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兵器大观:二战传奇坦克T-34

扶摇寰宇杂谈 2021-12-18 01:51:44

2020年6月24日,俄罗斯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红场阅兵式,领衔地面武器装备的是在卫国战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的T-34坦克,这款七十多年前诞生的装备被誉为“传奇坦克”,它不仅记载着苏联军事工业的辉煌,也书写着苏联坦克从无到有发展历程。 

与往年阅兵相同,此次阅兵的前导车依然是T-34坦克,三十一辆T-34坦克整齐列队驶过红场。

T-34坦克诞生于卫国战争的炮火中,凭借生产简便、性价比高的特点,迅速适应了战争时期的武器装备研制与使用节奏,成为苏联红军取得胜利的主力坦克,76年前苏联士兵正是驾驶着T-34坦克直捣纳粹德国首都柏林。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在帝国主义包围下,依然处于风雨飘摇中的红色政权迫切需要装备战斗车辆来装自己。

1924年5月,苏联国防工业中央管理局在莫斯科创建。随之一个分管坦克设计和制造的部门GKB OAT设计局成立。GKB OAT设计局的任务就是研制履带战斗车辆,并协助工厂建立生产线,使图纸成为实际的产品。

由于缺乏必要的工具和设备,GKB OAT的早期工作几乎没有什么成效。尽管如此,GKB OAT仍尝试与国内几家实力比较雄厚的机械制造厂合作,其中就包括哈尔科夫机车厂。

该厂在1923年设计并制造了共产主义履带拖拉机,由于拥有生产履带式拖拉机的设备和经验,所以被认为拥有建立坦克生产线的良好基础。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德军通过闪击战迅速席卷欧洲大陆,而他们获胜的关键就是拥有大量机动、灵活的坦克,一时间德国坦克成为各军事大国关注的焦点。

德军在欧洲高奏凯歌苏联方面倍感压力,他们迫切需要研制出新的坦克来应对有可能的战争。

此时的哈尔科夫机车厂在经历了一系列坦克研制工作后,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制造经验,并且专门成立了哈尔科夫设计局。该部门的领头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设计师柯什金,正是他在日后书写了T-34的神话。

在那一时期,柯什金带领他的科研小组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几乎在不可能的时间内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

(由左至右,BT-7M、A-20、T-34/76M1940、T-34/76M1941)

首先就是要尽可能提升装甲的防护性,柯什金借鉴了之前A-20坦克的斜面装甲设计,正面装甲有32度的斜角,侧面也有49度,正面装甲厚度四十五毫米,炮塔是铸造而成的六角形,车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因此T-34从正面看几乎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斜面装甲的好处在于根据三角原理,一枚水平射来的炮弹击中斜面装甲以后,需要穿过的钢板厚度相当于三角形的斜边,因此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90毫米,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也相当于54毫米装甲,这就使得T-34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防护能力大大提升。

为了使新型坦克的机动性尽可能接近德国坦克,柯什金在油箱和底盘设计方面也下足了功,它采用油箱的容量为460升,车身两边各挂一个容量39升的后备油箱,行程可达540公里。

此外,新型坦克的履带有将近五十公分宽,可保证它在泥泞的道路上、在冰天雪地中自由驰骋、通行无阻,后来连德军都将其称为雪地之王。

1940年1月,新式坦克的原型样车制造完成,并被正式命名为T-34。该款坦克全重32吨,装甲厚18到65毫米,火炮口径最初为76.2毫米后改为85毫米,携弹77发,配有两挺7.62毫米机枪。

动力采用12缸柴油发动机,最大行驶速度每小时55公里,最大行程468公里。能够通过0.75米高的障碍、2.49米宽的壕沟。

为了能够充分显示T-34坦克的优良性能从而得到量产的资格,柯什金亲自率人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用了十二天的时间把两辆T-34样车从哈尔科夫开到了莫斯科,沿途没有出现任何大的机械故障。机动灵活的T-34给斯大林和在场的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0年3月31日,T-34坦克终于获准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使用。但遗憾的是作为哈尔科夫设计局的领头人,T-34的总设计师柯什金因在冰天雪地驾驶时染上了肺炎而去世。

为纪念他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苏联后来还专门发行了一枚邮票,这枚邮票将柯什金与它的T-34坦克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1942年柯时金被追授红星勋章。

作为柯什金的学生和挚友,亚历山大莫洛佐夫接替了他生前的工作继续完善T-34的设计工作。

1940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行动,苏联人民开始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在战役初期,苏联老旧的T-26坦克几乎不堪一击,以三号为主的德国坦克几乎一路长驱直入杀入苏联腹地,情况危急。

为了保住战争潜力,苏军统帅部决定将大批军工企业转移到安全地区。哈尔科夫汽车厂的目的地是夏塔吉尔斯维尔德洛富斯克地区,在那里他们利用乌拉尔汽车厂的厂房继续生产T-34。

在与德军坦克的正面较量中,T-34很快就取得了绝对优势,德军装甲集群受到了严重打击。与德军的三号坦克相比,T-34它在活力和装甲防护能力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

为了彻底解决T-34,德国在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内就迅速研制出新型坦克“黑豹”。虽然在战绩指标方面黑豹与T-34各有千秋,但黑豹采用的七十倍口径身管火炮使其能够击穿T-34坦克的装甲。此外黑豹坦克火炮的有效射程远超T-34坦克。

如此大的优势让德军信心十足,德军甚至为了等待黑豹的下线一再拖延决战的时间。

1943年7月12日,库尔斯克大会战打响。在普罗霍罗布卡的原野上,苏、德双方的坦克几乎是同时发动进攻,德军的黑豹和虎式在1500米外就开火,不断将T-34击毁。不得已之下,T-34只能不顾巨大的损失以最快速度接近,凭借数量及灵巧的优势与德军混战。

最终苏军以高出德军数倍的惨重代价取得了库尔斯克大会战的胜利,从此掌握了欧洲东线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T-34中型坦克总生产量达58546辆。据统计,T-34在1941年的年产量是3014辆,1942年就增加到12553辆,1943年更是达到了45229辆。

T-34中型坦克在二战后的一些战争中也继续得到了广泛使用。战争结束后,T-34被销往二十多个国家。

在印巴战争、前几次中东战争以及安哥拉内战中,T-34坦克都参加了实战,几乎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苏联军工厂在战后经历了艰辛漫长的重建过程,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在一片废墟中搭建起了新的厂房,现如今该厂已更名为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并成为整个俄罗斯最为重要的军工企业之一。

哈尔科夫机车厂在战后搬回原址,现在更名为马雷舍夫工厂,并相继研制出T-44、T-54、T-64、T80坦克,成为那一时期苏联最为主要的军工厂之一,被誉为“红色军工皇冠上的珍珠”。

但在苏联解体后,马雷舍夫工厂受累于本国经济的衰退以日趋衰落。曾有人这样评论,如果没有苏联军工厂就不会造就T-34的神话,如果没有T-34,历史或许会被改写。

对于苏联人而言,T-34坦克不仅仅是一款武器装备,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5 阅读:1422
评论列表
  • 2021-12-23 11:52

    就像今天的T-72一样,不懂军事的人贬低得一无是处。苏联武器都是按大兵团会战要求生产的,低成本、生产快才符合战争消耗。

    用户名已存在 回复:
    格局不一样,小胡子,西方就像整个装甲厚,全面性能的要抵挡住苏联,而苏联多会想的都是怎么样横扫欧洲。
    嘲笑的阴影 回复:
    T72被萨达姆砸了牌子没办法。
  • 2021-12-24 12:59

    迷一样的北极熊,普希金与伏特加,门捷列夫和海魂衫,列宾美院、莫斯科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博士驾驶t34并不拒绝换档用的大榔头!

扶摇寰宇杂谈

简介:军武知识,科技生活,特色文化,精彩艺术,奇趣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