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败,但台湾不愿离开祖国

天曼聊历史 2023-02-11 01:44:10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1895年5月8日,清政府甲午战败后,为避免日军继续进攻,清朝正式宣传《马关条约》生效,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虽然台湾军民殊死保卫家国,但终因寡不敌众,至10月21日,台湾全境沦于日寇之手。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整整50年后才重回祖国怀抱。

《马关条约》内容

台湾除了台湾岛之外,还实际管辖澎湖列岛、马祖列岛、金门岛等地。扼守着东北亚地区海运航道的要冲,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可以说掌控着日本的能源命脉。尤其是台湾经刘铭传、唐景崧多年治理已经先于清朝大陆开启近代化路程,当时人称“风会大开,俨然雄峙东南矣”。当清廷未经详细考虑便割让台湾时,群情愤慨,纷纷表示台湾隶大清版图二百余年万不可弃,但最后遭清廷拒绝。随后台湾为求自保,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共和国,以巡抚唐景崧为总统,中法战争中的英雄刘永福为大将军,募兵五万,准备抗击日本侵略,并发布声明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湾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清廷正规军撤退后,军队多为临时招募,训练不严,虽然英勇作战,面对三万余日军的侵略,在刚开始的战争中节节败退,接连丢失台北、新竹等地。此后在刘永福率领下,终于在大甲溪等地抵挡住了日军的攻击。但当时大部分的乡下民众民智未开,受日寇引诱,引导日军从小路袭击台湾军民后方,最终台湾军队不得不再次撤退。为扭转危局,陈永福亲赴前线,对日军展开反攻并取得胜利,并再次计划展开反攻时,清廷宣布将沿海封锁,导致援台路线全部中断,台湾军民断饷缺械,军队已无食物可供食用,保台之战最终失败。刘永福于10月7日,乘小船离开台湾,最后忧愤而死。

在长达5个月的斗争中,日军战死、伤亡或因病遣返的多达3万人,日军近卫师团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中将和第二旅团长根信成少将被击毙,在此后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反抗运动此起彼伏,先后有60多万台湾民众惨遭杀害。

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复台湾

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有着共同的文化基因和价值理念,近百年来虽经多次变故,炎黄子孙的血液不会改变,统一的趋势不会改变。

0 阅读:14

天曼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