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开国之后,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据史书记载,当时天下刚刚平定,刘邦也坐稳了皇帝的位置。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有关刘邦父亲待遇的问题,却引起了一些争论。
按照传统的礼仪,身为儿子,刘邦需要每隔五天去朝拜一下自己的父亲。而且朝拜的时候,需要对自己的父亲跪拜。
照理来说,儿子跪父亲,这在古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问题是,除了儿子这层身份之外,刘邦还是整个汉朝的皇帝!皇帝在古代权力结构当中,是至高无上的!按照国家的礼仪制度,应该是所有人都跪拜皇帝。
这样一来,一个礼仪悖论就出现了:如果按照家庭礼仪,刘邦应该跪他爹。而如果按照国家的利益,刘邦他爹应该反过来跪自己的儿子。
如果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我们肯定会觉得这种争论很离谱。既然是父子,那刘邦肯定不能让自己的父亲跪拜自己,那就干脆谁都别跪谁不就得了吗?
但是在古代,这个争论其实还真的很重要。因为按照当时的权力体制,这种礼仪,象征着谁掌握至高权力。如果有人可以不跪皇帝,甚至让皇帝下跪,那就意味着这个人权力比皇帝更大!
举个例子,就拿刘邦他爹来说。虽然刘邦他爹,绝大多数时候,也不可能和自己儿子争权,他也没这个资格。但问题是,假如某个诸侯王造反,直接控制了京城,然后改为拥立刘邦他爹做皇帝。这时候刘邦如果再平叛,那就有着不忠不孝的嫌疑。
所以,在古代的时候,名分和礼仪这种东西,有时候还真的较真一下。
但问题是,大家想来想去之后,始终没有得出结论。因为在以往的历史上,从来就没出现过儿子做皇帝,而且还是开国皇帝,然后父亲还在世的情况。
汉朝之前的几个朝代,分别是夏、商、周、秦。夏朝的开国皇帝,应该算是夏启。夏启做皇帝的时候,他爹大禹已经死了。商朝的时候,开国国君商汤登基的时候,商汤他爹也不在世了。周朝的周武王,干翻商朝的时候,他爹周文王也死了。
至于秦始皇,同样也是在他爹去世之后,才成为了秦国的国君,然后才一统天下成了皇帝。
除此之外,这四个朝代的开国国君,从上位背景来看,都是先等到自己亲爹去世,从自己亲爹手里,接过了一定的权力,成为一国之君。然后,他们才逐渐扩张,最后统一了天下。而像刘邦这种完全出身底层,而且自己当了皇帝之后,自己亲爹还在世的情况,之前真的从来没出现过。
这样一来,前人制定利益的时候,自然也不会考虑这种情况了。
因为没有先例可依,当时汉朝很多礼仪官员,也想不出完美的解决方案,所以大家之前一直在刻意回避这个问题。可是随着汉朝逐渐趋于稳定,礼仪的问题越来越重要,这时候这个问题已经很突出的。
只是后来,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并不是那些专门负责礼仪的官员,而是刘邦他爹身边的一个普通管家。
史书上没有记载,这个管家到底叫什么,只是称呼他为‘太公家令’。估计这个管家,和刘邦他爸的关系应该很不错。所以后来某天,这个管家就直接跟这位刘太公说:正所谓天无二日,地无二主。虽说如今刘邦是你儿子,但是人家好歹也是皇帝,您却不是皇帝。要是老让皇帝拜您,您说这以后汉朝听谁的呢?万一要是有人拿这事做文章,回头你儿子皇位再坐不稳,这可咋整呢?
刘太公其实是个很明事理的老人。他虽然未必懂政治,但是对于自己的儿子,还是很爱护的。一想到自己儿子可能会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就坐不稳皇位了,刘太公当即决定,以后还是别让儿子拜自己了。
因为是父亲主动开口,刘邦这样一来,也就避免了不孝的嫌疑。而那位刘太公,虽然不用反过去跪自己的儿子,但后来每次刘邦来拜见他的时候,他也得出门去迎接一下。
就这样,因为这个管家的一番话,这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就解决了。刘邦后来一高兴,也就赏了他一大笔钱。
这件事,在汉朝初期的时候,只能算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事。毕竟,刘邦是自己打下来的天下。就算是自己亲爹,也动不了他的位置。
不过,从这件事当中,却透露出刘邦对自己家人的态度。
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是刘邦对自己家人的态度,其实还是很不错的。只要在不影响国家的情况下,老刘家的人,基本上是要什么有什么。尤其是对待父亲刘太公,刘邦也是相当的孝顺。因为担心父亲住在京城寂寞,刘邦后来干脆就在京城旁边,仿造自己家乡,又造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村子,让自己的父亲安心养老。
而那些稍微有点能力的,则是被刘邦派出去直接就藩封王,替汉朝镇守一方。
据史书记载,汉朝开国之后,老刘家的几个亲戚,基本上都过的不错。刘邦他爹名叫刘煓,刘煓一共有四个儿子,这其中刘邦排老三。
老刘家的大儿子刘伯,在汉朝开国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所以,汉朝开国之后,刘邦只能追封他为武哀侯。
另外,当年刘邦尚未发迹的时候,经常带着一堆狐朋狗友回家吃吃喝喝。当时刘家当家的是大儿子,对此倒也没太多意见。不过,刘邦的大嫂对此倒是很不高兴。后来某一次,刘邦又带人回来吃饭,刘邦的大嫂却假装在挂锅底,表示饭已经吃完了。
没办法,刘邦看到家里已经没饭了,只能让自己的朋友们离开。结果等到朋友们离开之后,刘邦却发现,锅里其实还有饭。因为这件事,刘邦当时也和他大嫂闹得不太愉快。
而等到汉朝开国之后,刘邦其实依然对这位大嫂有点埋怨。只是在父亲的提醒下,刘邦也觉得不应该忘了自己大哥和侄子。所以后来,刘邦就封自己大哥家的孩子为羹颉侯。这个封号其实很有意思,按照中国古代汉语,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说锅里没饭了还在刮锅底。所以刘邦给自己大侄子这个封号,其实也是在嘲讽自己大嫂。
在这件事上,刘邦或许确实做的有点小气了。不过不管怎么说,刘邦给的封号虽然难听了一点,但到底还是给自己侄子封了侯,没忘了自己大哥这一家。
刘邦的二哥名叫刘喜。相比之下,刘邦对二哥一家的印象,就要好很多了。而且,汉朝开国之后,老二刘喜其实也还活着。所以,刘邦登基之后,很快就把自己的二哥封为代王,辖制山西、河北一带。
当时的刘邦,对自己这位二哥,其实是寄予厚望,希望自己这位二哥,能帮汉朝挡住北方的匈奴,然后自己再集中精力,解决中原地区的几位诸侯王。
结果没想到的是,刘邦这个二哥实在是不成器。刘喜就藩之后,仅仅只过了一年,匈奴就打过来了。而匈奴打过来之后,刘喜压根没敢抵抗,直接就跑回了洛阳。
对于自己二哥的逃跑行为,刘邦自然也是很生气。同时,对于这种临阵脱逃的行为,刘邦也必须得严惩,给下面一个交代。所以后来,刘邦直接撸了他的代王,改封为合阳侯,让自己这位二哥,从此做了一个混吃等死的闲人。
当然,即便二哥闯了这么大的祸,差点就让匈奴直接打进中原腹地,刘邦依然还是很记挂着二哥一家。后来,在刘邦的刻意安排下,老二家的两个孩子,倒是很有出息。尤其是二哥家的大儿子刘濞,刘邦更是倾力培养。后来刘邦去征讨英布的时候,还直接把刘濞带在身边。等到叛乱之后,刘邦直接把英布的地盘,全都给了刘濞,并且封他为吴王。
但没想到的是,后来到了汉景帝在位的时候,这个刘濞直接联合其他几个老刘家的诸侯王,公然造反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造反这种事,就算是自己家亲戚也不行。所以后来,刘濞直接被汉景帝镇压,他这一脉也就彻底绝后了。
不过,即便如此,汉景帝当时也没做的太绝。刘邦二哥一共有两个儿子,老大刘濞造反被杀了,老二名叫刘广,后来则是没有参与造反。对于这位没参与造反的亲戚,汉景帝倒是也网开一面,没太追究他的责任。所以老二这一房,后来倒是一直都有后人在世。
相比老大和老二,剩下的老四,其实是混的最好的。
刘家老四名叫刘交,在老刘家这四个兄弟当中,老四其实是最有学问的。据说早年老四还曾经外出游学,追随过荀子的学生,算是荀子的徒孙。
之前刘邦打天下的时候,老大老二基本上都没参与,但是老四这个孩子,却一直跟在刘邦身边,成了刘邦身边的得力亲信。后世很多人认为,当时老四应该是给刘邦做贴身秘书,刘邦的很多诏书之类的东西,都是老四写的。
而汉朝开国之后,老四先是被刘邦留在身边一年。在这一年当中,那位西楚霸王项羽的地盘,被刘邦给了韩信。韩信则是在这一年当中,不断平定楚地内乱,彻底稳住了楚地的局势。一年之后,等到楚地彻底安稳了,刘邦则是第一时间把韩信带回了京城,然后把楚国一分为二。其中一部分,就直接给了这个老四,并且封老四为楚王。
从这之后,老四刘交这一脉,一直人丁兴旺,而且也没造反。后来汉朝灭亡,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老四的一个后人,还曾经成了东晋的大将军,最后篡取了东晋皇位,建立了刘宋政权,开启了南北朝时期。
这就是南北朝的开启者,刘宋政权的开国皇帝刘裕。
除了这兄弟三人之外,刘邦还有个姐姐,后来也被追封为昭哀后。刘邦的堂兄弟刘贾,虽然和刘邦血缘关系很远,但是在楚汉战争期间,却一直替刘邦拼杀在前。所以后来,刘邦把韩信的楚国一分为二之后,一半给了老四,另一半就给了这个远方堂兄弟刘贾,还封他为荆王。
只可惜,后来英布叛乱,这个刘贾死在了英布的手里。而刘邦平定英布的叛乱之后,就把刘贾的这块地盘,给了二哥家的那个儿子刘濞了。
此外,刘邦还有一个远房堂兄弟刘泽。虽然关系同样也不近,而且这哥们是在刘邦做大之后,才来追随刘邦的。但是汉朝开国之后,刘邦依然大力提拔他,最后把他封为营陵侯。等到刘邦去世之后,刘泽因为参与拥立了汉文帝,后来又被改封为燕王。
历史上有记载的几个刘家人,其实大体上都过得不错,都算是沾了刘邦的光。虽然在封大哥家后人的时候,刘邦显得有些小气。但总得来说,刘邦做的其实还是很够意思了。
至少在对待家人这件事上,刘邦绝对算得上是有情有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