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盛晚年想回广州居住,无人敢管,为何新上任的总政主任却敢批?

开卷于甲子 2024-07-30 23:49:09

前言

“我老了,就想回广州和亲朋好友们叙叙旧,了却余生,怎么就是不同意呢?”上世纪90年代,丁盛曾多次向上级申请去广州居住,却始终没有明确答复。

直到1992年,丁永波将军任政治部主任后,才明确表示:同意办理。

为何他们一直不允许丁盛去广州?丁盛的一生又是怎么样的呢?

真反叛还是被冤枉

1999年9月25日,丁盛在广州病逝,享年96岁,作为开国少将之一的他,灵堂上方却只悬挂着写着“丁盛老人”字样的横幅,当真是让人唏嘘。

丁盛的人生后十几年,几乎都是在申诉中度过的,而这一切都只因一次秘密的谈话。

1976年3月,丁盛带着军区人员在舟山等地视察防务,视察归来之后,他到上海歇脚,此时军区政委廖汉生也在上海治病,于是他就请丁盛给上海市委打个电话,希望对方能帮助自己处理治病的事情。

丁盛打完这个电话后,市委的人便来拜访丁盛,之后丁盛与反革命余孽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在上海延安饭店“密谈”。

后来上海民兵被别有用心的人武装起来,险些酿成大祸,马天水和徐景贤因为组织暴动被捕,丁盛也因此被追责。

1977年3月,南京军区举行的党委扩大会议,对丁盛提出了批判,但丁盛认为自己并未参与其中,就连在饭店谈话,也是对方来找他的,但他依旧被认为是“两案”从犯,被削除了职务,取消了党籍,同时也失去了自由。

后来审查结束,丁盛获得了自由,可是名誉并未恢复。对于这个结果,丁盛肯定是不满意的,他始终认为自己是清白的,因此之后十几年的时间,他一直在申诉,北京的总政治部他去了好几次,每次都无功而返。

政治部主任接连换了好几个,却没有一个人敢签字。毕竟这件事确实比较敏感和严重,毕竟当年没有任何的证据能证明,丁盛和这件事情无关,所以丁盛“从犯”的身份无法开脱。

既然解决不了,干脆就不出面,因此丁盛每次来总政治部,主任都只是让下属去接待。时间长了,丁盛也知道恢复党籍这件事,没有可能了,因此他开始提出一些生活上的要求。

可是丁盛可能想不到,就连这生活上面的问题,都拖了两年才解决。

丁盛恢复自由之后,被安置在南昌老干局的干休所,后来因为突发心脏病,组织给他提高了待遇,并安排他去南京的医院治病。

在南京治疗的这几年,丁盛与妻子儿女住在小巷内的一栋旧民宅里,每月靠着150元艰难度日,由于住的地方简陋,下雨的时候就跟杜甫诗中写的那样: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平时丁盛吃的也都是粗茶淡饭,靠着老战友、老部下的接济,才能勉强度日。

到了90年代的时候,丁盛觉得自己老了,总想着跟战友们多聚聚,于是申请去广州居住,一来他对那里比较熟悉,二来他之前的战友几乎都在广州定居了,去了那里也不孤单。

但是因为他的身份特殊,所以就连这件事,总政治部也不敢接,因此一直未给出明确回答。

直到1992年,于永波将军任总政治部主任,才允许丁盛在广州定居,并由广州军区安排相关生活事宜。广州军队对于原来的老司令也不敢怠慢,按师级待遇的分配了房子。

丁盛人生的最后七年,在广州度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每天与故友们出门散步,有说有笑,一边下棋,一边回忆曾经的峥嵘岁月,直到1999年逝世。

值得一提是,就算是定居广州,丁盛也从未放弃过申诉,时至今日,我们也不知道当时,丁盛和那三人在饭店谈了什么,只是他的前途终究是因为一顿饭断送了。当真是令人唏嘘。

虽说他的晚年饱受争议,但是我们并不能否定他所有的功绩,丁盛被称为“大胆将军”,可见在军事上,这位将军的能力是非常出色的,否则也不会在授衔仪式上,被授予少将军衔。

戎马前半生

丁盛参加红军的时候17岁,由于是贫苦农民出身,他看惯了地主们的残忍,做梦都想推翻他们。

1930年的时候,陈毅率部队途经丁盛的家乡,他们喊哈打土豪、分土地的口号,丁盛也被他们带动起来,心中燃起了救人民于水火的想法,因此加入了红军。

起初,丁盛在红军中担任通信员的工作,后来被王稼祥喜爱,教导他读书认字,此后丁盛从红军基层做起,一步步得到升迁。

在之后的战役中,丁盛总是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尤其是娄山关战役,丁盛带头冲锋,用很短的时间撕开了包围圈,军队的士气备受鼓舞,大部队一举拿下娄山关。

此战役之后,丁盛便有了“丁大胆”这个外号,经多了多长战役的磨炼,丁盛的指挥才干已经非常出众了,抗日战争时期,丁盛已经成为八路军120师358旅的政治委员了。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丁盛更是屡立战功,无论敌人的炮火多猛烈,丁盛永远带着部队冲在最前面。也因此在悍将如云的四野中,丁盛所带的师是唯一被通令嘉奖的部队。

抗美援朝时期,丁盛率领第54军,写下了战争史上的传奇。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入朝参战,不久后就接到了作战命令,开赴金城前线参加夏季反击战绩。

战斗开始后,志愿军仅耗时一个小时,就突破了敌人的前沿阵地,顺利完成所有作战任务。由于志愿军实力太强,引起了“联合国军”的恐慌,美军立即组织展开反攻。

面对敌军的进攻,丁盛命令54军坚决阻击,先后与敌人展开了25次的争夺战,战斗最困难的时候,就连54军的预备军队,也投入到了战斗中。

金城战役的胜利,为促使美军尽快坐到谈判桌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一直到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时,54军仍然牢牢掌握着该阵地。

1962年的瓦弄之战,丁盛带领54军,仅用10个小时就击溃了印军,打击了印军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我国的领土完整和安全。直至今日,印军听到54军的番号,仍然心中有惧。

1955年,新中国授衔仪式上,丁盛被授予少将军衔,虽说只是少将,但在1964年的时候,丁盛担任新疆军区的副司令员,1968年12月,又担任广州军区党委副书记。

当时的广州军区最高领导人,最小的也是中将军衔,由此可见中央对丁盛的信任程度。

1969年6月,丁盛一跃成为广州军区的大司令员,从指挥一个军,变为指挥一个大军区,而他完美的胜任了这份工作。

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76年那次饭局,被牵扯进“反革命暴乱”的事件中,丁盛能达到的高度,远远不止这些。

结语

只能说严以利己,对待事物有最基本的判断,还是很必要的。当时丁盛明知那几人,是反革命的余孽,却依然选择赴宴,所以这件事他说他冤枉,可又有什么证据呢?

当时的情况实在太可疑,他为什么去赴宴,怕也只有他自己清楚了吧。如果当时他拒绝了邀约,那么可能事情就会有转机,然而世上没有如果。

0 阅读:0

开卷于甲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