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汉朝天子的庙号与谥号,明朝皇帝有几个实至名归的“真龙”天子?

史魔南歌子 2024-05-20 23:17:09

明朝开国以来一共有多少个皇帝呢?举行过登基大典,坐上过龙椅者共有二十帝。这里包括了部分史册不被认可的建文帝朱允炆、明代宗景皇帝朱祁钰以及南明弘光、隆武、绍武、永历四帝。如果加上太祖长子被追封为兴宗的懿文太子朱标,和“大礼仪”之争中被明世宗嘉靖帝追封为献皇帝的兴王朱祐杬,那一共就是二十二帝了。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细细掰扯掰扯这大明二十二帝。大明天子驾崩之后所封谥号一律都是十七个字,如果我们按照汉朝时最简洁的谥法庙号来给他们命名,则是太祖高皇帝朱重八(明高帝,名元璋,字国瑞)、明兴宗康皇帝朱标(明康帝)、明让帝朱允炆,无庙号(清谥明惠帝)、明太宗文皇帝朱棣(嘉靖改为成祖,即明文帝)、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明昭帝)、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明章帝)、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明睿帝)、明代宗景皇帝(明景帝朱祁钰)。

明宪宗纯皇帝(明纯帝朱见深)、明孝宗敬皇帝朱祐樘(明敬帝)、明武宗毅皇帝朱厚照(明毅帝)、明献帝朱祐杬、明世宗肃皇帝朱厚熜(明肃帝)、明穆宗庄皇帝朱载坖(明庄帝)、明神宗显皇帝朱翊钧(明显帝)、明光宗贞皇帝朱常洛(明贞帝)、明熹宗悊皇帝朱由校(明悊帝)、明思宗烈皇帝朱由检(清封怀宗愍皇帝,即明烈帝或明愍帝)。

往后则是南明四帝,明质宗赧皇帝朱由崧(弘光,明赧帝)、明绍宗襄皇帝朱聿键(隆武,明襄帝)、明绍武帝朱聿鐭(无谥号,无庙号)、明昭宗匡皇帝朱由榔(永历,明匡帝)。

从上述二十二帝简化的谥号和庙号来看,对照谥号、庙号授予最严格的汉朝帝王谥号、庙号,明高帝与汉高帝刘邦可谓不相伯仲,明惠帝朱允炆与汉惠帝刘盈,经历不同,但一样都挺可怜,同谓“惠帝”,也还勉强。

明文帝与汉文帝刘恒就完全不一样了,明文帝朱棣以武夺江山立国,谥号为“文帝”,实在是难以理解,明昭帝朱高炽与汉昭帝刘弗陵,在位短促,都成了后继之君的过渡期,二人为君也都比较仁厚,对天下都实行了休养生息,同为“昭帝”,也算名副其实。明宣帝朱瞻基与汉章帝刘炟也是类似,一个有宣德之治,一个有明章之治,承平之主,守成之君。

明睿帝朱祁镇没有对应同谥号的汉帝,明景帝朱祁钰与汉景帝刘启,一个经历了“土木堡之变”,一个经历了“吴楚之乱”,两位景帝最后都为自己犯下的错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最后都能化险为夷,唯一不同的是,明景帝替哥哥承担了一切,汉景帝却有一个好弟弟为他承担了重负(梁孝王刘武),同为景帝,明景帝还是要比汉景帝逊色不少。

明纯帝朱见深没有对应同谥号的汉帝,不过清朝却有一个高宗纯皇帝,也就是乾隆帝弘历也有着同样的谥号,明纯帝有“成化犁庭”,清纯帝有“十全武功”,纯字代表着帝王治国非常精心纯粹,打造了治世,乾隆帝多少还能配得上这个“纯”字,明宪宗其实大多数时间都是依赖内阁宰辅替他打理江山,且又沉溺于后宫之中,实在很难说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纯皇帝”。

明敬帝朱祐樘也没有对应同谥号的汉帝,不过唐朝有一个唐敬宗,不是个好皇帝,不过那是庙号,与谥号的用法还是大不一样的,谥法中“敬”字其实通假“警”字,也就是夙兴夜寐,夙夜警戒的意思,对应手创了“弘治中兴”的明孝宗,他还是当得起这个“敬”字的。

明毅帝朱厚照,也没有对应同谥号的汉帝,不过后世清朝有一个清穆宗毅皇帝,也就是英年早逝的同治帝,二人同为毅帝,生前行事风格也略为相似,同好嬉戏游玩,荒诞不经,则同为“毅帝”可谓同道中人也!

明献帝朱祐杬没有真正做过皇帝,可因为明武宗无子,已故的朱祐杬就为大明献出了一位儿子来做皇帝,所以他才被升格为了“献帝”,并且还取代了明太宗朱棣在太庙中的位置,使得朱棣成功升级为了“成祖”。

明肃帝朱厚熜、明庄帝朱载坖,他们的谥号都异于汉朝,明显帝朱翊钧,这个谥号就有点略带讽刺了,他大半生都了隐居深宫,不问朝堂之事,结果后人居然给了他一个“显”皇帝的称号,这可能和他“显赫”的三大征有关吧!

明贞帝朱常洛,没什么好讲的,在位不到一个月就驾崩了,这个谥号会不会取自唐顺宗李诵的年号“永贞”,唐顺宗和明光宗经历有点相似,都是不被老爸喜欢,当了许多年的太子,最后熬到了皇帝宝座,结果没当几天陛下就突然病重不行了。

明悊帝朱由校,这个“悊”字和“哲”字是相通的,但为什么没有用哲字作明熹宗的谥号呢?悊字的意思是明智,但由于明熹宗平时很少上朝,也很少说话,总是专心于木匠活当中,而他难得说出一句明智之语,还是在他临终之时,对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说的“吾弟当为尧舜!”这可不是光从嘴里说出来了,这完完全全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发自心底肺腑之言,所以明熹宗当得“悊”字谥号也!

明愍帝朱由检(明烈帝),汉朝有汉愍帝(其实就是汉献帝刘协,愍帝是刘备封的),晋朝有晋愍帝,后唐有唐愍帝,这都是可怜亡国之君的谥号,且他们在一定意义上都死得非常悲壮,难怪南明给朱由检的谥号是烈皇帝。

再说说南明四帝,明质宗赧皇帝朱由崧,也就是弘光帝,把他周赧王相比,也确实有点相似。庙号质宗,身不由己之意。明绍宗烈武襄皇帝朱聿键,最后不肯降清,绝食自尽,其弟绍武帝朱聿鐭也是不屈自缢,可见他们的悲壮,隆武帝谥号为“襄”,与最后一位明昭宗匡皇帝,即永历帝朱由榔的谥号“匡”是一样的,他们有心赞襄和匡扶大明,结果都只能是杯水车薪,无力挽狂澜于既倒了!

最后再来说说明高帝至明愍帝这十六帝,他们那十七字长长的谥号,细细品读他们每个皇帝那冗长的谥号,看官们也许会发现,这十七字当中总有两个字能道出他们每个人一生的写照。比如明高帝有“成功”二字,驱除胡虏,恢复诸夏,确确实实是成一天大功业了。

建文帝有“笃孝”二字,他对自己皇爷爷和亡父朱标是非常在意的,所以拼了命地想要保住自己的江山,才惹来了燕王的“靖难之役”,可谓成也“笃孝”,败也“笃孝”也!

明成祖朱棣有“肇运”这字,一般这样的字眼都会用在开国帝王身上,像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谥号当中都有“启运”二字,也就是开创一个新的国运,而明成祖通过“靖难之役”和六伐漠北,等于是重新打了一遍天下,也当得“肇运”二字了。

明仁宗朱高炽有“纯诚”二字,这也是他的爷爷洪武帝、堂哥建文帝、父亲明成祖、弟弟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无论是敌是友,对他最厚道的评价。就连大臣李时勉都敢训斥他,而使他委屈至极,却不加屠戮,其纯诚仁厚可见一斑。

明英宗的“仁明”二字,废人殉可见其“仁”,虽不得已而杀忠臣于谦,却也清除了石亨、曹吉祥这些投机乱臣,由此可见其“明”,就连将他俘虏的瓦剌太师也先都不得不佩服他的英明睿智,英宗睿皇帝的封号完全没毛病!

还有明代宗的“康定”二字,没有代宗主持京师保卫战,代兄称帝,稳定人心,社稷恐怕早就化为丘墟矣!明宪宗的“凝道”二字,可惜他一生的凝视不在朝堂,却在比他大十七岁的万贵妃身上,万贞儿一走,朱见深也随之而逝。

明孝宗其人和太爷爷明仁宗很相似,一孝一仁,一位“纯诚”,另一位则有“诚纯”,遥呼相应,加上明孝宗始终一夫一妻,其“诚纯”的含金量就更高了。明武宗有“显功”二字,这在应该大捷大败达旦小王子,和生擒宁王之役当时表现得淋漓尽致。明世宗的“履道”,难怪海瑞要骂他,臣只拜天子不拜道人了!

明穆宗的“契天”,明世宗早想误信“二龙不相见”的鬼话,不让儿子明穆宗与他见面,可最终他还是暗得朝中忠臣辅佐,扳倒了奸相严嵩父子,非常默契地获得了命运的眷顾,登上了帝位。

明神宗的“章武”,章武还是蜀汉后主刘备的年号,神宗在位三大征,足堪“章武”二字,但最终也像刘备夷陵之战那样耗尽了国力,伤透了社稷元气。明光宗的“契道”,似乎有些步爷爷穆宗的后尘,穆宗不得父爱,光宗也是一样,等到坐上龙椅,也没享几天泼天富贵就崩了,可见祖孙俩确实有“默契”。

明熹宗的“笃友”,这是在最后关键时刻,一生浑浑噩噩的他,突然不再糊涂,指定了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位,而不是任由乳母客氏和太监魏忠贤胡来,兄友弟恭,兄终弟及,让他完美地完成了接班,获得“笃友”二字,算是实至名归!

最后一位明崇祯皇帝谥号中有“刚明”二字,人性太刚,眼里容不得沙子,人性至察则无徒,人至清则无鱼,“刚明”二字说的就是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了,大明亡在他手里,似乎很冤,也似乎一点也不冤!看官们,你们认为呢?

0 阅读:257

史魔南歌子

简介:南柯梦醒怕春归,一棹烟波尽,风吹唐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