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首次!嫦娥六号挖土完成,月球背面的中国印记,美国又难受了

尖锋讲识堂 2024-06-04 09:27:45

时间定格在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壮丽起飞,那一刻,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这片神秘的月球背面。

这不仅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全人类探月历程中的一座崭新里程碑。

回顾嫦娥六号的整个旅程,从5月3日的发射升空,到历经近月制动、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和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分离,再到6月2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每一步都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

在月球背面的采样过程中,嫦娥六号展现了其强大的智能采样能力。探测器经受住了月背高温的考验,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了月球样品,实现了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

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提高了采样的效率和精度,更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样本资源。

除了采样任务外,嫦娥六号还搭载了多种科学探测仪器,如降落相机、全景相机、月壤结构探测仪、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等。

这些仪器在短短的48小时内,对月表形貌及矿物组分进行了探测与研究,在月球浅层结构探测等科学探测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探测器钻取采样前,月壤结构探测仪对采样区地下月壤结构进行了分析判断,为采样提供了数据参考。

嫦娥六号搭载的多个国际载荷,如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等,也都正常工作,不仅为全球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更彰显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开放合作态度。

最惊喜的一点是,当表取完成后,嫦娥六号着陆器还将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这面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的国旗也标志着采样工作的成功执行。

与地面起飞相比,嫦娥六号在月球上起飞,由于重力的差异,上升器没有固定的发射塔架系统,而是将着陆器作为“临时塔架”。

在月球背面起飞,也无法直接得到地面测控支持,所以嫦娥六号借助鹊桥二号中继星的辅助,实现了自主定位、定姿。

接下来,嫦娥六号将按照预定计划进行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上升器将与在环月轨道上等待的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进行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并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中。

随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环月飞行,等待合适的返回时机进行月地转移。在地球附近,返回器将携带月球样品再入大气层,计划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嫦娥六号的成功,不仅让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更让全世界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刮目相看。

那些曾经对中国冷嘲热讽、侮辱过中国的国家,如今也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表示敬意和赞赏。

法国和意大利首次实现了登月任务,欧洲航天局也借着嫦娥六号的“顺风车”,把月球负离子分析仪送上了月球,至少实现了在月球表面上零的突破。

这些国家和机构的成功,不仅提升了他们在国际航天界的地位,也为未来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一片欢呼声中,美国的反应却显得有些复杂。作为全球航天领域的传统强国,美国在嫦娥六号成功登月后,内心难免有些不爽。

自从嫦娥四号在2019年1月3日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陆后,美国就意识到,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将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对手。

为了应对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在2019年5月14日为“阿尔忒弥斯计划”立项,并在2020年9月由时任总统签署文件,正式启动了这一计划。

然而,尽管美国拉上了23个国家加入其计划,但实际进展却不尽如人意。多次定好的登月时间一推再推,始终没有成行。

随着嫦娥六号的成功登月,未来在月球上的竞争格局也逐渐明朗。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一个是以中国主导的“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

尽管法国、意大利和欧洲航天局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但在登月这件事上,他们开始两边下注,不再紧跟美国的步伐,转而向中国靠近。

这次嫦娥六号携带4个有效载荷,帮助欧洲国家登陆月球,正是这种变化的体现。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能够登月当然是非常高兴的,也为这次登月进行了积极报道。

反观美国,在嫦娥六号登月后,内心有些别样的感觉,不爽肯定是有的,这点毫无疑问。

0 阅读: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