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品行业元气森林为何享受被模仿的“特权”?

王冠雄 2021-01-11 17:10:27

作为IT行业长期观察者,我发现,行业的领先者被抄袭、模仿或者山寨算不得稀奇事。

早期互联网拓荒者无规则可循,有的只是丛林法则、不择手段。曾经一度,互联网盗版横行,从软件到影视文字作品,互联网成了盗版集散地;科技圈也一样,从功能机到智能机时代,都不缺靠仿制克隆起家的山寨机。我至今记得,iPhone的高仿机,从外观到系统,可以说是“像素级”拷贝,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

大众饮品发展虽然不比科技领域,但仿制和山寨的情形并不少见。最近爆红的新兴饮品“元气森林”就遭遇了来自饮料行业的全面抄袭。元气森林官方发现,近期接到的仿冒案例多达上百起,涉及国内20多个饮品品牌。抄袭行为从制造原料和工艺,到产品品牌,外包装甚至宣传语都原封不动照抄,看来元气森林也遭遇了“像素级”抄袭。

(从产品名称、宣传语到成分配方,

元气森林遭遇20多家饮料企业集体像素级抄袭)

如此广泛和全面抄袭实属罕见,为什么元气森林被抄袭?“仿冒玩法”具有可持续性么?很值得与大家探讨一下。

【饮品行业的元气森林为何享受被模仿的"特权】

在科技圈,苹果、三星这样的行业旗舰企业,才能享受被模仿的"特权";饮品行业里,“元气森林”成立的历史不过五年,这么年轻的饮品品牌,为何能获此“殊荣”?其实,作为互联网创新型饮品品牌,元气森林的成长,有着和互联网企业一样发展路径,发展思维和方法论。互联网饮品元气森林的崛起,有着和小米类似的逻辑,却又不完全相同。

元气森林与小米公司的相似点在于两者同样关注用户场景痛点,用互联网思维开发产品,同样重视互联网渠道,重视用户体验和粉丝经济,也同样重视产品和技术研发能力积累。

和小米一样,元气森林也将目标用户锁定在年轻一代。小米初期用超高性价比吸引年轻手机发烧友,然后拓展高端市场;而元气森林初期就定位在高端群体,重视技术和产品,其独特的产品元素拓展了一条与现有饮品不同的全新赛道,如:高端定位、小清新包装、气泡水。

元气森林首先解决了年轻女性一个痛点:女生喜欢糖的甜味,却担心含糖饮料导致发胖。元气森林研发的甜味剂使用了独特配料,甜度相对较低,溶解时有温和凉爽感,不易产生龋齿,在结肠中不致发酵,还可避免肠胃不适。此外,该配料不被酶所降解,易被小肠吸收,不参与糖代谢和血糖变化。

拥有糖的优点,却没有糖的副作用,不伤牙、不伤肠胃,低脂低糖低能量。产品技术赋能,让元气森林可以将”零脂零糖零卡“的宣传语自信地打在外包装上。

很多人看到了元气森林在海外热卖,却不知道2020年7月,元气森林正式通过新加坡健康促进局(HPB)认证,获得新加坡HCS健康优选标识,正式进入新加坡主流渠道。我得补充一点,新加坡官方对于健康的要求那是相当苛刻。

另外,气泡看似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却关系着饮用者的体验。在视觉上,有气泡和没有气泡有着天壤之别,气泡让人们联想到啤酒、苏打水和碳酸饮料饮用体验;触觉上,气泡水在嘴里,用户能感受到气泡轻轻爆裂的感觉;而从用户心理角度,有气泡代表着稀缺、高端、独特,获得了一种优越感。

手机圈的小米有互联网铁人三项,饮料圈的元气森林也有独有的互联网方法论,他们内部有个说法:要像做APP一样做饮料。

互联网圈里有个共识,做APP需要数据导向、结果导向,一切靠数字说话。元气森林从一开始就重视产品的数据反馈,根据数据雷达的反馈,及时对决策纠错校准。反映在产品数据上,别家出一款爆品已属不易,而元气森林在大数据赋能之后,可以做到款款爆品。

数据不会说谎。2020年1-5月正值疫情爆发,元气森林五个月销售总额达6.6亿,日均销售440万元,营收并未受到多大影响。7月,元气森林被曝完成最新一轮融资,这意味着,仅成立四年,元气森林估值就飙升至140亿元,这在传统饮料企业根本不敢想象。

【模仿和抄袭是条不归路,为什么说饮料行业的抄袭是饮鸩止渴】

汪涵代言方便面有句广告词,”有人模仿我的脸,有人模仿我的面,但模仿再像也不是统一老坛酸菜“。其实,同样的判断也适用元气森林——饮料行业的同行可以模仿元气森林的配料,抄袭广告词和外包装,但那都不是正宗的元气森林。时代已变,产业在升级,用户认知、政策环境也在改变,模仿和抄袭只能是一条不归路。

事实证明,无论山寨、抄袭和盗版者,都走不远。科技行业的案例最有说服力:手机圈子,山寨机在智能手机普及后,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仅靠模仿赚快钱的山寨机很快被超高性价比国产品牌颠覆,甚至那些模仿互联网手机玩法的企业,也惨遭市场淘汰;互联网圈子,当年最知名的下载工具和以盗版为生的网站,现在也无人问津、不知所踪,常年深陷诉讼官司,经营更是举步维艰。

(山寨产品)

同样,饮料行业,抄袭者在短期内或许能鱼目混珠,浑水摸鱼,但长期看,抄袭和模仿只能是饮鸩止渴。我认为原因有三:

首先,中国的版权环境消费环境早已今非昔比,重视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主旋律。

国内知识产权法律日臻完善,互联网早期盗版抄袭的丛林法则已经不适合当下重视版权和创新的中国,模仿抄袭则触及了多条法律红线。根据相关法律法条,抄袭配方侵犯了发明专利权,模仿外包装则侵犯了外观专利权,模仿广告和产品名称、显著部分,则可能侵犯商标权。此外,抄袭模仿,还可能涉及不正当竞争。

其次,年轻用户也越来越接受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也更愿意为品牌买单。

十几年前,年轻人习惯于在互联网上寻找盗版,那是因为收入低微,同时正版支付渠道不够顺畅。而现在手机支付便捷,数亿计的年轻人购买了视频网站的会员,习惯于付费享受高品质影视剧作品带来的震撼。同样,在饮料行业,人们的需求也更为多元化,饮品不只用来喝、用来品、用来看,还要能保持身材,饮品的品牌更要符合饮用者的个性化气质。

抄袭本身就是品牌的减分项,对于生于新世纪的年轻人,往往喜欢追求标新立异和个性化,喝一款山寨饮品,跟在别人后面,还真不够丢人。所以,那些只会抄袭和模仿的品牌,最终遭遇年轻群体乃至整个市场的抛弃。

最后,抄袭如同山寨,能获得短期的快钱,但绝对走不远。

抄袭可以模仿外包装和广告词,但在质量和品质上得不到保障;抄袭可以模仿一款爆品,却学不来创造爆品的方法和持续创造爆品的能力,更不可能像元气森林一样持续推出新配方、新产品和新口味;抄袭能抢食饮品市场的残羹冷炙,但并不能获得用户对品牌的高度认同,反之,只会受到用户的鄙夷和不屑。

【结束语】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们的需求按照层级分为五类,相对底层的需求满足后,人们将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在我看来,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层面,都从不同角度印证了这一理论。

对于用户,饮料的基本功能是满足饮用需求,高级需求则是满足人们保持身材和个性气质,在高级需求上发力,才能实现产品差异化;企业发展初期追逐利润,模仿抄袭简单粗暴,但成熟的企业往往更侧重技术积累和品牌建设,形成差异化实力;而国家的发展也会经历从制造到创造,生产追求从数量到质量的进化过程,最终实现产业升级,屹立于世界国家之林。

山寨并非中国所特有,美国、德国甚至日本,在经济发展初期都发生过抄袭、模仿和山寨行为。作为现代经济强国的日本,在战后几十年间曾经号称山寨之王,山寨产品覆盖了各行各业,但在制造业逐渐成熟后,企业开始重视技术和品牌。从发展视角看,山寨现象可以理解为市场经济培育期的必然现象和必由之路,但固守山寨思维,只能陷入停滞不前。

国内饮料业的抄袭现象,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整个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元气森林树的是旗帜,抄袭者留下的是耻辱。但我相信,这个阶段并不会太久,随着越来越多类似元气森林的企业出现,行业越来越多注重技术和产品持续创新的“鲶鱼”企业出现,将推动整个饮品产业的持续创新和不断升级,推动着饮料市场走向成熟。

雄观,资深新经济观察家、知名意见领袖,国内首个严肃科技脱口秀“雄辩”主讲人、十大科技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蓝港等著名互联网公司负责相关营销工作,参与5次IPO,横跨行业主要领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热点快评,发布于微信、微博、头条、百度,各大门户及科技博客、媒体社群、短视频等30+全部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最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FT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

0 阅读:33

王冠雄

简介:中国十大自媒体、“入口级产品商学院”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