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熙品论语|(一九九)孔子论言行:闻人达人

翻蓁熙 2024-03-27 08:36:28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张请问:“士怎样做才能称之为通达?”孔子反问:“你所说的‘达’是什么意思?”子张回答:“在诸侯之国做官必有名望,在大夫之家任职必有名望。”孔子说:“你说的是闻名,不是通达。所谓达人,品质正直,行为合义;察言观色,知人识人;思虑行事,谦下待人。这样的人在诸侯之国必定通达,在大夫之家必定通达。所谓闻人,表面仁义而行动背离,对此心安理得,自以为是。这样的人,在诸侯之国必定追求闻名,在大夫之家必定追求闻名。”

-- 原典出处《论语 · 颜渊篇第十二》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邦,诸侯之国;家,大夫之家。

子张想出名,每个年轻人都想出名。

在子张眼里,“闻”和“达”是一样的,都是富有声望,为人周知。

孔子指出二者有名实之分,诚伪之别,重新定义“闻”与“达”。

“闻人”,有名的人;“达人”,通达的人。“闻人”和“达人”不一样。

“达人”,质直好义,察言观色,虑以下人。

“达人”三要素,除了孔子一直强调的质直好义外,还有察言观色,虑以下人。观察他人言语容色,洞察真实需求,思虑行事能谦下待人,如此才能处处通达。想通达,一定要眼中有人,知晓人情,照顾他人的需要和情绪,才能真正地行得通。

“闻人”,色仁行违,居之不疑。表面看起来很仁义,行为却背道而驰,还自以为是,以仁人自居。这样的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在诸侯之国必然追求名声,在大夫之家必然追求名声。

图片选自【蓁熙文化】

“闻”“达”境界不同,“闻人”“达人”相去甚远:

闻者,有名无实;达者,名实相符。

闻者,沽名钓誉;达者,脚踏实地。

闻者,争名于外;达者,修身于内。

闻者,求之于人;达者,求之于己。

孔子通过对“闻”“达”的辨异,提醒子张不要追求虚名,要追求名声之后的实质,做到内外兼修,实至名归,引导子张由“闻人”向“达人”转化。

本章对“闻”“达”的定义,可以用来识别今日的闻名之士,谁是“达人”,谁是“闻人”,一目了然。也可以拿来观照自己,向往追求的是“闻”,还是“达”?

文章来源: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0 阅读:0

翻蓁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