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刘峙是猪将军,可为什么老蒋还要用刘峙,来指挥徐蚌会战?

文文研习历史 2024-03-18 18:27:09

“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1948年的中原古战场,国共两党围绕着徐州地区展开了一次大决战,历史称之为“淮海战役”,而老蒋则将其称之为“徐蚌会战”,此次战役中野华野两大野战军以60万的劣势兵力吃掉了国民党重装美械集团军80万人马,经此一战,老蒋精锐尽失,而解放军解放全中国也是指日可待了。

也正是因为此次战役非常重要,所以在淮海的布局上面,当时中央真的是非常重视,几乎把中野、华野所有的兵力都拉上去了,而主要指挥官粟裕大将、刘伯承元帅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名帅,外加上陈老总借调至中野来解决两大野战军之间的指挥问题,这才算是有惊无险的打赢了这场战役。

然而,让老蒋自己都没想到的是,淮海战役自己居然输了,而且是输了个底朝天,从后世的结果来看,淮海战役的失败是多方面的,军事上是一方面,政治上也是一方面。

《亮剑》之中有句话叫做,“国民党军事上失败是偶然的,可政治上却是必然的”,但是事实上,在军事上淮海战役一开始就注定了老蒋断无胜利的可能,淮海战役虽然是杜聿明在指挥,可是当时国军这边名义上的总指挥是徐州剿总刘峙。

从理论上来讲,在当时国军内部刘峙这个人算不上什么名将,甚至当时国军内部都这样称呼刘峙:“徐州应该派一虎将把门,不派一虎,至少也应派一狗看门,如今却派了一只猪。”

也正是因为这个“猪将军”不亚于老蒋的骚操作,最终也让老蒋的徐蚌会战成为了泡影,那么为何一定要让刘峙担任徐州剿总呢?

老蒋属意白崇禧,可白健生不干

1948年10月23日,也就是济南战役结束后的一个月,淮海战役开始前的三周,当时南京国防部就已经属于未来徐蚌战场的人选了,事实上,当时老蒋能够考虑的人并不多。

陈诚去了台湾,顾祝同在国防部,何应钦已经被老蒋有意边缘化免去了实权,东北的卫立煌由于和老蒋在辽沈战役时候分歧太大所以本质上也被排除在外了,综合下来,只有华中剿总的白崇禧和徐州剿总的刘峙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但是,介于刘峙的指挥能力和军事素养较差,所以老蒋最中意的人选还是白崇禧了。

而且在当时的军事会议上,白崇禧也提出了“守江必守淮”的战略,集中优势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两侧做战略防御,等到我军南下之时,在利用国军的机械化兵团和我军展开决战。

从白健生的战略上来说,他这招不可谓不狠,对于当时失去战略主动权的国军来说确实是一剂强心针,外加上中野在大别山地区的主要对手就是白崇禧,让白崇禧去和老对手作战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本来,白崇禧也是答应了出任淮海战役总指挥一职,可是仅仅过了一天之后白崇禧就变卦了,任凭老蒋怎么痛骂劝说,白崇禧就是死活不肯出来指挥,最终老蒋没有办法了,只有选择让徐州剿总刘峙来指挥徐蚌会战。

那么为何本来白崇禧答应的好好的,最后又突然变卦了呢?依小编看来,主要是几点:

第一点就是派系内部斗争,此时经过几十年的军阀混战之后,当时国党内部的角逐力量主要就是老蒋的中央军和李宗仁的桂系了。

就在当天夜里,桂系的另一领导人李宗仁找到了白崇禧,劝说他不要参与指挥徐蚌会战。

因为在李宗仁看来,就算白崇禧能够打的赢这场战役,可是桂系自身的损失也一定不小。

而且当时徐州剿总和华中剿总虽然人数上加起来有100多万人,可是中央军却占了一多半,杜聿明,邱清泉,孙元良,李弥等等,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黄埔子弟,桂系出身的白崇禧是否能够指挥的动这黄埔系的骨干呢?

而老蒋也知道白崇禧的厉害,所以让白崇禧担任徐州剿总的时候,也让刘峙担任徐州副剿总,这名为辅助,实际上是监视以及架空,外加上老蒋的微操不断,白崇禧也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能够力挽狂澜。

第二点就是当时美国内部已经有放弃老蒋的想法了,对于白崇禧来说,如果帮助老蒋打赢了这场战役,那么无疑是会帮助老蒋一把,那么之后桂系是没办法拉老蒋下台的,而如果桂系在淮海战役之中损失过大的话也是没办法把老蒋赶下台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种恩怨,所以白崇禧本来答应的好好的,经过李宗仁这么一点拨干脆死活不同意指挥徐蚌会战了,以至于到了“淮海战役”中期,黄维兵团被围,很多人想让白崇禧去救场,白崇禧死活就是不去。

由于白崇禧撂挑子不干了,所以老蒋没办法只能用能力相对平庸的刘峙了。

虽然刘峙不如白崇禧,可是当年东征北伐的时候他也是一名福将,1922年刘峙初次北伐的时候,率领着手底下100多号人也是连战连捷,此战也成就了刘峙,也成就了“福将”之名。

最主要的一点是,比起卫立煌和白崇禧来说,刘峙比较听话,他不会忤逆老蒋。

所以万般无奈之下,老蒋决定任命刘峙为徐州剿总统领徐州地区的国军和解放军展开决战。

不过,我们之后也看到了刘峙的操作,比起老蒋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时黄百韬兵团奉命西撤,此时黄百韬已经察觉到了一丝危机,就在他准备撤退的时候,徐州剿总的刘峙发来一封电报让黄百韬待命等到44军和黄百韬兵团会合的时候再一同撤往徐州。

而后来黄百韬才明白,这44军当时在帮助刘峙转移私产,也为了等44军,黄百韬被耽搁了两天时间,也就是这两天最终导致黄百韬兵团覆灭。

“猪将军”能力老蒋不放心,派杜聿明来压阵

虽然,刘峙之后被老蒋任命为了徐州剿总,但是对于刘峙的能力老蒋也不是那么放心,虽然刘峙在北伐时候连战连捷,可是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刘峙可是有名的“长跑将军”,论逃跑速度,和桂永清、孙元良不相上下。

也正是因此,所以老蒋之后才将杜聿明调过来任副司令负责指挥徐州战事,在当时的国军之中,杜聿明还是比较能打的,抗日战争时期杜聿明率领第五军血战昆仑关,率领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在解放战争初期,杜聿明和四野鏖战四平。

然而,杜聿明有一点硬伤,那就是资历不太够,杜聿明是黄埔一期的,这个资历在当时任徐州剿总的话显然不太够,因为同为黄埔一期的黄维、孙元良当时还是兵团司令,而杜聿明直接升任徐州剿总,这对于其他黄埔一期的学生来说显然不太公平。

因此,为了能够照顾到其他黄埔系子弟又能够让杜聿明兼顾军事,所以老蒋干脆让杜聿明出任副总指挥,实际上是代替刘峙指挥。

虽然淮海战役后期几乎都是杜聿明在指挥,可是在一些重大战略以及战术上,杜聿明又无法做到和粟裕大将一样完全自立自主,换句话来说,老蒋没有真正放权给杜聿明,关键时候他还是要听刘峙的。

当时杜聿明有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他计划是先击破中原野战军,再寻找机会和华东野战军一决雌雄,但是刘峙则认为这个计划太过冒险,因此就直接给否了,无奈杜聿明只能按照老蒋和刘峙的想法一步步把自己往死路上带。

本来,杜聿明率领30万大军开溜,可以撤退到长江以南,可是中途“微操大师”空投军令,最终也让杜聿明集团被包围在了陈官庄,而杜聿明这30万大军最终被我华东野战军消灭。

后续

由于淮海战役的失败,导致老蒋的底裤都输了个精光,因此三大战役结束之后,老蒋不得不下台,而作为战役的总司令,刘峙当然要为此负责任,因此战后刘峙被撤职。

刘峙被撤职之后,也意识到了国民党大势已去,于是带上自己的金银财宝和细软前往香港,可是到了香港之后被骗了不少钱,又辗转到了印尼,由于投资失败导致带的钱所剩无几,无奈之下只能让自己的三姨太去学校上课来维持生计。

而后来老蒋在台湾听到了刘峙的困境之后,觉得刘峙堂堂一个上将未免也太丢人了,况且刘峙这么多年来对他也算是忠心耿耿,于是就让他回了台湾,并给了他一个闲职让他安度晚年去。

最终于1971年,刘峙在台湾病逝,享年79岁。

1 阅读:642

文文研习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