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怎样才能愿意改变自己?
释迦牟尼出生就是王子,诞生七天之后,其母亲摩耶夫人逝世,由姨母抚养。
小王子七岁习文,十岁习武,随着年岁的增长,世间的万事万物皆洞悉通达,常随其父亲走访民间,对民间疾苦感到无限同情与悲痛。
于是有了出家的想法,父亲忧虑,于是给他迎娶太子妃。一日,释迦牟尼出城门,东门遇到老人,南门遇到病人,西门看到死人,北门逢一道人,见此生老病死四象,求道之心愈深。
他已洞察世间疾苦,坐立不安,终于在二十九岁骑着白马衣皈依佛门,他剪掉了头发,穿上破旧的衣服,与僧众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苦修。
六年苦修无果,他日渐消瘦,形同枯木,难以解脱。一日,他想通了苦行并不能得道,于是跳入尼连禅河,洗浴完毕后喝下了牧女赠送的牛奶。随后,独自一人来到了树下,盘腿而坐发下金刚誓言:若不成正觉,终不起此座。
发下金刚誓言后,他坐树下思考真理,就这样过去了七天,在这七天的时间里,禅定中他领悟佛理得道,明思通窍,得宿命神通,知晓世间诸事,得天眼神通,可察世间众生;证得漏尽通,断世间一切因缘。
释迦牟尼成道后,便开始游历四方,带领诸多弟子一起度化世人,如此过去了四十余年,世间有缘分的众生已经度化完毕,没有度化的机缘未到。
通过对释迦牟尼一生的回忆,我们可以知道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像中国古语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
一个人愿意改变自己,一定有或者是看见了听见了,或者经历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或者让自己灵魂受到触动的事情,改变了曾经的三观。
一个人只有经历世事的洗礼,才知道从前的所作所为,是不符合自己内心的欲望的,从心所欲,随心所欲,那都是人们一生所追求的,心理上的需求。
古语说的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
一个人要改变,肯定是经历了社会的毒打和焦头烂额的焦虑,突破血流的打击,才会让心灵受到触动,才会让自己的思想脱胎换骨,才会在行动上焕然一新,才是真正改变的开始。
如果一个人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对一切都麻木不仁,对一切都不闻,视而不见,那么他一定是躺平状态,破罐子破摔,他不会做任何的改变,人生是无意的,行尸走肉的一种状态,这就是人们给自己找的借口。
所以什么才是改变的开始,那就是你打起精神开始做事,说明你思想有了触动,你不是说想超越别人,首先你试试一下超越自己,让自己内心得到平衡和安慰,你才能达到一种齐物,逍遥的状态。那就是你重生的开始就像凤凰涅槃,改头换面,焕然一新获得新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