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有一种低情商,叫“自爆式社交”

亦良堂认知觉醒之路 2024-06-21 23:46:53

在体制内浸淫多年,我观察到一种特别有趣却又令人尴尬的现象,我称之为“自爆式社交”。它不同于一般的低情商表现,这种社交方式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毁灭行为,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地给自己挖坑。

何为“自爆式社交”?简言之,就是在与他人交流时,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卑、自贬或是过于直白的自我揭露,从而在无形中降低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价值。这种行为往往出于无意,但后果却是致命的,尤其是在注重人际关系和职场政治的体制内环境中。

举个例子,小王是个新入职的公务员,在一次部门聚餐中,他试图通过自曝其短来拉近与同事的关系,于是大谈自己如何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坦言自己在大学时期因为性格内向而没什么朋友。这番话或许在他看来是真诚的表现,但在同事们听来,却是对其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质疑。此后,小王在部门中的处境变得微妙起来,很多需要团队协作的工作,同事们都不太愿意与他一组。

“自爆式社交”的危害不仅在于它会影响个人形象,更在于它会破坏原本可以建立的良好人际关系。在体制内,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良好的人际网络往往能够带来更多的机会和资源。然而,“自爆式社交”却像是一颗隐形的地雷,一不小心就可能炸毁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人际桥梁。

那么,为何有人会陷入“自爆式社交”的陷阱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往往与个体的自卑心理有关。在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中,他深入剖析了自卑感的来源及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很多人因为自卑而试图通过自我揭露来寻求他人的认同和接纳,却往往适得其反。

要避免“自爆式社交”,首先要做的是建立自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正视自己的价值,不必过分自谦或是自我贬低。其次,学会倾听和观察,在社交场合中多听少说,避免言多必失的尴尬。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尊重自己,不要轻易地将自己的弱点或是私密信息作为社交的筹码。

体制内的人际交往,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争取资源和认可。在这场战争中,“自爆式社交”无疑是一种自杀式的行为。它不但无法帮助你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反而会让你在人际交往中陷入被动。

正如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所言:“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处理这种自卑感,是让它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还是让它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绊脚石?

“自爆式社交”就是一种让自卑感成为绊脚石的表现。它让我们在试图拉近与他人距离的同时,不自觉地暴露了自己的软肋,降低了自己的社交地位。因此,我们必须警惕这种行为,学会用更加成熟和理智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

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体制内环境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通过“自爆”来寻求他人的认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稳步前行,最终实现个人的价值和超越。让我们都远离“自爆式社交”,用自信和智慧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吧!

0 阅读:53

亦良堂认知觉醒之路

简介:让我们共同踏上认知觉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