。

根据《大荒东经》的记载,应龙已经在与蚩尤、夸父的战斗中陨落了,无奈之下,黄帝只好让女魃接替应龙,继续与蚩尤作战。如果还有儿子堪担重任,也不至于让一个女流之辈上阵吧?

根据《大荒北经》的记载,接替应龙的女魃也最终陨落了,也就是说,在儿辈中已经找不到统领部族的人选了,只能在孙辈中挑选合适的人物,带领大家继续与共工氏作战。

应龙、女魃的相继陨落,说明上古时期这场大战十分惨烈,而炎帝之妻的倒戈,使得胜利的天平朝着黄帝一方倾斜。她本来属于共工氏的阵营,而她的子孙却成为对抗共工氏的中坚力量,并且由于她的巨大影响力,大量的能工巧匠加入了黄帝的阵营。有了这些能工巧匠,便可以制造出更具杀伤力的武器,为胜利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炎帝之妻投靠黄帝,不仅使得胜利的天平朝着黄帝倾斜,更重要的是原本相互对立的两大阵营组成一个大家族,从此以后,天下就是一家人了。中华民族又称为炎黄子孙,赤水之子听訞功不可没。正是因为她的正确决定,加快了群族之间的融合。

0 阅读:92
评论列表
  • 2024-08-08 11:46

    皇帝和炎帝都是神农氏的部族,这个有考古发现。皇帝晚于炎帝,炎帝是早期农耕,皇帝时期有大量工具使用痕迹,推断是中期。再发展就是土地成为生产资料,夏商周封建社会的社会基础出现。

    韬滔谈易 回复:
    根据对《易经》的解读,黄帝属于伏羲氏,《易•系辞》下篇的第二章说道:“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如果黄帝属于神农氏,就不会这样说了。
  • 2024-08-09 17:29

    其一:较多文献支持黄帝部落发于渭水流域,黄帝姓公孙,后改姓姬,轩辕黄帝,姬姓是周朝王姓。其二:炎帝在渭水之滨,姜子牙的姜姓,属于新石器早期。其三:神农氏=会种农作物的部落,渭水发源。有没有可能之间有脉络联系?

    韬滔谈易 回复:
    太久远的事情谁也说不清。 我讨论《山海经》文献所载的事情。
    韬滔谈易 回复:
    我们还是讨论《山海经》所记载的故事吧!
  • 2024-08-04 21:54

    建议作者把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分开研究,就清晰了。

    用户10xxx05 回复:
    你凭什么说考古弄不清楚这些事情?你说话和写文章都靠臆想症吗?真可怕
    韬滔谈易 回复:
    上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根本分不清。
    韬滔谈易 回复: 用户10xxx05
    算我愚昧,请问如何通过考古弄清这个问题?

韬滔谈易

简介:从《易经》中探讨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