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难忘的岁月(三)感受饥饿

叶工讲故事 2023-10-31 17:31:37

作者:陈红

派饭吃完了,队长给我们送来了公家发的玉米,当时国家给知青发的口粮都是没有加工的粗粮。队长告诉我们,玉米放在锅里用热水闷一晚,第二天队里安排毛驴和石碾子带我们压玉米。当晚我们就按照队长的要求,把玉米粒泡上了,结果碾出来的玉米馇馊了。后来才知道是水的温度高,玉米泡软了,再加上碾好的玉米没有摊开晒,能不馊吗!真是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自作自受的事故了。

想当然,馊了的东西是不能吃的,我好心找到队长,说把馊了的玉米拿到队里喂牲口,别浪费了。我这句话刚出口,队长气得差点没抽我一个嘴巴。他粗暴地吼道:“人都没粮食吃,喂牲口!这么好的粮食咋不能吃。你们就这些粮,下一回的粮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我委屈又无奈地回去了,可大家谁也吃不下馊玉米饭啊。我们商量着又去找队长,跟他家先借

点粮,队长倒很痛快,一会儿就给我们提来了一袋子黑糜子面,这是他家唯一的粮食。他家的婆姨带我们蒸了一锅黑面馍,吃到嘴里苦涩而粗糙,就好像吃中药丸的感觉,比馊了的玉米不知还难吃多少倍。虽然我们都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但同学们谁家也没有断过粮,吃过糠饽饽,我们苦着脸艰难地咽下了这顿争取了半天才得到的糠饽饽。我们想搞点野菜充饥,可是也分不清有毒没毒。在坡地上摘了几棵像蒲公英一样的野菜,做了一个试验,煮了尝尝,又苦又涩,就没敢再动这根筋了。这往后的几天,我们勉强吃着馊玉米饭和糠饽饽,还要到山上打柴草,每天的肚子都饥肠辘辘的。有时望着天空想白面馒头吃,这在北京我根本就不喜欢的吃食,在农村成了一种奢望。其实这才是受饿的开始,饿对于每一个知青来说,在今后几年的插队生活中,几乎天天都伴随在我们身边。

每天,天不亮下地干活的哨子就划破了长空,寂静的山谷又开始了年复一年的生活。男人们要饿着肚子先下地,等家里的婆姨把饭做好了,用罐子盛好挑着送到地头去,早饭、中饭都是在地头吃。晚上太阳落山了,月亮出来了组长才肯吹哨收工,肚子早饿得前心贴到后脊梁上了。

每天的早饭都十分简单,生火煮一锅稠稠的小米粥,切点咸菜,天天如此常年不变,什么包子、花卷、蛋糕、面包统统成了我们的美梦。中饭有菜和黄米饭、饽饽之类的干粮,是可以随家里的经济条件经常改换口味的。我们知青算一个家,四个女生轮流做饭。我们在家谁做过饭啊,从生火开始学,直到擀面条、蒸饽饽、包扁食样样都会,不知碰了多少钉子,克服了多少困难。

有一个男同学总说没有吃饱过。有一天轮着我做饭,我就称出一斤小米,给他专门做了一罐饭,专门把饭送到他的手里。然后问他感觉怎么样?吃饱了没有?他说,今天还差不多,也没有说“吃饱”这个词。现在听着多震惊啊!一斤小米!可是那时候,男同学正长身体,加上超强的体力劳动,肚子里又缺少油水,别说男生吃一斤小米饭不饱,女生吃起饭来,也是很吓人的。刚来时老乡说我们吃猫食,后来哪个女生吃饭文明过啊,狼吞虎咽地几十个扁食一扫而光,男生一顿吃八十个也不新鲜。

第一年的口粮是国家发的,数量有限,第二年的口粮是自己挣的,数量就更有限。粮食不够吃,找父母要全国粮票,在集上买着吃,那也不是每个同学的家里都有多余的粮票和钱啊!所以秋收完了,队长就给我们放长假,叫我们回北京,我们也巴不得回北京,一年总有小半年在家吃父母的。但是这个总吃不饱饭的男生,家里经济条件还差,冬天没有回家,这一年他是最苦的。一个人与老乡一起,天天下地挣工分,也不知道一冬他在谁家搭伙吃饭,总之他忍受了一冬的寂寞和艰难。第二年开春见到他,他居然还感觉很好,人真是能适应环境。

饿和馋嘴伴随着我们,沿河湾公社有一个商店和一个饭馆,是我们喜欢光顾的地方。尽管来回要走四十多里山路,要花上一天的时间,但我们也总是找一些理由请假去赶集,最常见的理由就是买煤油、取包裹信件。八个同学的家里时常总有信和包裹来,晚上看书费煤油,总要去集上打(老乡都用不起煤油)。每回队长都咬牙切齿地吼道:“你们咋个喝煤油呢,没几天又要买,没钱了!”(生活费在队长手里捏着),他虎着脸,也架不住我们死皮赖脸地软磨硬泡,咳,也拿我们北京娃没办法,反正总有人要被派去赶集(队长高兴的时候也带着我们赶集)。不管派谁去,到商店必买点心,唯一的一种点心,硬得掉在地上都砸一个坑,那也得吃,还得多多给同学带回来。中午必到饭馆撮一顿,吃个炒菜加一碗肉丝面就十分满足了,饭馆里也没有多少花样。

后来在农村时间长了,也知道找一些野食解馋,比如山里的野草莓、山杏、毛桃,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果子,老乡摘来给我们吃,我们就跟他们一样,用手搓搓就往嘴里喂。当然这些果子的味道是没法与北京的水果相提并论的,我们也有几次因为馋吃坏了肚子。记得有一次,正是杏成熟的季节,村里的杏树不少,村里的规矩是树上的杏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吃,只要把杏核留下就成。于是我们就成了东道主,把周边的同学都叫来,大家摘了一书包又一书包,结果吃得这个拉,那个胃疼,这往后谁都知道了杏伤人,一次不能多吃的经验了。

当地老乡家家都有一块菜地,但都是坡地,唯独给了我们菜地怎么也种不出菜来。菜要经常挑水浇,我们谁也没有本事挑水爬山去浇菜。老乡看我们可怜,东家摘菜顺手给几个西红柿,西家摘菜顺手给几个茄子,南瓜豆角也常白吃人家的,就这样我们每天倒都有菜吃。听平川的同学说,他们那儿的老乡可坏了,老偷他们的菜。我们在山沟沟里,山里的老乡可真厚道,自己不富裕还掂着关心我们。其实我们与老乡之间的矛盾也明摆着,我们跑来吃他们的,地里的活干不好,工分还得跟他们争,不这样我们怎么活啊。延安的老乡厚道啊,当年养活了红军,现在又慷慨地养活我们这批知青。他们毫无怨言地听毛主席的话,几代人都忠于毛主席。

8 阅读:695

叶工讲故事

简介:听我讲讲知青的故事,听听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