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被迫长征,为何红四方面军赢了反围剿,还要放弃根据地?

文文研习历史 2024-04-05 02:11:56

1932年6月,老蒋纠集了63万大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进行围剿,由于当时鄂豫皖根据地的领导人张国焘被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认为当时鄂豫皖苏区已经完全消灭“围剿”,所以对敌人的这次大规模围剿没有一点准备。

战斗至9月9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新集失陷,在敌人重兵压境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张国焘才算是着急了,可是此时一切已成定局,红军想要继续粉碎敌人的反围剿斗争已经不可能了。

于是在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被迫向西转移,于1932年12月到达了川陕边界,在这里建立了川陕苏区。

刚到川陕边境时候,红四方面军仅仅只有4个师15000人,可是仅仅过了半年红四方面军就发展到了5个军15个师8万余人,川陕苏区内更是有500万人口,可以说此时国内红军的发展也是达到了巅峰,全国大大小小各根据地的红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了30万人。

不过也就是从1934年开始,老蒋加大了对各大根据地的围剿,由于老蒋已经占领了鄂豫皖苏区等于是砍掉了中央苏区的一条臂膀,由此老蒋在这之后加大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

面对这岌岌可危的形势,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也就是所谓的长征。

中央红军都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当时其他的那些小的革命根据地了,在老蒋重兵围攻下,一些革命根据地也逐渐变成了游击区,根据地内的红军也被迫和中央红军一样选择了转移,要么就在就地打游击。

就在千里之外的四川,当时红四方面军的也正进行着一次空前惨烈的战役,不过和中央红军不同的是,这场由徐向前元帅主持的“反围剿斗争”取得了胜利,这就是红四方面军战史上非常出名的“反六路围攻”,这次战役,徐向前元帅歼敌超过8万,打击了四川军阀刘湘的气焰。

可是奇怪的是,就在红四方面军取得了重大胜利之后,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也离开了辛苦创立的川陕根据地,踏上了长征之路。

要知道,中央红军当时进行长征是因为博古李德执行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导致军事上失利为了保存实力而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可是红四方面军击败了来犯的四川军阀为何也要离开这片根据地呢?

虽然粉碎了“反围剿”,红四方面军也损失不小

1933年10月初,四川军阀刘湘在成都就任老蒋委任的“四川剿匪总司令”,在这之后刘湘发兵20余万兵分六路采取分进合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法对苏区实行三面围攻,企图将红四方面军消灭于川陕边境。

而在徐向前元帅的指挥下,红军鏖战10个月粉碎了刘湘的“反六路围攻”,吃掉了敌人8万多人。

可是这次“反围剿”,红四方面军自身伤亡也不小,战斗减员多达2万人,可以说也是元气大伤,苏区大部分地区也已经被川军所破坏。

而后来根据徐帅的回忆,当时川陕根据地内的情况可以用民穷财尽,山穷水尽来形容。

当时部队要粮食没粮食,要弹药没弹药,要兵员也没有后勤兵员补充,别说打仗了,就连生存都是一个问题。

而苏区大部分本身就是建立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因为这里本身就是国民党控制的薄弱区,所以也给了红军发展的机会。

可是随着老蒋加大了围剿的力度,这让本身经济就非常脆弱的苏区更是雪上加霜。

当时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队只能靠着大山里那点贫瘠的土地养活,外加上老蒋的部队一贯军纪败坏,进入根据地之后更是让根据地的经济雪上加霜。

这个情况不单单是川陕苏区如此,各个苏区大多也是如此,从1934年开始,中央苏区就爆发了粮荒,为了应对粮荒,部队只能按需供应按量供应。

粮荒之后,中央苏区又爆发了盐荒,就连中央红军的主力红一军团都没有盐吃,可见当时情况有多么严重。

所以就算中央红军打赢了第五次反围剿,中央苏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因为频繁的战争和封锁已经让根据地的形势岌岌可危。

而川陕根据地则就等同于打赢了“第五次反围剿”的中央苏区,虽然打赢了反围剿斗争,可是经济已经濒临崩溃。

良田荒芜、房屋半毁、根据地内哀鸿遍野,经常打仗又导致当地劳动力短缺,兵源十分枯竭,田地无人耕种。

按照徐帅晚年所说,如果敌人再来一次围剿,最后也是心有而力不足。

老蒋正筹谋下一次围剿,四川形势也发生了改变

其次那就是当时军事上的形势也非常恶劣,虽然徐帅带领红四方面军打赢了“反六路围攻”,可是按照上文所说,如果再来一次“反六路围攻”那么红四方面军是绝对打不下去的。

这一点,徐帅看的很清楚,而老蒋也很清楚,在“反六路围攻”后,老蒋就想趁着红四方面军还没有喘息之际发动比“反六路围剿”更大规模的“川陕围剿”,将整个四方面军一网打尽,各地方军阀的兵力加起来有200个团,是红四方面军的几倍。

而且当年红四方面军之所以能在川陕地区建立根据地是因为当时四川正处于内战之中,无暇顾及入川的红四方面军,所以这才给了红四方面军机会。

而到了1934年时候,情况又发生了不同,此时刘湘击败了自己的叔叔刘文辉统一了整个四川,他自然无法坐视红四方面军在四川开始坐大,所以他也开始大力支持老蒋的各种“剿匪”计划,而四川境内的军阀也从之前的分裂逐渐开始走向联合。

在一开始的时候,刘湘对于中央军入川也是非常排斥的,可是随着红四方面军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刘湘也已经意识到了光靠川军的力量是无法击败红四方面军的,所以无奈也只能答应了老蒋的要求让中央军入川。

而老蒋和各路川军在这之后采用了当年老蒋围剿中央苏区的办法,在川陕根据地周边建立了一层又一层的堡垒,徐徐推进,稳扎稳打。

而这对于火力不强的红军来说,这个战法确实要命。

当时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争取到外线建立新的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组织了广昭战役, 试图占领广元、昭化两城后, 一方面可以向甘南发展, 一方面有利于牵制敌人、策应红军。

然而,在敌人强大火力组成的火网下,红四方面军久攻不下,最终只能放弃这个计划。

所以如果红四方面军不及时撤离川陕的话,那么在这之后川陕根据地就会变成另一个中央苏区。

策应中央红军北上

1935年1月,中央红军来电要求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配合中央红军作战,当时为了配合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确实是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策应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派出了第31军渡江,徐向前元帅率领12个团出击陕南,调动敌人的主力,以便我野战军能够顺利渡江。

事实上,当时中央红军也正好在遵义一带被老蒋的四十万国军包围的如同铁通一般压得喘不过气来,当时中央红军正在四渡赤水转战滇黔,也是中央红军最为艰难的时期,此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的动作牵制了一部分的川军,使中央红军能够顺利渡江,更是在战斗过程之中为中央红军提供了情报支援,可以说为中央红军脱困,四方面军当时还是起了有力的缓解作用。

在这之后,四方面军又掩护中央红军北上解放了沿途几个县,为中央红军北上创造了有利条件。

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打赢了“反六路围剿”的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召开了会议,会议室红四方面军大部分代表都同意了撤出川陕根据地,最终8万多红四方面军离开了建立两年多的川陕根据地开始了长征之路。

0 阅读:28

文文研习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