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便秘,却怎么查都没有问题,究竟是怎么回事?破解办法是什么

张伟小张 2024-07-14 08:12:58

之前和朋友们聊了一些关于肠易激综合征的内容,让张医生万万没想到的是,生活中,有这种困惑的朋友还真不少,根据留言区讨论发现,与腹泻相比较起来,便秘给朋友们的带来的烦恼更多,因此,今天张医生想和朋友们聊一聊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功能性便秘。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拆字,张医生带朋友们聊一下什么是便秘,便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排便困难和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国外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便秘以排便费力最为常见,其他症状依次为粪便干硬、排便不尽、直肠堵塞感、腹胀、排便次数减少和需辅助排便。

聊完了便秘,再聊一下什么是功能性,所谓的功能性指的是:便秘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肠道出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而是它的功能紊乱所导致的。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头疼的问题。在肠道的运作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异常的蠕动模式,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最终形成了硬结的大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便秘。

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10%。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便秘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国内的研究结果显示,60~80岁与30~39岁个体间患功能性便秘的可能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岁以上人群便秘的患病率达23.0%,80岁以上可达38.0%,在接受长期照护的老年人中甚至高达80.0%。目前国内大部分相关研究结果均显示,女性慢性便秘患病率高于男性。

聊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为何现在便秘的发生率这么高呢?研究发现,便秘的危险因素除了高龄和女性外,还包括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研究结果显示,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均与便秘的患病率呈负相关,农村地区便秘患病率高于城市,脑力劳动者便秘患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

除此之外,低纤维食物、液体摄入减少和较少的体力活动均可增加便秘发生的可能性。焦虑、抑郁和不良生活事件等精神心理因素也是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有便秘家族史的朋友较无家族史的朋友患病的可能性明显升高。

这个可能有点打破我们的认知了,难不成便秘还会遗传,张医生认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论,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生活环境相似有关。某些药物的使用也是便秘的危险因素,包括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抗组胺药、抗精神病药、抗震颤麻痹药、解痉药、钙拮抗剂、钙剂、铁剂、止泻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很多朋友表示不理解,张医生,您一位重症医生,为啥要聊这种很基础的问题呢?如果您有这方面的疑惑,说明您对便秘的危害还不太了解,便秘朋友的生命质量会明显下降,同时还会造成明显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国内一项调查显示,便秘病人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力、一般状况、精神健康、健康变化等方面均有明显下降。部分朋友由于滥用泻药或反复就医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包括由就诊、检查、治疗和住院引发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因工作生产效率降低、旷工引起的间接经济损失。

这些危害看着似乎不大,但是它在时时刻刻在撕扯着我们的生活,稍不留神,就可能把我们的生活弄得乱七八糟。如果仅仅是这些问题,可能大部分朋友还可以接受,但除了这些影响外,便秘还与肛门直肠疾病,如痔、肛裂和直肠脱垂等关系密切。慢性便秘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所有这些结论并不是张医生自己在这胡说的,都是不同的研究机构达成共识的,朋友们都可以在网上找到。

聊了这么久,终于聊到朋友们最为关心的治疗问题了,事实上,便秘与膳食纤维减少和液体摄入减少有关,全球多个便秘指南和共识均将增加膳食纤维和饮水量作为慢性便秘的基础治疗措施。

膳食纤维对小肠中某些酶具有抗水解作用,且不会被结肠吸收,因此可留住肠腔水分并增加粪便体积。所以,增加膳食纤维可改善便秘症状谱,包括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痛和结肠转运时间等。

膳食纤维的摄入推荐量为20~35 g/天,并推荐使用可溶性膳食纤维;非可溶纤维是否有通便作用尚存在争议,但需注意,部分便秘朋友增加膳食纤维后,可能会加重腹胀、腹痛、肠鸣等不适,是由于增多的膳食纤维导致肠道气体产生增加所致的。

聊完了膳食纤维,我们再来聊一下饮食,研究认为,除非患者脱水,否则增加饮水量并不会影响结直肠功能和缓解便秘,这是不是意味着,便秘的病人就不需要增加饮水了呢?恰恰相反,这类朋友还是需要增加水的摄入量,研究发现,每天摄入2 L水会增强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从而改善便秘,因此,多项便秘指南推荐水的摄入量为1.5~2.0 L/天。

规律的体育运动可缩短肠道传输时间、利于通便,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车等对改善便秘有效。除了运动受限外,便秘患者参与其他运动项目的频次和程度无严格限制,一般推荐运动量为30~60 min/天,至少2次/周。适当增加运动量对日常运动较少或老年便秘患者更有效。

除此之外,良好的排便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排便时间,排便时的体位和拍便时的干扰因素3方面问题。晨起的起立反射可促进结肠运动,有助于产生便意。调查显示大部分人群的排便行为在早晨,男性一般在上午7∶00至8∶00之间,女性则较男性晚1 h左右。

另外,进餐后胃窦扩张、食物进入十二指肠诱发的胃结肠反射和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均可促进结肠的集团蠕动,产生排便反射,有利于成功排便,因此建议便秘的朋友在晨起和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

排便时需集中注意力,避免受到与排便无关的因素干扰,比如玩手机,看杂志等。研究证实,相比于坐位排便,蹲位时腹压并无明显增加,且此时耻骨直肠肌放松,排便时的直肠肛角变大,直肠管腔变直、排便所需克服的直肠阻力就变小,有利于粪便的排出;同时,蹲位排便可缩短排便时间,改善排便费力,提高患者排便满意度。所以,张医生推荐便秘患者采取蹲位排便姿势。

最后,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缓解便秘的症状,我们可能需要考虑使用药物治疗。但请注意,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不能长期使用,更不能替代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调整。总的来说,面对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功能性便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综合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 阅读:16

张伟小张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