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西安事变的过程多方博弈,惊心动魄,天佑中华

天曼聊历史 2023-02-11 01:44:10

日军占领东北后,1936年陆续向华北区域逼近,并先后在平津两地驻兵,准备蚕食我中原大地。而此时的中国内部军阀林立,更要命的是国共两党不容,决战即将在陕西展开。当时的社会各界无数精英,深知国家已陷泥潭生死存亡之地,却只能空喊口号,而无救国实际办法。但是在1936年12月12日,临潼突然传出兵谏,张学良、杨虎城出兵扣押蒋介石,要求蒋介石全国抗日,举国哗然,此事一旦处理不当,将酿成更大的内乱,但是敏锐的人就像是在黑暗中看见了一丝火光,于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虽然过程惊险无比,但事变最终和平解决,国共双方再次合作走上抗日之路,相对于7个月后七七事变的爆发,真是天佑中华了。

西安事变的直接爆发还要从东北军讲起,1935年十月,南京政府任命国外考察归来的张学良为西北剿匪总司令,调东北军入陕西和甘肃,承担剿灭红军任务。但东北军远离故土,战意低迷,虽然拥有20万人数之众,但面对人数远远少于自己的红军,屡屡惨败,张学良不得不停止剿共,并与红军接触达成停战协议,开始寻找东北军的新出路。

同时1936年9月两广事变结束,南京政府取得优势,广东、广西相继宣布效忠中央,国民党中央军主力得以脱身,准备调往北方。同月蒋介石到达陕西督战,与总指挥张学良、杨虎城会谈,没想到双方的意见截然不同。张学良要抗日、蒋介石要剿共,双方争吵的面红耳赤,不欢而散。最后蒋介石下达命令,要么东北军与西北军执行政府计划立刻剿共,要么将两军调往南方诸省,让出地方由中央军剿共。

张学良与蒋介石

张学良深知自己的军队一旦调往南方,便如无根之萍很快就会被吞噬;执行剿共只会伤亡惨重,让背后的中央军渔翁得利,这两条命令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在内心煎熬的此刻,张学良做出了他一生中最为高光的决定,联合杨虎城毅然发动兵变,武力扣押蒋介石,胁迫其发布抗日声明。

但事变发生后各方反应不一,南京政府由多种派别存在,有人试图将事态扩大化,组建数十万大军,准备武力征讨。更让人惊心的是,张学良只是发动兵谏,却并无后续计划,大乱即将酿成时,共产党派出了周恩来为首的谈判组,向蒋介石反复阐明抗日的紧迫性,并声明共产党人愿意接受国民党的领导,红军可以置于国民革命军的序列之下,得到蒋介石的认可,令谈判取得进展。同时第一夫人宋美龄不惧危险,代表南京政府进入西安,力主和平谈判,敲定了许多国共合作细节问题。再就是多数带兵将领多是蒋介石嫡系,也不愿进攻西安而置蒋介石于死地,为西安谈判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各方合影留念

最后和平谈判成功,释放蒋介石,仍承认其为全国领袖;红军、东北军、西北军组成“三位一体”,进行军事改组,应对抗战问题。可惜谈判成功后,张学良被扣押,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三位一体“破裂。但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0 阅读:3

天曼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