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高尿酸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只不过因为高尿酸早期没啥症状,很多人如果不是做检查,根本就发现不了,往往等到痛风了,才后知后觉。而且,高尿酸与“三高症”相比,年轻化趋势更明显,三四十岁的患者已经很常见。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现在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尤其是错误的饮食习惯,这为高尿酸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就拿我国“痛风大省”广东来说,广东人的高尿酸发病率(30.3%)在我国遥遥领先,是我国平均值(14%)的2倍还要多,据估计广东省的高尿酸患者数量就已经达到了黑龙江省的总人口量。把这数据一对比,真是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吓一跳!
一、为什么广东省的高尿酸发病率这么高?排除广东省气候炎热潮湿,容易造就高尿酸高发的湿热体质外,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在于当地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1. 饮食习惯
广东人素以“吃货”出名,不仅能吃,而且敢吃,当地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甚至很多“美食”都超乎我们的想象,普通人碰都不敢碰。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中明确指出,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而在广东人偏爱的美食当中,就包括各种“嘌呤大户”,这些食物中的嘌呤含量较高,长期大量食用,必然会导致尿酸升高,增加高尿酸的发生风险。
(1)海鲜:海鲜是广东人喜爱的食物之一,如虾、蟹、贝类等。而这些海鲜都是公认的“嘌呤大户”,其中所含的嘌呤含量较高,如每100克虾中嘌呤含量约为187.5毫克,每100克蟹中嘌呤含量约为147毫克,经常吃这些必然会导致尿酸飙升。
(2)老火汤:老火汤是广东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需要长时间炖煮。在炖煮过程中,食材中的嘌呤会溶解到汤中,使得老火汤中的嘌呤含量较高。有研究表明,老火汤中的嘌呤含量可高达每100毫升150毫克以上。长期饮用老火汤,会增加体内尿酸的生成,从而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
(3)动物内脏:动物内脏如肝、肾、心等也是广东人常吃的食物。这些动物内脏中嘌呤含量极高,如每100克猪肝中嘌呤含量约为275毫克,每100克猪肾中嘌呤含量约为238.5毫克,也都是绝对的“嘌呤大户”。
2. 生活方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东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久坐不动、缺乏运动成为了许多人的常态。而缺乏运动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还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使尿酸排泄减少。同时,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也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发病风险。
二、不想痛风,少碰3种食物!总之,饮食是影响尿酸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摄入过多的高嘌呤食物,会使体内嘌呤含量增加,从而导致尿酸生成增多。当尿酸生成超过肾脏的排泄能力时,就会引起尿酸水平升高。尤其是以下3类食物,高尿酸患者一定要管住嘴,尽量别碰。
1. 海鲜
如前所述,海鲜中嘌呤含量较高,是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避免食用的食物之一。特别是贝类、虾蟹等海鲜,嘌呤含量极高,食用后容易导致尿酸水平急剧升高,诱发痛风发作。
2. 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中的嘌呤含量比海鲜还要高,是高尿酸血症患者的 “大忌”。除了嘌呤含量高之外,动物内脏中还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脂肪,长期食用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3. 酒类
无论是啤酒、白酒还是红酒,都含有一定量的嘌呤,而且酒精会影响尿酸的排泄,使尿酸在体内堆积。尤其是啤酒,其中含有大量的鸟苷酸,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大量的尿酸。此外,饮酒还会导致脱水,使尿液浓缩,进一步影响尿酸的排泄。
高尿酸应该如何正确饮食?
①适量多吃点低嘌呤食物,推荐吃谷物、蔬菜、低糖水果、低脂牛奶、鸡蛋等。
②多吃点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如冬瓜、黄瓜、芹菜等,可帮助促进尿酸排泄。
③每天最好能保证摄入2000ml以上的白开水,可以促进尿液的生成,增加尿酸的排泄。
④可以多吃碱性食品,如马铃薯、冬瓜、青梅、柠檬等,帮助碱化尿液,防止结晶。
三、高尿酸的危害不容小觑,劝你趁早干预!很多人不把高尿酸当回事儿,是因为这病在早期毫无表现,殊不知它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时间长了,问题也就来了。高尿酸患者一定要重视,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1. 伤在关节——痛风
高尿酸最常见的危害就是会导致痛风,这是因为尿酸长期升高,结晶后沉积于关节处,形成痛风石,继而引发急性炎症,导致关节疼痛,这种疼痛一般极为剧烈,让人难以忍受,久而久之可能还会使得关节畸形,甚至导致终身残疾。一般来说,尿酸越高,痛风发病风险越高,尿酸高于540μmol/L,就有形成痛风石的风险。
2. 伤在肾脏——痛风性肾病
高尿酸不仅伤关节,还可能伤肾,诱发痛风性肾病,严重可恶化为尿毒症。高尿酸患者如果出现水肿、排尿异常、血压升高等问题,一定要警惕肾损伤的可能,尽早就医查一下肾功能。除此之外,尿酸结晶后还可能导致肾结石、尿结石等问题。
3. 狼狈为奸——心血管疾病
高尿酸同样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大危险因素,而且容易与“三高症”相伴而行,它们还会彼此狼狈为奸,相互加重,同时大大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所以,对于“三高症”患者来说,一定要去查个尿酸,一旦发现升高,就要及时干预,千万别不当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