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屏微短剧(下文简称竖屏剧)这两年发展迅速,“竖屏拍摄”“网文爽点”“投流发酵”成为影视行业讨论的热门词汇,竖屏剧市场规模已高达数百亿。
著名导演、制片人:尤小刚
竖屏剧在收益分配结构中,平台的收益占据70%-80%,投流机构的收益占10%-15%,制作方只占6%-7%。如竖屏剧《无双》,收益上亿,制作方收入却只有区区几百万。
总体来说,竖屏剧在观感上追求爽感,但在价值观引导和文化内涵方面却乏善可陈,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议论。
横屏还是竖屏?
广电总局在今年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开启了对微短剧的重视、引导与规范。其实,微短剧作为当下新兴的网络文艺形态,它的的快速发展与当下社会的高度发达的信息传播技术、观众审美趣味和观剧习惯的变化密不可分。移动式观剧、碎片化观剧、打通线上与线下,传播场所和传播渠道无障碍转换,证明了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小程序、自媒体的蓬勃发展,流量平台、互联传播、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激活了中国这个人口众多、故事文化需求旺盛的大市场。
目前,市场上微短剧良莠不齐,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现象,对微短剧的问题加以必要的认识和引导。“热”是发展的必然,但需要因势利导,保持冷静,否则好事会变成坏事,我在这里试着进行一些分析与思考。人长着一对平行的眼睛,人不可能侧躺着看世界,竖屏剧的构图是非正常的,除了适应人们拿手机的习惯,缺乏表现力,局限性很大。有些网络大佬大喊“竖屏美学”,其实是外行。横屏剧将是主流,认识到这一点,落实广电总局的通知就有了基础。
谁家的文旅美景与风情愿意以竖屏的方式来表现?《繁花》的启示
今年腾讯视频播出的《繁花》对电视剧的剧作结构,有很好的启迪。王家卫虽然慢工出细活儿,但他在把握人物形象和人物命运,对人物关系和戏剧段落的设计等方面,做到了真实和细腻,而在交代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回溯人物简史上,调动旁白、简述、字幕等手段,又极尽简练。《繁花》的每段主戏约在10—12分钟,交代事件、人物关系、补述要点情节,均在1—3分钟,符合现代观众的观赏节奏,也揭示了一集40分钟的电视剧剧作结构特点和传播规律,一集剧中,主情节段均为三个,长了就一定是拖沓。他在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简史、补述要点情节上,绝不拖沓和废话。(大量“注水”电视剧的“注水”之处均有8—10分钟,即所谓“过渡戏”)。十多分钟一段,无论观众是移动状态下观看,还是把三段合成一集、在客厅大屏上观看,都相得益彰。同时也完全适合编剧创作各类题材的创作规律,所以总局提出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以十多分钟一段的形式来创作和传播。
从“热”的角度来说,它会迅速成为广大影视创作者青睐的形式,形成创作探索的风口热潮,满足当今观众的需求。微短剧,应当理性发展
我们的重大革命题材、历史题材、现实生活题材、科幻题材、文旅题材等,均可在这样的创作模式中探索实践,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文化内涵、艺术探索、美好风光也都能得到很好地表达。竖屏剧也可以在这样的探索实践道路中,摒弃内容“擦边”,进入健康的内容生产轨道。竖屏剧也可以在企业品宣和商品广告上发挥其“讲故事”的独特优势。现在到处都在关注着微短剧的兴起,许多投资者都跃跃欲试,制作者一窝蜂地抢风口,具有极大盲目性。从竖屏剧的角度来说,基本上可以理解流量平台的又一次发力与收割。内容上打“擦边”;制作上快速、粗糙;传播上依靠电商式的投流模式;产业收益分配不均,传播局限于平台与小程序,内容质量上除追求爽感宣泄,思想艺术文化价值低,没有形成一个健康的产业形态的闭环。
制作、传播、分配、管理环节均存在问题,猫捉老鼠,老鼠戏猫,怎么值得投资?何以成为产业?更不可能成为我们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满足群众的文化产品。
我们应当在微短剧快速发展中保持冷静,既有热情,又需冷静,摸索规律,以求新质,形成新的制作与传播、需求与教育、投资与收益,以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闭环。
【文/尤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