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毛主席称她“老祖母”,33岁被叛徒出卖牺牲

开卷于甲子 2024-07-27 03:27:54

前言

“你们别想从我口中,探听到任何有关革命的意义。人总是要死的,但要死得慷慷慨慨!”1928年5月1日,向警予被敌人押送刑场,即使在这种时候,敌人也没放弃想要从她口中,获取我党秘密的想法。

然而无论是怎样拷打折磨,也动摇不了向警予对于革命的决心,在去往刑场的路上,她也没有放弃最后的演讲机会,敌人害怕她散发出来的力量,会动摇他们的根基,于是不停殴打她,想要让她闭嘴。

最后敌人在她的口中塞满砂石,然后捆住她的面颊,向警予的口中不断流住鲜血,但她仍不屈服,最终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3岁。

民国“花木兰”

向警予虽是女子,但她是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她的一生都在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做贡献,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出生于湖南溆浦县商会会长之家,她6岁入私塾,8岁那年成为全县第一个入学的女学生。向俊贤一直非常崇拜花木兰,她毕生的愿望,就是成为花木兰式的人物。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向俊贤也来到长沙读书,为了时刻警醒自己,牢记救国使命,同时也为表示对封建势力的高度警惕和反抗,向俊贤将名字改为向警予。

向警予从小就有救国目标,在学校期间也非常关心国事,“二十一条”签订后,为了抗议,她和长沙的同学们到街头演讲,旨在唤起同胞的救国热情。

向警予所在的周南女校,规模不大,创办时间也不长,但却有着“女革命家的摇篮”的称号,这里走出了向警予、陶毅和蔡畅,她们被称为“周南三杰”。

在校学习期间,向警予还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树立了共同的志向。

从学校毕业后,向警予秉持着“教育兴国”的理念,怀揣着“妇女解放”的远大的抱负,回到家乡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

开学典礼上,她告诉所有女学生,“我们读书的目的,是要做一个新国民。”一如她当年和余曼贞、许友莲等人结拜时许下的誓言“励志读书,男女平等,图强获胜,以达教育救国之目的”。

她为学校编写的校歌更是直白的写到“愿我同学做好准备,为我女界啊,大放光明!”她这样教导自己的学生们,同时也用实际行动告诉她们,走在时代前列的新女性是什么样的。

当时赴法勤工俭学是很多新青年们共同的理想目标,向警予自然也不例外。1919年12月,她与蔡和森,蔡畅以及蔡母葛健豪等人,踏上了去法国的邮轮。

在法国留学期间,她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密切关注着世界形势和国内斗争,也因为广泛地接触法国工人阶级,收到他们的影响,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

当然,在法国她也收获了自己的伴侣—蔡和森,二人有相同的信念和理想,再加上朝夕相处,为救国而奋斗,时间长了,二人就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

1920年5月,向警予和蔡和森在法国结婚,婚礼上,二人还将他们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作编印成书,取名为《向上同盟》,而她与蔡和森这对自由结合的夫妻,也被同学们称为“向蔡同盟”。

不过在这之前,向警予也曾拒绝过一段“包办婚姻”。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向警予也组织了女校师生上街游行,号召大家“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时任湘西镇守副使兼第五区司令的周则范,看到了队伍中领头的向警予,对她一见钟情,两个月后就派人去向家提亲了。

当时向警予的生母早已去世,继母又是个势利眼,一见提亲的是个“将军”,也不管向警予那边什么想法,自己倒是先认可了这个女婿。

但向警予并不接受包办婚姻,也不喜欢周则范,于是她亲自前往周公馆拒婚,并对周则范说:“我早已起誓,以身许国,终身不嫁。”

周则范被抹了面子,也不开心,但他也无能为力,只能放出一句狠话威胁到:“我倒要看看,今后你会嫁给谁。”

向警予早已有了明确的目标,她要嫁给革命,而与蔡和森的结合,也是因为俩人有共同的革命理想,走的是同一条道路。

蔡和森和向警予婚后,生下了一子一女,但因两人都致力于革命事业,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于是将孩子交给了亲友照顾。

婚姻是需要的经营的,家庭更是需要两个人的付出,但是由于二人一直奔走在第一线,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因为对家庭的顾虑,让他们觉得在革命事业中受到了牵制,渐渐地争吵越来越多,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分歧。

这段感情出现了裂痕,而夫妻俩唯一想到的办法,竟然是逃避,减少见面就能防止更多的争吵。可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为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组织将二人都派往莫斯科,希望他们有更多的交流的机会。

二人在莫斯科确实度过了一段有意义的时光,可是他们不能永远待在莫斯科,回国时候,还是会面对同样的问题,最后二人决定离婚,给予对方最大的自由,让他(她)去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二人虽然不再是夫妻,但他们仍是志同道合的伙伴,所以在事业和生活上仍旧相互扶持,共同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

宁死不屈

向警予在1922年初回国后,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共二大会议上,她担任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为妇女的解放不断奔走。

五卅惨案发生后,向警予带领妇女们上街演讲、募捐,投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蔡畅说:“在向警予从事妇女工作之前,中国并没有真正的妇女运动组织。”

1927年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也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武汉因此笼罩在了的氛围下。

当时党内部分同志都先后进行了转移,由于向警予在党内的地位非常高,因此肯定是敌人头号抓捕对象,所以同志们都劝她尽快转移,向警予却拒绝了他们提议,主动要求留在武汉,坚持地下斗争。

1928年3月20日,向警予因叛徒的出卖被国民党逮捕,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向警予坚贞不屈,誓死严守党的秘密。

向警予明白,自己是逃不过这一劫了,如今她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一双儿女,就在被捕前不久,向警予最后一次探望了自己三年不见的儿女,并给他们留下了一封信:“希望你们能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将来在没有剥削的社会中成长。”

1928年5月1日,向警予被押送至刑场,路上她高唱《国际歌》,大声呼喊口号:“我是向警予,我是共产党员,为了解放工农劳动大众革命奋斗,流血牺牲,我死而无憾!”

群众们看到这一幕,眼中有钦佩,有对革命的坚定,还有对向警予的不舍。

敌人看向警予这个时候,都不忘宣传革命思想,动员大众,顿时间慌了神,只能往她嘴里塞石头,堵住她的口,并连开数枪,向警予终究为了她最爱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

蔡和森得知向警予牺牲的消息后,痛哭不已,为了纪念曾经的爱人,他写下一篇《向警予同志传》,文中深情的写到:“你不是我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1931年,蔡和森也因在组织广州地下工人运动时,遭叛徒出卖,并于1931年8月4日牺牲,终年36岁。

一双子女全部成才

这二人死后,便只剩他们的一对子女。向警予牺牲的时,她的女儿蔡妮才不到五岁,对于死亡这件事并没有概念,但她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因为向警予牺牲以及汪精卫对革命的背叛,导致湖南地区非常的不安全,蔡妮这才来到上海,回到爸爸的身边。

这是蔡妮真正意义上第一次靠近自己的父亲,只是这份亲情没有持续多次时间,蔡和森牺牲后,蔡妮被寄养在苏联的儿童院,这里的孩子都是共产党员的子女。

等到蔡妮稍微大一点,儿童院的阿姨,将父母的完整事迹告诉了蔡妮,蔡妮这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多伟大,她决定跟随父母的脚步,也为祖国做贡献。

1953年,蔡妮回到祖国,在北京儿童医院担任儿科医生,三年后,她向组织申请,希望能够利用先前学的俄语基础,从事翻译工作。

后来蔡妮在组织的安排下,被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俄语系,成为一名俄语教授,此后几十年,一直在这个岗位坚守,直到退休。

至于向警予和蔡和森的儿子蔡博,比蔡妮还小两岁,一直和祖母住在湘乡县,父母遇害的时候,他也不知道。

直到1938年,周恩来来到长沙,为保护烈士子女,这才把蔡博接了出来,并告诉了他爸爸妈妈的事情。

之后为了安全起见,蔡博也被送到了苏联,和其他共产党人的子女生活在一起。蔡博行事果断,有自己的看法,和他的父亲蔡和森非常像。

在苏联学习期间,蔡博考取了莫斯科钢铁学院的冶金系炼铁专业,选择这个专业,蔡博有自己的考虑。

他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争一定会胜利,而之后国家肯定会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他选择重工业建设,为的就是之后可以为祖国做出贡献。

蔡博学成回国后,被安排到了鞍钢炼铁厂工作,并逐渐成为鞍钢厂长,为中国的钢铁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1年,由于多年的高压工作,蔡博的身体非常的不好,并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

蔡妮和蔡博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他们真的长成了父母期待的样子,并跟随父母的脚步,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想向警予泉下有知,应该会非常欣慰了吧。向警予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毛主席更是称她为革命的“老祖母”,这是对她最大的肯定。

0 阅读:26

开卷于甲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