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位肾衰竭患者留言说:陈主任,到底肌酐到多少要透析500还是700,怎么差这么多呢?
我们都知道肌酐是衡量尿毒症的一个重要指标,往往进展到尿毒症阶段,肌酐一般在700以上了,且有部分患者可能面临透析的情况。但需要注意肌酐700+是代表到了尿毒症水平,但不一定与透析划等号。简单来说,就是尿毒症不一定要透析。
评估是否透析的标准不只肌酐这一项,还需要看肾脏大小、肾小球滤过率、并发症等等多个方面。
所以有些人可能因为病理问题,并发症问题等等比较严重,可能刚500就透析了。但也有人肌酐700多了都没啥症状,肾脏也没萎缩,此时病情并不危急,因此就不需要太着急透析。而应该采取对肾功能更有保护作用的方法,来系统提升肾脏自主排毒能力,肌酐一样可以逐渐降下来。
但很可惜的是有不少人是都没等到肌酐700+,5、600的时候就做瘘准备透析了,导致透析时间比较长超过了2年,尿量全无,想要停透的机会都没有了。
所以透析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时机对才好,否则反而对病情和身体寿命都不利。
年仅32岁,诊断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直言后悔透析太早了!
32岁正是人生最好的阶段,而张晓琪(化名)的命运却蒙上了一片灰色。从8年前诊断发现糖尿病,在半途又出现了肾损伤,病情一步一步的进展,直至发生了肾衰竭,再到尿毒症。一连串的打击,让她手足无措,感觉掉入了命运“深渊”,怎么也爬不上来。
所以当肌酐升高到500多的时候,医生说只能透析了,她毫无办法的只能选择接受。
在透析室里,看着人来人往,多数是在5、60岁的中年人,她这个年龄的确实不多。
在病床上和透析室里,都有病友问过她,怎么你这么年纪轻轻,怎么也毒了?透析太早了很可惜,你之前是及诊断哪类肾病啊?可以想办法吃药试试。这些话也不断在张晓琪脑袋里环绕。如今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不能这么“躺平”,还是要努力的去做些什么。
和家里人商量后,还是想着停掉透析治疗,选择药物治疗,这样对生活的影响也比较小。哪怕再过来10年20年的再透析,也比现在这样拖着强。
所以外出过来就医,想着看有什么方法可以把肌酐降下来一些,看还有保守治疗机会吗?
过来后,了解了她的基本情况,在当地医院是已经血透快小半年了,每周透析3次,还是比较频繁的。且现在症状比较重,伴随有双下肢水肿,在床上躺卧比较费力,且慢慢有了心衰的症状,气喘胸闷,检查心脏功能,心衰还是比较严重的。
关于血液毒素水平的问题,在透析之前她的肌酐最高达到了520,但由于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不得已必须要透析避免出现更大危险。
相对来说,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速度是比其他继发还有原发性肾病更快,因此也是导致尿毒症最多,风险最高的一类肾病。别的肾病肌酐700了不一定透析,糖肾基本上3、400可能就面临着透析风险
此外入院检查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3.26,蛋白流失量还不小,说明肾脏内免疫炎症存在,且肾小球硬化损伤还在持续发展。很多人可能疑惑,都透析了还有尿蛋白流失吗?
其实这是个好消息。
很多人发展到肾衰竭后,尿蛋白基本上没有了,一方面是肾损伤的严重,肾小球硬化的多了,蛋白自然也不能随肾小球滤过出来了,另一方面就是毒素蓄积多,但是尿量减少了,排出的蛋白就少了。
但是晓琪仍然有尿蛋白流失,说明尚没有完全损伤的肾小球等肾细胞还是有一部分的,也验证了是有停掉透析机会的。
就她的情况,我们多为中西专家和科室主任会诊,商定治疗方案。调整了她之前的用药,透析也是调整了时间。联合中医药为主的系统清毒活血方案,通过口服药和外敷,足浴,熏蒸的方法,辅助她除了透析,肾脏排毒的,还增加了其他渠道排毒,减轻肾脏代谢负担。
系统控制一周后,水肿消失,心衰的症状缓解,恢复,肌酐逐渐下降。
治疗半个月后我们是给停掉了透析,20天的时候复查肌酐374,定量下降到了1.88克。病情的明显的好转,让晓琪喜极而泣。她想着停掉透析,没想到这么顺利。其实她的病情还是有一定回转余地,并非到了需要一直透下去的死胡同。而且本身年纪较轻,恢复的也相对快一点,好一点。只是之前没找到合适的方法,自己对治疗没有信心,就选择了透析。
如今病情改善后,心情也好转了很多,整个人也起来精神了不少。如今是已经回家继续用药巩固,但还不能完全放松下来。叮嘱她还是需要平时多注意,定期复查,尤其进入到冬季,天气渐冷,也提示大家一定重视避免感冒,以免引起急性肾衰。
看到她的情况一天天好转,我们所有人也是为她感到高兴。
实际上她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很多人患者可能当时没有了头绪,就盲目的选择了透析。那有部分患者及时找到了合适的方法,最终摆脱了透析,回归到药物维持,但也有部分患者比较可惜,只能一直维持透析。
所以这里提醒肾病朋友们,要找对方法的关键是了解自己的病情发展到哪种地步,再去选择治疗方案,而透析显然是最后最次的选择,哪里都能透析,治疗方法却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