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王朱公锡在王妃王氏薨逝后为给新欢嵇氏讨名分向明宪宗献黄金

史海撷英 2024-06-22 14:25:48

成化十年(1474年)五月,明宪宗朱见深看着面前灿烂夺目的一百两黄金,不禁陷入了沉思。这不是皇帝陛下的内帑,而是封国西安的秦王朱公锡送上来的贿赂。

因为朝廷没有同意派官员去西安正式册封秦王继妃嵇氏,朱公锡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向皇帝行贿的馊主意。宪宗皇帝本就不齿于秦王明明有儿子,却还要娶一个继妃的行为,正好借此机会对他敲打一番。于是史书上有了这个一个记录:“上纳金而寝之”。那么这位秦王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为何要在有儿子的情况下纳继妃呢?

非常会来事的秦世子

朱公锡生于正统二年(1437年),秦康王嫡长子(伦序为第四子),生母秦康王妃陈氏。秦康王共四子,庶长子朱公铭封临潼王,庶次子朱公镗封郃阳王,庶第三子朱公鏳封汧阳王,嫡长子朱公锡于正统十一年(1446年)封为秦世子。景泰二年(1451年)九月,西安后卫指挥使王徽之女王氏被封为秦世子妃。

景泰六年(1455年)七月,秦康王薨逝,其墓园中的碑文是由谨身殿大学士王文所撰,华盖殿大学士陈循所书。然而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日,蛰居紫禁城外南宫多年的太上皇帝朱祁镇趁着景泰帝朱祁钰病重发动政变,重新夺回了皇位,将当年年号改为天顺元年。王文作为奸党被处死,陈循则被充军铁岭卫。当时尚未袭封秦王的朱公锡一看风向不对,赶紧向朝廷提出将碑文毁掉重写。朱祁镇倒是借这个机会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明君风度”,表示不用追究此事:“壬寅,秦世子公锡奏:‘父康王薨,坟园碑石系罪人王文撰文,陈循篆额,不可垂示后人。乞改命儒臣撰篆立石。’上曰:‘君子不以人废言,姑已之。’”

朱公锡是个既会来事,也会搞事的人。就在天顺二年(1458年)闰二月,这位秦世子一口气向朝廷提了三个要求。

朱祁镇

其一朱公锡指出父王墓园外没有种树的地方,打算亲自进京陈情。估计明英宗朱祁镇也很懵,这么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就要进京?莫不是想趁机外出旅游?对此皇帝表示此事已令有司处理,西安到北京“道途辽远”,就不用来了。

其二朱公锡提出原来朝廷赐予的仪仗被大火烧毁,希望工部能够重造颁给。虽然这是明显揩朝廷油的行为,但是鉴于秦王府天下第一藩的地位,明英宗还是同意了朱公锡的要求,但加了一句“不为例”。

其三朱公锡表示王府之中要用到的纱罗、叚匹、三梭布和夏布,整个西安城都没人可以织造,希望能去苏州、杭州等地“易买回府给用”。这个要求不算出格,朱祁镇一口就答应了。但是秦康王薨逝之时,朱公锡曾经向朝廷哭诉自己府中家口浩大兼无丧葬之费,希望不要停掉父王的岁禄。怎么一转眼功夫又有钱去江南大采购了?

虽说这位秦世子毛病多多,但朝廷还是按照惯例在当年五月命朱公锡袭封秦王,世子妃王氏进封秦王妃。

喜好折腾的秦王

除了会来事,朱公锡的最大特点是耳根子软。这位秦王喜好佛教,王府典膳侯介揣摩上意,提出要对一座古寺进行修缮。他自己愿意出钱修,朝廷也不来管他。但是朱公锡非要给这座寺庙求一个御赐的寺额,未免让明英宗觉得不可思议,一个藩王不给自己修个书院,跑去修什么佛寺?还要赐名?不准。

然而不知侯介在其中是否有什么利益输送,撺掇着秦王三番两次向英宗上奏,终于惹怒了明英宗。朱祁镇想起自己当年被瓦剌人俘虏,其他各家藩王出钱出人,好歹做了贡献,只有秦康王一毛不拔,现在居然还来提这种离经叛道的荒唐要求。英宗一面对朱公锡进行了严厉的训斥,一面直接将侯介抓起来交给法司处置:“此等琐事听其拨置烦扰如此,其余府中之事不能持正可知。侯介已送法司。今后王宜谨守礼法。勿顺下人私情辄使,轻率妄动。庶全令名而无后悔,王其戒之。”

天顺五年(1461年)爆发了曹吉祥、曹钦之乱,朱公锡在收到朝廷平乱成功的敕书之后,立刻表示要亲自来京城朝贺。虽然这位秦王殿下确实是有一颗外出的心,但曹钦之乱对于明英宗来说是一件特别尴尬的事情,所以他再度祭出“道里遥远”的大旗,让朱公锡老实待在西安。

请封继妃风波

成化四年(1468年)七月初九日,秦王妃王氏薨逝。朱公锡在伤心之余,向朝廷提出要在王氏坟园前立一块石碑,把祭文和当年封妃的册文都刻上去。此时明英宗已经驾崩,在位的是明宪宗朱见深。宪宗在做皇太子的时候,想必已经从父皇那边听说了不少朱公锡这位远房堂叔的事迹,估计他心底下是大不以为然的,所以朝廷对此事的回复是立碑可以,钱自己出:“甲寅,秦王公锡以妃王氏薨,奏欲于坟前立石镌录谕祭文并妃封册以昭恩命。礼部覆议宜令王自备王料镌刻且戒不得生事扰人。从之。”

朱公锡和王氏做了17年的夫妻,看上去似乎感情也不错。但是男人嘛,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新厌旧,很快朱公锡又有了一个红颜知己:嵇氏。明代多的是亲王正妃薨逝,朝廷再为其册封一位继妃的先例,所以嵇氏对自己的定位也很明确:秦王继妃。

但是一般来说,要想成为亲王继妃有一条潜规则,那就是这位亲王尚无子嗣。原因很简单,继妃之子也是嫡子。如果亲王正妃有过嫡子,那多一个继妃也无所谓。倘若亲王正妃无子,而这位亲王又有庶子,那么继妃一旦生下儿子,就会对原有的继承顺序造成冲击,进而对整个王府的稳定带来伤害,朝廷方面自然不想看这样的局面。

因此对于嵇氏来说,她想成为继妃,眼前有一个最大的障碍:朱公锡唯一的庶子镇安王朱诚泳。不过这位秦王殿下的耳根子不是一般的软。在嵇氏的软磨硬泡之下,朱公锡毅然决然向朝廷请求册封其为秦王继妃。礼部知道这件事非常棘手,推脱了好几次,可是朱公锡百折不挠,还真就为嵇氏要来了继妃的名分:“甲申,敕封秦王公锡继娶嵇氏为妃。时例宗室有请封继妃,无后者方许。王已有子诚泳,而为嵇氏请封不已,甚至有所贡献,礼部不得已覆奏。但赐敕授以继妃之名,不遣官册封。”

明代亲王妃金册实物

要注意这里有一个文字游戏,因为宪宗同意嵇氏为继妃的前提是“敕封”。然而按照正常流程,即使是继妃,也要有一套“告庙传制遣使册封”的流程。后来随着继妃越来越多,朝廷不再派遣“册使”,而是允许王府官员来京自行领取金册和冠服。然而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要有金册,这才叫册封。现在嵇氏是敕封,也就是只有敕书没有金册,这就是皇帝和礼部合起来哄朱公锡开心而已。

朱公锡身为秦王,自然清楚敕封和册封的区别,这才有了他向宪宗行贿一百两黄金的故事。幸亏宪宗坚持原则,因为两年后朱公锡就多了个儿子,起名为朱诚河。这个朱诚河是不是嵇氏所生呢?可能性非常大。镇安王朱诚泳在19岁的时候,发现自己将来可能无法进封秦王了,不知心底下会怎么想。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二月二十四日,秦王朱公锡薨逝,享年50岁,谥曰惠。弘治元年(1488年)九月,镇安王朱诚泳进封秦王。至于朱诚河,应该是夭折了,因为史书上没有他受封郡王的记载。

朱见深

惠王薨逝后按照惯例岁禄应该住支,也就是说秦王一万石的岁禄当年只能领取到二月二十四日为止。但是嵇氏可不是省油的灯,她两手一摊,表示除非一万石全给,不然没钱操办丧事。亲王丧事毕竟事关朝廷脸面,宪宗和她讨价还价一番,最终给了一半:五千石。说实话,没有这种精神,嵇氏还真成为不了秦惠王的继妃。

无论是朱公锡还是嵇氏,都应该感谢下一任秦王朱诚泳。因为他在进封秦王之后并没有对嵇氏打击报复,史书对其的评价是“天性孝友,好礼谦恭”。要知道同时代的荆王朱见潚可是因为亲妈偏爱幼子,就做出逼死母亲,打死弟弟这样人神共愤之事。

0 阅读:41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