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公济私,竟三度拜相,尽知帝王家事,却辅佐两朝天子的开国名相!

史魔南歌子 2024-05-24 18:45:35

说起历代诸王朝的开国名相,大家一定都会想到西汉的萧何,蜀汉的诸葛亮,西晋的贾充,东晋的王导,刘宋的刘穆之,隋朝的杨素,唐朝的房玄龄,元代的刘秉忠,还有明代的李善长。这些人为了辅佐帝王开基创业,无论是治国、用兵,还有各种出谋划策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表现和功绩,甚至许多宰相到后世都被神化成了无所不能的智士贤臣。比如萧何、诸葛亮、杨素、房玄龄等人就是这样。

可在二十四史当中,有这么一位开国宰相,与他之前的开国之相,还有他之后的创业首辅都大为不一样,他为这个三百年的大一统王朝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他与开国的两位天子从布衣之交开始就亲若兄弟,可谓“君臣情笃”,可这位皇帝却对他时常又表现出非常厌恶,这是因为他总是有一些为自己打算的私心被帝王发现,比如私买被严令禁止出售的御用木材盖豪宅,强占皇家菜园扩建自己的庭院,在朝中为相之时,他又对同僚和下属动则嫉恨和排挤,总是想保住自己的“相位”,而这些又全被皇帝看在眼里。

这位名相时常假公济私,贪污奢靡,在朝廷之上猜妒擅权,甚至直接或间接干预天子家事,可两位雄主天子居然对他却毫无介意,后世之人又说他是历朝历代开国宰相当中文化最低的一位,甚至一度脸皮厚到要向皇帝索要“签名权”,可他的办事效率实在是高,有时候对皇帝的不足和错误,也是毫不留情,两位皇帝都对他又爱又恨,可在他生前,却又享受到了堪比亲王的待遇,甚至还位列亲王之上,死后更是有皇帝为他亲自铭文刻碑,可谓哀荣至极!这样看来,除了诸葛亮和房玄龄,恐怕难以企及,他的结局要比萧何、杨素、李善长之辈要幸运多了!

他的名声却远没有他的前辈和后辈们响亮,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就因为后世人说他仅仅只懂得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吗?或者像后世有些人说的,他对开国帝王“不忠”导致了他的名声受损,可实际上当时他如果不这样做,恐怕这个王朝就难以延续三百余年之久了,也未可知吧!说来说去,看官们一定会想知道这位名相究竟何人也?或许熟知历史的朋友们已揣知其人,他就是大宋开国宰相赵普。

今天小编就来讲一讲这位与宋朝皇帝同姓的名相。赵普,字则平,也可以叫他赵则平,他是五代时幽州蓟县人,即如今的天津蓟县。后唐王朝的时候,幽州节帅赵德均连年用兵,使当地的民力非常疲敝。赵普的亲爸爸赵回就举家迁徙到了河北常山,然后又跑到了河南的洛阳。赵普长大之后,性情沉稳厚重且寡言少语,镇阳的豪强魏某看中了他,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到了后周王朝世宗皇帝显德初年,永兴军节度使者刘词强行将赵普征召到了自己的麾下做了节帅府从事。后来刘词去世,他在临终前居然还写了一封遗表上奏周世宗柴荣,说要把赵普举荐到朝廷汴梁开封去做朝中之官。当时周世宗用兵于淮北,专门对付不肯臣服的南唐李氏,而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周世宗的爱将,带着后周兵马一口气就攻拔了滁州,宰相范质则奏请周世宗任命赵普去做赵匡胤的军中判官,意思就是让赵普去监视赵匡胤。

而赵匡胤的父亲,也就是宋宣祖赵弘殷当时也在滁州卧病,赵普对这位老大人朝夕奉药照料,赵弘殷就把赵普当作了自己同宗的侄子。赵匡胤于是找赵普谈话,很快就发现他是一位奇才。当时赵家军在当地捉住了所谓的盗贼一百多人,按照后周的律法,这些人都是要被斩首弃市的,可赵普怀疑当中有无辜受冤者,就恳求赵匡胤一起来亲自审问,结果使得当中很多人都活了下来。不久之后,这些人拼了命地为赵家军开路,最终平定了南唐的淮南之地,周世宗忌惮赵家军的军功太盛,于是命令他们班师。

赵普则被调任补缺做了渭州军节度使判官,而赵匡胤被安排去做了同州节度使,可心有不甘的赵匡胤不愿放弃这位好知己,于是又强行征召他来自己节帅府做了推官,后来周世宗又将赵匡胤调任去做宋州归德军节度使,面对又要被周世宗分隔两地,赵匡胤是相当苦恼,而赵普却对他说“归德”二字就已暗示其要龙袍加身了,归德即天下当归有德之人。赵匡胤只当这是苦中作乐的戏言,完全不放在心中,到了宋州之后,又强行上表周世宗要将赵普任命为自己的主簿。

周世宗见赵匡胤如此重视赵普,也不想为这么点人事整天烦恼,就遂了他的心愿,一个为了军中小佐吏都如此上心斤斤计较之心,哪还会有心夺取他的天下呢?后来周世宗北征途中患病班师,不久就驾崩了,幼主周恭帝郭宗训在符太后的扶持下即位,很快就传来了辽国要欺恭帝年幼,大举南侵的消息,吓得周恭帝立马命赵匡胤倾国中之兵北御辽师。

赵匡手掌后周兵权后,立马出城北进,到达陈桥驿这个地方的时候,被军中将领们安排喝了许多酒,于是就醉卧于军中大帐,当他帐外喧哗声吵醒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龙袍加身,诸将众军在赵普及其弟赵光义的带领下都冲入帐中,共同推戴他做了新皇帝。等赵普和赵光义向他说明情况之后,已经骑虎难下的宋太祖赵匡胤打了个大呵欠,伸了伸懒腰,徐徐起身,还想当这一些都是在做梦,不愿意接受登基称帝的现实,而众军在赵普的眼神示意下,立马露出刀刃和枪尖,直指赵匡胤,逼迫他就范为帝,一时间军中喧嚣大作,赵匡胤只好认命。

等到大军簇拥着他杀回京师汴梁,周恭帝以禅让之名将帝位传给了赵匡胤,宋太祖这才安下心来,于是首先就想到了助他称帝的赵普,便以辅佐王命之功,授予他右谏议大夫之职,同时兼任枢密直学士。赵普接受了这个官职的时候,脸色一阵阴沉,在他心中或许早就想着自己至少也要在尚书令、中书令、左仆射、右仆射、录尚书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几个位列宰辅的官职当中获取其中,怎料大宋一开国,作为首辅创业的重臣,居然只得了一个谏议大夫之位,呜呼!其心情可想而知。

不久之后,周世宗的老臣河东大将李筠和淮南大将李重进,都跳出来反抗宋太祖“篡逆”之举,李筠在自己的中军大帐挂起了周世宗的遗像,而李重进则是后周太祖郭威的亲外甥,和周世宗算是表兄弟,他们哪里会肯向当年的一介小小禁军都点检赵某屈膝称臣呢?特别是李重进,他当年在周太祖麾下的时候,还曾与周世宗柴荣并肩为臣,郭威甚至一度害怕他会危及养子柴荣的帝位,并叫他起誓效忠周世宗这才安心离世。

而宋太祖为了稳定自己的江山,不得不御驾亲征二李,当宋朝大军前往征伐李筠时,宋太祖命赵普和尚书左丞、开封府尹吕余庆留守京师,这个吕余庆就是后来“大事为糊涂”的名相吕端的亲哥哥,可赵普认为自己只是留守京师的副手,还不如跟宋太祖一起出征,于是就请从征护驾,宋太祖冷笑道:“你能穿上铠甲,戴上金盔吗?”赵普尴尬得不说一句话,最后还是跟着宋太祖出兵了,他们一起平定了李筠之乱,因此赵普勉强有了军功,被晋升为了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并获赐一套豪宅,这也算有了武职了。

建隆三年,宋太祖正式任命赵普为枢密使、检校太保,虽然掌管天下兵事,位列准三公,可却还是没有当到他心仪已久的宰相之位。乾德二年,后周遗留下来的前朝宰相范质等三人同一天请辞罢相,宋太祖这才任命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可当时中书省已经不常设中书令,这个最高职务已经作为颁赐亲王的虚衔待遇了,所以中书省签发的钧旨命令都没有宰相的署名签字,这使得赵普认为如此非常不便,于是就请求宋太祖给予宰相签署命令的权力。

宋太祖很不以为然,并且冷笑道:“卿只要有敕令想要签发,就直接拿进宫来,寡人亲自为卿签署即可嘛!”赵普心知宋太祖不想放权,但还是反驳道:“这件事是朝廷有司官员的职责,也就是宰相的职权,并不是帝王干的事也!”宋太祖不想答应这件事,赵普又叫来翰林学士当场说出相关的先例和典故来,学士窦仪说不想得罪皇帝,又不想让宰相赵普尴尬,就说道:“如今皇上的御弟晋王赵光义兼任开封府尹,又担任同平章事,就是名义上的首辅宰相!可以让晋王殿下代宰相签发命令!”

宋太祖一听,更不高兴了,这还不如让赵普去干呢?于是就将签署朝廷敕命的职权赐给了赵普。这样赵普就成了实权宰相了,从此宋太祖视他如左右手,朝中事无大小,都要找他咨询商议然后决策。宋太祖又让赵普监修国史,因为不管是他们兄弟间家事,还是当年取代后周之事,赵普都是知道得最多的,并且还参与了最为隐密的决策,所以宋太祖才会让他来主持修史工作。

宋太祖很快又任命薛居正、吕余庆为副宰相辅佐赵普的工作,他们没有宣诏的权力,上朝班次在宰相之后,他们手中也不掌相印,也不可以干预百官向皇帝奏事,也不可以统管百官,只是作为皇帝与宰相之间的协调工作者而已。以前宰相替皇帝发布敕令,都是用御制的文收,如今赵普为相,直接以宰相的名义发布敕命,这已非汉唐的旧典了,说明赵普此时权力之大也!

宋太祖每次散朝之后,都喜欢微服私访跑到以前的拥戴功臣家中去玩耍,所以赵普每次退朝,回到家中都不敢立马脱下朝服,换上便服。有一天下大雪的夜晚,赵普认为这样恶劣的天气,皇帝是不会出宫跑到他家来了,可过了很久,赵普却突然听到了急促的敲门声,赵普立马跑了出来开门,只见大宋太祖皇帝赵匡胤独立于风雪之中等候他赵普来打开,这把赵普吓得立马惶恐迎拜。

宋太祖却冷笑道:“寡人还约了御弟晋王也到你家里来耍!”没过多久,晋王赵光义也跑了过来,赵普立马安排家里人设下了暖阁让皇帝和晋王入座堂中,然后像当年行军打仗一样围炉烧炭来烤肉吃。赵普的夫人也跑了过来亲自为一帝一王一相暖壶倒酒,宋太祖居然毫无帝王架子,还像当年一样呼喊赵普夫人为嫂子,这把赵普夫妇感动得恨不能立马叩头流血,以死相报。

而宋太祖就这样与赵普郑重商议如何攻打北汉之计,赵普说道:“北汉王都太原地处枢纽,西面是西北重地直通河西,东面是河北直通燕云,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大宋拿下了太原,就可以雄视塞北了,然而问题在于,如今我们大宋南北都有强敌,要是现在拿下太原,东面有辽国,西面有定难军的唐兀儿部众,两面夹击我们,而我们要独当二敌,于今之计,不如先放一放,让北汉刘家去和辽夏两家周旋,我们赶紧挥师南下削平江表诸国,则北汉一国就像一粒黑子弹丸之地了,它还能逃到哪去呢?”

宋太祖听完后,冷笑道:“这正是寡人的意思,寡人问你,不过是特地试一试卿家你对征伐韬略方面有没有长进啊!”赵普听了之后,脸色一阵青一阵红,甚是尴尬,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乾德五年春,宋太祖才这加授赵普为右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当时赵普的母亲去世,他要回家守丧,可宋太祖夺情下诏命他在朝堂之上处理天下之事,赵普于是劝宋太祖分遣特使到天下各道,征调壮丁然后送到京师,以备禁军之需。而天下诸州都要设置通判,让他们管住各州知州手里的钱粮,这样朝廷控制了天下充足的钱粮,而朝廷控制了天下最精锐的士卒,你赵匡胤还能坐不稳天下吗?

宋太祖这才发现赵普是真有能耐的宰相,很快他的手中就有了一支雄视天下各方的精锐禁军,朝廷的府库也非常充实起来。到了开宝二年冬的时候,赵普生了一场大病,他还坚持上班,宋太祖亲自跑到中书省来看望他。三年春,宋太祖又跑到他家中对他进行了安抚和慰问,并且还赏赐了御用之物。开宝六年,宋太祖又跑到赵普家进行家访。

当时吴越王钱俶派出使者送信给赵普照,当时有吴越国送来的海底珍宝十瓶放在他家走廊还没有搬进去,恰好宋太祖跑了进来,仓促之间,赵普来不及叫家里人设置屏风将这些宝物都遮挡起来,于是就被宋太祖直接看到了,就问这是何物,赵普只好照实以对,宋太祖冷笑着只说了四个字言道:“海物必佳!”

就怒气冲冲地叫人打开来查看,一看全是整箱整箱的瓜子金,赵普吓得顿道谢罪道:“臣未没有向吴越国写信,所以完全不知道他们会送这些东西来!”宋太祖于是冷笑道:“受之何妨?他们一定认为寡人的江山全都是由你们这些书生来做主的!让他们掉以轻心吧,到时候寡人的兵马更好下手!”

赵普听了这话之后就彻底放下心来,他在朝堂之上仗着自己与宋太祖的私交,十分专横,廷臣对他都非常忌惮,当时朝廷禁止私贩秦、陇之地的大树木,因为这是宋太祖要留着给自己盖大宫殿用的,而赵普则经常派出自己的亲信官吏前往市场上买这些大木材,还用巨大的竹筏从水路运到京师来给自己盖大房子,而他手下的官吏又偷窃这些大木材拿去卖了来给自己牟利,于是乎,赵普私买御用禁木的事情就在汴梁传了开来,三司使赵玭廉知道后,立马上奏朝廷,宋太祖于是天威震怒,促令有司查办,并且还亲自下诏要将赵普逐出京师,幸得宰相王溥百般劝解,宋太祖才没有下手。

赵普也因此越来越和宋太祖不是一条心了,他总是在给自己找条后路,按照以往的惯例,宰相和枢密使每次到长春殿见皇帝,都会在偏殿一起等候召见,这时候就可以说说私话,而当宋太祖听说赵普的儿子赵承宗居然娶了枢密使李崇矩的女儿,气得立马叫他们以后来宫中议事不得一同于偏殿等候。赵普又自己差的土地私换宫中御用尚食蔬菜园圃的地来扩大他的居所,又在京师建造客店来盈利。

卢多逊做了翰林学士,就借着可以亲近皇帝的机会屡次攻击赵普的短处。不久之后,有大臣雷有粼击登闻鼓告御状,讼堂后官胡赞、李可度受贿,刘伟作弊得得,王洞纳赂替人办事,赵孚被授西川官,却嫌偏远称疾不去赴任,这些“烂事”全都是赵普庇护这些人所为,宋太祖得知后,天威震怒,立马命御史直接查问,赵普则仗着自己做了多年的宰相,一概抵赖不认罪。

又将雷有粼任命为朝官,直接受宰相统管。从此赵普所受皇恩越来越少,宋太祖更是下诏命副宰相们与赵普轮流执掌相印,轮流带班上朝奏事,这就是要分掉他手中的权相。又过了几天,宋太祖索性直接将赵普外放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兼任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当然赵普也曾帮助晋王赵光义掌握朝堂大权,宋太祖说要学汉高祖、唐太宗迁都长安,从而借关中的山川之固来雄视天下,赵普和赵光义则在朝堂上一唱一和反对,赵光义说圣明天子守江山,在德不在险,跑到长安去劳民伤财,宋太祖说汴梁四面无险,要百万之兵守国,更加费钱,不如西进长安,赵普就说汉唐有河西和西域,长安可守。

如今河西在唐兀儿部众手中,他们名义上是我们大宋的定难军节度使,实际上对他们颇有异心,多次拼了命地袭扰陕西、河东,长安怎么能安稳?接着群臣都说迁都不宜,宋太祖就气得不说话了,其实他是想迁都后,架空晋王在朝廷的势力,他好扶自己的儿子赵德昭赶紧上位,结果这个计谋在赵普的干预下失败了,你说他能容得下赵普吗?

后来宋太祖又退而求其次,想迁都到汴梁附近的老家洛阳,以洛阳为西京,可到最后洛阳只是获取了一个陪都的虚名,而迁都之事还是没有成功,他才意识到晋王和赵普联合的势力是撼不动了。不久之后,宋太祖找晋王赵光义大半夜谈了一次话,就突然驾崩了。宋太宗赵光义兄终弟及,登上龙椅,没有等哥哥的丧事到期,就在当年提前改元“太平兴国”,赵普也被宋太宗很快征召还朝,改任为太子少保,又晋升为太子太保,可卢多逊还是百般攻击他,这使得他在宋太宗手下做事的很多年也是郁郁不得志。主要是卢多逊也很想做宰相,他也是宋太宗最得力的助手之一,赵普无法跟他争衡。

后来柴禹锡、赵镕等皇亲贵戚突然状告宋太祖的四弟,即秦王赵廷美骄狂不法,还想阴谋篡夺三哥宋太宗的皇位,宋太宗立马召赵普来问该怎么办?赵普说只要让他做宰相,他就愿意去处理秦王谋反之事,并且一定办得让皇上满意为止,可他思虑再三又打退堂鼓,然后对宋太宗说,自己只是曾经听说了宋太祖和昭宪杜太后相约要赵家兄弟相传帝位之后,而且说得非常真切。

宋太宗顿时哑口无言,只好对赵普百般抚慰。如果为了相位,赵普冲动之下替宋太宗杀了赵廷美,他将来也是没有好下场的,还不如搬出宋太祖和杜太后的所谓“遗言”,让宋太宗有所忌惮,毕竟他赵普与皇帝赵家人的关系非同寻常,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赵普其人可以老谋深算。

宋太宗后来也就暂时没有斩杀赵廷美,而是将他流放。赵普则晋升为了司徒,兼侍中大臣,又封梁国公。起先秦王赵廷美位在诸宰相之上,后来宋太宗为了压制秦王四弟,就以赵普是开国元勋,先帝旧友,两朝宰相为名,命赵普在上朝及所有朝会场合都立于秦王之上,这吓得赵普立马上表乞求居于秦王之下,宋太宗冷笑着答应了,他明白这个赵普非常老奸巨猾,后来秦王赵廷美被贬为涪陵郡公,而卢多逊也被贬到南方去了,这都是赵普暗中之力所为也!

太平兴国八年,比宋太祖更加多疑的宋太宗将赵普外放做了武胜军节度使,兼任检校太尉和侍中大臣,宋太宗还作诗为他饯行,赵普感动得大哭道:“陛下赐臣御诗,臣当刻石,将来与臣朽骨同葬泉下!”这话说得宋太宗也大为动容,毕竟他们年轻时就并肩作战,亲若兄弟。

第二天,宋太宗又对宰相们说道:“赵普对我大宋实有大功,寡人昔日经常与他出游,如今他的头发和牙齿都松动了,实在是衰老了,寡人不想让他再担任宰相之位了,给他择一善地养老吧!所以寡人写了一首诗想让他明白,赵普居然感激到老泪纵横起来,寡人也为之落泪!”宋琪说道:“昨天赵普就把皇上的诗拿到了中书首,他手执御书边哭,边向我们这些臣僚炫耀,说自己所剩残生,再没有机会报答天恩了,希望来世再为陛下效犬马之力!臣昨天听到赵普说的话,如今又听到陛下的感慨,真心羡慕你们君臣有始有终,君圣臣贤,君仁臣忠,可谓两全也!”宋太宗听了之后,也只是冷笑不语。

到了雍熙三年春,宋太宗决定大举王师征讨燕云十六州,而兵马杀出关外后很久都没有班师,宋军与辽兵血战难分难解,赵普立马写了一封信给宋太宗劝谏道:“臣看到今年春天出师,皇上想要收复关外的燕云十六州,完成汉家大一统之版图,起初屡闻克捷,我们也深为快意,京师军民也是群情亢奋,然而过了十多天之后,天气阴晦多雨,转而夏日炎炎,将士们在外征战实在是太辛苦了,时间拖长了,师老费财,实在没有益处!

臣想着陛下从即位以来已经平定以太原北汉,南闽和吴越也向我们投降了,诸夏基定上一统了,陛下的英明声威也远播四海,十年之间,天下谁不知道陛下的威名,可自古以来,圣王明君都有不肯臣服的远方部众,圣君们都将他们置之度外,不足以太过介怀。臣实在担心朝中那些好大喜功、邪谄之辈一味蒙蔽陛下的聪睿,以至陛下要兴无名之师,深入不测之敌境!臣读过不少古书,对古人的教训非常了解,记到汉武帝时的主父偃、徐乐、严安,还有唐朝名相姚崇给唐玄宗上得十事之疏,这都是忠言到至论,可举而行,希望陛下在闲暇之际,看一看他们的文章,其失未远,虽悔可追也!

臣想到陛下大举骁勇雄军,以在百万之众北征,如今所得者少,所丧者多,又听说战者自古危事也,难保必胜,兵者凶器也,自古圣王深戒不虞之事。这是所系甚大之事,不可不思!臣又听说上古圣王,他们心中没有那么多执念,行事从来没有凝滞,一切都贵在变通。

古书上又说兵久生变这四个字,为此我现在深为忧虑,如果现在时间拖得太久,大好时机已经错过,再过十多天,天气进入秋凉,边庭降温更快,辽人弓劲马肥,我宋王师久困,那时候就麻烦了,臣冒着被陛下斩杀的风险,也要说出让陛下沮丧之言,臣已日薄西山,没有什么可怕的,只有说实话以报天恩,伏望陛下速颁诏回师,不要再玩敌自误了!古人有尸谏劝主,老臣未死,岂敢百般阿谀陛下,而求安身之计乎?”

宋太宗看了他的来信,立马赐以手诏言道:“寡人前几天兴师选将,只令曹彬、米信等杀到雄、霸二州,然后虚张声势,吓唬辽人,等两个月后平定了北汉,寡人再派出潘美、田重进等会师北进,直抵幽州,然后扼守住险关,恢复汉唐旧疆,此寡人之雄志也!奈何将帅们没有完全听从寡人的安排,各骋己见,领十万之师出塞远征,一心想速取辽国郡县,结果辎重粮草跟不上来,使得诸军相当疲惫,就这样被辽军拦腰所袭,此责在各军主将也!

寡人在上古圣君百王当中只能排末位,初到承平之世,寡人一心念及燕云之民陷于边患,就想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并不是为了穷兵黩武,卿家一定要明白寡人的用心啊!疆场之事,寡人已经有了战备,卿家不用为寡人忧心,卿家是社稷元老,忠言苦口,三次来奏,寡人内心实在太惭愧了!”

赵普收到宋太宗的回信,内心既感激又安心,于是再次上表请罪言道:“天兵久驻塞外,还没有恢复汉唐旧土,如今辽人大为戒备,陛下没有必要与他们极武穷兵,以较胜负!”后来宋太宗回来后,在雍熙四年,又任命赵普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并改封许国公。不久之后,赵普上表请求入京觐见皇帝,言辞极为恳切。

宋太宗非常动容地宰相们说 道:“赵普是开国老臣,寡人所尊礼,宜从其请!”等到赵普入了宫,宋太宗再三抚慰他,赵普感动得呜咽流泪,陈王赵元僖则上书言道:“儿臣听说唐太宗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唐玄宗有姚崇、魏知古,他们都是辅弼名相,两位唐皇都将这些贤相当作心腹,这才成就了百年帝业,如今陛下君临万方,非常焦心劳累,宵衣旰食,以民为心,纵观以前的帝王,没有一人能与陛下相比的,而如今朝野之中,只有一位这样的厚重有识,又不妄求恩顾的老臣足以担当良相,他就是赵普老先生。

臣又听说如今天下那些奸徒,众口嗷嗷,恶直丑正,如果陛下再用赵普为相,一定会大快人心,他也一定会羽翼圣化,国有大事,就与他谋划,何患天下不平?要是陛下再不用他,一旦老死,是陛下失一贤相也!”本来宋太宗是想用吕蒙正为相,因为他想着要不断用新人来改换气象,可现在想到赵普确实足以成为百官表率,毕竟是两朝老臣,就册封他为太保兼侍中大臣,他对赵普说道:“卿家是我大宋的勋旧,寡人最为倚重的老臣,古人常常耻其君不及尧舜,寡人也知道卿一样是这样想的!”赵普听了之后,尴尬一笑,立马顿首谢恩。

当时大臣胡旦要朝臣翟马周秘密上书诋毁赵普再次为相的业绩,赵普对他极为嫉恨,就上奏请求流放翟马周等人。唐兀儿首领李继迁频繁扰边,赵普建议任命他的堂哥赵保忠,也就是李继捧带统领夏台故地,然后使这两兄弟相互图谋残杀,结果赵保忠居然和李继迁一起同谋成为了大宋的边患,当时朝臣都归咎于赵普,这使得赵普在朝中的威信大大折损。宋太宗只好收回他的宰相专决之权,由几个副宰相一起决定天下大事。

不久之后,赵普就因病请假回家,宋太宗多次到他家看望他,赵普却称自己病情越来越严重,甚至三次上请辞官,宋太宗只好勉强答应,然后就以赵普为西京洛阳留守,河南府尹,守太保之职兼中书令。赵普得到这么高的退休待遇,几乎与亲王无二,就立马上表恳让,一连三次。

宋太宗赐手诏言道:“开国旧勋,只有卿家一人可以享受这个待遇,你不能与其他人等同,所以不需要反复推让,你去洛阳的时候,寡人还会亲自为你饯行!”赵普感动得捧诏大哭,立马上书要求亲自到宫中谢恩,等他入宫的时候,居然和宋太宗对座交谈到了午后还有说不完的话。后来赵普离京,宋太宗亲自到他家来饯行。

淳化三年春,赵普以自己衰老久病,就命洛阳留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替他向宋太宗辞官,宋太宗派出宫中亲信太监来对他进行抚慰,赵普还是连续三次上表请求退休。最后宋太宗拜他为太师,封魏国公,以宰相的俸禄允许他回家养病。由于他病得很重,只好派自己的弟弟宗正少卿赵安易前去谢恩。宋太宗又派人给赵普下诏言道:“等你病好了,要来与寡人相见,如今你要好好养精神,多吃药,多饮食,不要辜负寡人眷遇之恩!”赵普接诏后大哭,同年七月,赵普薨逝,享年七十一岁。

宋太宗听说他去世后,大为震动和哀悼,他对近臣们说道:“阿普侍奉过先帝,与寡人又是故旧好友,能断大事,常常能指出寡人的不足,这些事天下人都是知道的,寡人做皇帝以来,对他都是极为优礼的,赵普也是拼了命地替寡人做事,非常忠诚,是真社稷之臣也!寡人太痛惜此人了!”

说完就哭了,左右也都非常感动,宋太宗为赵普废朝五日,还亲自为他发丧,追赠其为尚书令,又追封为真定郡王,赐谥号为忠献。又像唐太宗为魏征一样,亲自为他撰写了神道碑铭文,又派出右谏议大夫范杲为他主持丧事,因为赵普最早出任的宋朝官职就是右谏议大臣,这就叫作有始有终吧!

赵普有两个女儿全都长大成人,赵普的后妻和夫人说她们都愿意出家,宋太宗再三劝她不要这样,可最后和夫人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不肯入宫。最后宋太宗赐赵普长女名赵志愿,号智果大师次女赵志英,号智圆大师。

起初,宋太祖赵匡胤还没做皇帝的时候,赵普就喜欢和他一起游玩。后来宋太祖有了天下,赵普多次劝他不要微服出游了,宋太祖是个非常豁达之人,就对他说道:“如果我们微服出去,尘埃之中有人可识天子、宰相,则那这样的人就是我赵某要物色的人才了!”

赵普就不再说什么了,他年少时学习了很多有吏之道,但对学问就学得少,做了宰相之后,宋太祖常劝他多读书,他到晚年才手不释卷,每次办完公回私第,就关门开箱取书,一读就是一整日。他办公的时候,处理朝堂之事,就像流水一样利索。等他薨逝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发现也只有半部《论语》二十篇而已,这就有了赵普半部《论诏》治天下的佳话流传于世了。

赵普性情深沉有气量,但忌妒心也很重,不过做宰相后,他总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北宋初年,在相位之上者多龌龊守旧之辈,这些人常常都是事不关己,就沉默寡言,高高挂起,只有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相比,他常常向宋太祖举荐某人为某,太祖不肯用,赵普明日复奏此人,太祖就是不用,第三日赵普再举荐其人,太祖大怒,碎裂奏书丢在地上,赵普居然面不改色,跪下来拾起奏书带回家去,第二天他粘补好奏书又上呈太祖,宋太祖哭笑不得,无可奈何,最后起用了他推荐的人才。

又有朝臣当中要晋升的时候,宋太祖素来厌恶其人,就不给他晋升,赵普坚决为他请求升官,宋太祖发怒道:“寡人就是不给他升,我看你能怎么样?”赵普冷笑道:“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理!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可以天子之喜怒而专之乎?”宋太祖听了之后更加愤怒,明摆着告诉他天下就是他赵家之天下,寡人身为四海之主,还不能决定一个官员的升降吗?赵普也就不再说什么,而是一直立于宫门不走,后来过了许久,宋太祖发现他还杵在那,无奈派太监通告他的奏请准了,赵普这才拜谢回家。

后来宋太宗做了皇帝,听信了谗言,疑心大将曹彬有异心,当时赵普为相,拼了命地为曹彬辩白,后来事情弄明白了,宋太宗叹息道:“要是寡人听断不明,差点要斩杀心腹爱将!”于是就将佞臣逐出朝堂,对待曹彬如旧。到了宋真宗咸平初年,真宗赵恒追封赵普为韩王。赵普的儿子赵承宗,则做了羽林大将军,还做过潭州和郓州的知州。赵承煦则做过成州团练使。他还有两个弟弟赵固和赵安易都做过大官。

史书上对赵普的评价是这样的,他是宋太祖、宋太祖居潜之时的旧臣,有定策倚命之功,他和赵家兄弟始终一心,休戚同休,贵为国卿,亲若家相,这在五千年历史当中是实在很难得的,陈桥驿兵变后,本该做大宋开国第一宰相的赵普居然身任枢密直学士多年,虽然他心不高兴,但还是顾全大局,拼了命地为赵家兄弟做事,直到后来才熬到了宰相之位,终于得偿夙愿。

要是换作其他朝代的开国第一谋臣就很难做到他这样隐忍不自负了,他的性情也直接影响了宋朝三百年的宰相风格。不过他参与宋太宗对兄长宋太祖皇位交替,和后来秦王赵廷美被贬杀之事,还是受到了后世君子的不齿,这样看来还是有点可惜的!

赵普在宋太祖、宋太宗两朝三度为相,在太祖时就独掌权相十年之久,据说当年他很难采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就在府中设立大瓦壶,朝野内外不欲行之事,他就将人家的奏章丢到壶中焚烧,并不上报给皇帝。他为了在太祖、太宗两朝站住脚跟,也经常耍弄手腕,以求自保,他也做过假公济私,和贪污奢靡之事,偷买严令禁售的御用大木材,来给自己盖豪宅,甚至占用皇家菜园来扩大自己的庭院,这都是他永远都抹不掉的污点。可就在他如此“猜妒擅权,行径不法”的情况下,还能创造他与两代帝王“君臣情笃”的佳话,不得不说他真是一代名相!

0 阅读:38

史魔南歌子

简介:南柯梦醒怕春归,一棹烟波尽,风吹唐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