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测竞赛升温,欧美进展磕磕绊绊,中国天问三号有望胜出!

尖锋讲识堂 2024-06-13 13:55:51

2024年6月3日,中国的嫦娥六号在月球上的活动再次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嫦娥六号如同一位勇敢的探险家,在月球上挖下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勺珍贵土壤。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月球采样任务,更是中国太空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而就在我们的嫦娥六妹忙碌于月球表面时,完成月球上辛勤工作,马上就带着月球背面土壤返回地球之际,她的下一步计划已经悄然展开——解锁火星地图,开启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

面对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他们似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欧美航天巨头中的欧洲航天局(ESA)和美国宇航局(NASA)已经坐立难安。

早在2019年,美、欧等国就曾雄心勃勃地计划联手完成这一壮举,预计花费高达70亿美元,联合俄罗斯航天局开展ExoMars任务。然而,计划刚开展,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这一事项不得不暂时搁浅。

到了2022年,欧洲航天局“高调”公开宣布与俄罗斯断绝合作关系,暂停火星探测计划,完全不考虑现实问题。

2022年以后,欧洲航天局尝试重启火星探测任务,结果发现除了俄罗斯没有几家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也没有持续的资金来源,这一计划被迫又多次延期。

2024年,ESA终于寻找到新的合作伙伴,最终成功与泰雷兹阿莱尼亚航天签订了5.22亿欧元的合同。ExoMars任务终于得以又一次尝试开启,但其成功与否仍充满不确定性。

宣布重启ExoMars任务(火星探测计划),看似挽回了一些颜面,但眼看着任务发射发射时间也在一再推迟,2020年发射毅力号火星探测器以来,下一步的发射任务,从原定的2022年9月推迟到2028年,这无疑让人们对他们的计划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与欧美的曲折相比,中国的火星探测计划显得更为稳健,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

在嫦娥六号成功完成月球采样任务后,中国已经明确了接下来的太空探索计划,我们的火星探测计划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据我国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透露,预计2025年我们将发射天问二号,实验小行星采样技术的可行性,并在2028年实施天问三号火星取样返回。

这一时间表无疑比欧美的火星探测计划要快上一步。届时,火星上是否有生命迹象存在、是否存在水等谜团将逐步解开。

中国的火星探测计划明确,有清晰的时间表和连贯的步骤,嫦娥六号的实施展现了中国在太空技术方面的成熟,而深空探测计划表的推动也证明了中国在科研工作中的稳定性和预见性!

回顾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中国在大事儿上绝不含糊。

十五年前,我们在报纸上公开表示将实施探月计划三步走战略——绕、落、回,并在2020年之前实现月球采样返回。

十五年时间,一切都按照计划表有序推进,在2020年前顺利完成了探月工程“三部曲”。

如今,我们不仅成功完成了这一目标,还在火星探测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技术实施方面,欧美的火星探测计划虽然野心勃勃,但频繁的延期和合作方的变动暴露了其在项目管理和国际合作方面的脆弱性。

相比之下,中国的火星探测计划则显得更为系统和稳定,技术迭代和任务规划都较为顺利。这种务实、高效的作风正是中国航天事业能够不断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大力投资研发的重型运载火箭和深空探测技术等,这些都在为将来的火星采样任务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航天将继往开来,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火星探测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欧美的节奏计划不要管,我们按照自己的计划开展月球、火星甚至更远的太阳系深处探索,稳扎稳打,中国航天会不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3 阅读: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