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听国泰基金刘嵩扬和魏伟聊当下最被关心的债券投资问题

书竹聊商业 2024-07-12 18:57:00

“我们不能确定未来一定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可以用‘大概率’的思维,去修正投资框架中的一些变量和对未来的判断。”

“当下的‘资产荒’相比2016年的那种扩张式‘资产荒’,可能会更坚挺,因为债券的供给整体是收缩的。”

“人生在世几十年,快乐的时间比难过的时间多,就够了。投资也是,只要正收益的部分比负收益的部分多,就可以了。”

“迟钝的坏处是我没法那么敏锐地去捕捉外界的每一个变化。但它的好处是,我可以在自己的框架内,去做出更为自洽的判断。”

由国泰基金和聪明投资者精心打造的系列基金对话节目《深夜食堂》,在这个燥热的夏夜如约而至。

这期《深夜食堂》的主题是“钝感力”。

钝感力,早已是追求松弛感的人们的必备。而放在债券投资上,它便是应对不确定性市场时的一种投资定力,或者是不为市场波动所扰的稳健和淡然。

钝感不等于躺平,而是在市场的喧嚣中遵循周期、信奉常识。

近期关于“垃圾时间”的讨论颇受关注。米塞斯关于智者要在“历史的垃圾时间”中躺平、看戏的言论,被鞭辟入里地证明为谣传。

“历史的垃圾时间”也可以成为狭隘历史时期的飞跃时刻。

投资也一样,不管是在人声鼎沸还是在悲观齐鸣时,坚守内心的秩序,保证动作不变形。就像刘嵩扬坚持他自己的贝塔中性策略一样,一点点地积累自己的阿尔法优势,从长期来看,也可以超越市场平均水平。

必须说,听完这期深夜食堂交流后,真觉得一缕清爽的微风入心,让人在当下段子齐飞和充斥着“叙事陷阱”的市场里倍感平静。

6月底,聪明投资者曾和国泰固收团队的信用债基金经理刘嵩扬深聊2个多小时。

在当时的采访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在做人生和投资选择时带着数学思维的“淡人”——对外部的变化保持钝感,期望把投资中复杂事情抽象立体化,以站在更高的维度用简单的方式去应对。

而在这期《深夜食堂》的交流中,刘嵩扬还带来了他的小组搭档魏伟,分享信用债的投资日常。资深媒体人老陈和基金小白小邹也一起加入,四位嘉宾畅聊了大家对债券投资的各种好奇。

最为宝贵的是,刘嵩扬和魏伟就不同画像的投资人群,以及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如何做好资产配置,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投资建议。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适用。

以下是四位嘉宾的对话全文,聪明投资者(ID:Capital-nature)把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顺着成长路径,做最擅长的策略

老陈:先了解下咱们信用债策略小组成员的情况?

刘嵩扬:我是在2020年加入国泰的,进来后便开始管理一些中长期纯债的产品。

我们的固收团队有4个条线:利率债、信用债、货币和短债,以及固收+。

我和魏伟都属于信用债策略小组。她和小组的另一位基金经理李铭一,都是在2022年转为基金经理的。

魏伟:我也是在2020年来到国泰的。相比以前在券商资管的时候,工作的压力会更高一些。研究的债券品种不一样,对交易效率的要求也不一样,基金经理的风格也会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一直在不断地适应和学习。

刘嵩扬:我们三个人虽然都是以信用债策略为主,但在风格上还是各有不同。

铭一的策略不完全是信用债策略,他是混合了各种策略,比如他现在的持仓里就有大量的利率债。当他觉得利率债未来的表现可能低于预期的时候,就会切换到信用债上。

他是做研究出身,在贝塔方面有自己的交易框架,对宏观市场和债券走势的把握较为前瞻。今年他管理的产品,业绩在市场上排名挺靠前的。

我跟魏伟在信用债的定价方面深耕得比较多,和市场的平均水平比起来有自己的认知优势。我们俩更擅长在信用债里找一些阿尔法的策略,贝塔会做得中性一点。

魏伟管理的几个产品,比如国泰聚禾等等,表现也都非常突出。

我们小组坚持做的都是每个人擅长的策略。这个特点,也是国泰整体投研文化的一个缩影。

每个人能独立地根据对市场的观察,分享自己真实的观点,我觉得这是非常宝贵的。

老陈:这两年的市场里,国泰基金的规模依然在匀速上升,尤其是固收类的产品。

刘嵩扬:客观原因确实是很多居民的财富在往固收类的公募基金上转移。

当然,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也发挥了一些作用。我们固收团队的每一条线里,都有优秀的投资经理。今年国泰整个固收的管理规模已经接近5000亿。

固收基金经理的一天

小邹:你们别看我年纪轻轻的,其实我买基金大概也有七八年了,以前更多买的是权益类基金。我好奇你们两位做固收的基金经理,平常一天的工作大概是怎么样的?

魏伟:我们每天的工作安排还是比较满的。

从早上起床到路上,会听一些财经新闻等等。到了公司后就开启忙碌的一天,上午会计算一些账户的头寸,安排当天的交易,日内的交易需要实时观察市场的变化,有突发性的新闻就需要马上做出反应。

基本上日内8小时的时间,都是注意力特别集中地去完成自己的交易。傍晚我们会盘点一下当天做的交易和买卖。

晚饭休息的时候,我会去关注很多热门的公众号,看看他们怎么聊当天的行情,了解一下市场情绪。再晚一点我就撸撸猫睡觉了。

小邹:这会不会让你的精神每天都处在一个持续紧绷的状态?

魏伟:我是性格上不会给自己特别大压力的一个人。白天可能稍微紧张一点,但是晚上我也有自己放松的方法,整体还是在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刘嵩扬:我每天的工作内容也差不多,还有一块工作就是频繁地和投资者进行交流。

我们的客户大部分是机构类客户,比如银行保险以及大型的金融机构等等。我会不定期地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晚上的话,我也会尽量找到一种平衡,不会让自己始终处在紧绷的状态。我觉得这也有利于我们长时间高效地去做这个工作。

当前宏观环境下的债券投资

老陈:国家宏观政策的走势、利率市场的风吹草动,以及上市公司发债主体的最新信用评级等等,你们平时都需要持续去研究的吧?

刘嵩扬:跟踪各类经济指标,是每个基金经理的基本功。只是大家对于经济数据的指标和一些边际变化,有自己的理解和解读。

跟踪经济指标,就能感受到在整个经济总量层面正在发生的一些最新变化。包括对于一些融资实体的融资需求、流动性的情况等,都会有持续的认知。

这两年以来,地产债逐步退出债券市场,尤其是城投债占据信用债总量中的大头以后,在整个政策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信用风险定价的影响逐步降低了。

债券供求方面的影响,对债券的行情走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近几年大家经常提到的“资产荒”的原因。

老陈:“资产荒”在我的印象中,上一次出现是在2016年前后。这轮的“资产荒”,有什么不一样吗?

刘嵩扬:2016年那时候,整个资管行业处在一个大爆发的阶段,体量扩张需求比较大,大家对于资产的争夺还是比较剧烈的,因为这某种程度上也是收益的争夺。

当时整个基本面在2016年下半年的时候已经逐步回暖,但是到了2016年底、2017年的时候,由于理财和委外的规模迅速扩张,源源不断的钱还在进入市场,然而基本面已经不支持了。

2017年的资管新规出台以后,一下子就把飞快的增速给叫停了,资管行业也从野蛮生长的阶段,进入一个风险整顿期,所以当时出现了剧烈的资产价格调整。

今年的“资产荒”会有些不一样。我们的基本面目前还是处在底部温和复苏的过程中,暂时还没有出现“V型”反转。

而且居民的整体风险偏好这两年下降比较明显,大量的配置资金,从房产、股票以及权益类资产上转移到了债券资产上。

再叠加目前整个融资供给端尤其是城投类平台的供给端,严控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所以债券的整体供给是一个收缩式的“资产荒”。

这种“资产荒”不像2016年的那种扩张式的“资产荒”。当年的需求被掐断后立马就没有“资产荒”了。

但是当下的“资产荒”,除非能供给出资产,否则我个人觉得会比2016年的时候更坚挺。

在目前这么低收益率的环境下,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度过这段时期,既要能创造一定的稳健收益给客户,也要防止一些市场波动,可能是资管行业以及投资经理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老陈:面对这样的环境,你们下半年信用债的投资策略大致是什么样子?

魏伟:从宏观基本面的情况下,我这边暂时还没有看到反转的信号。

整个信用债资产现在还处在绝对收益非常低、利差也非常低的处境,再通过信用债去创造超额收益的空间,就没有那么大。

下半年,我想逐步去提升组合的久期水平,同时增加账户的流动性,把一些我认为利差已经缩到很低位置的资产,替换为流动性更高的资产。

这样的话,如果遇到一些我们无法预料到的冲击,比如利差又有了扩张的机会,我就再切换到信用债的资产上。

债券型基金,要择时和抄底吗?

小邹:那像我这样偏风险厌恶型的个人投资者,在这种环境下怎么去做好投资,你们有没有什么建议?

魏伟:在你的资产里面,大概有多少比例想配置在稳健收益的资产上?

小邹:我目前还没有车贷房贷的压力,刨去日常必需消费,我的剩余资金都可以用来储蓄或者投资。

我希望把其中40%~50%的钱作为应急储备金,可以灵活申赎和支配。另外的50%~60%,可以具备增长的属性,但不要承受太大的风险。

魏伟:如果你是站在稳健投资的角度,可能你还需要再明确下,需要多少资金随时申赎。

比如下个月你要用5万,那么这笔钱你更适合放在货币基金里,既有稳定的收益,也方便你申赎。

剩下的一部分,假如你可以拿它1~2年以上,你就可以投资在我们的这种债券型基金里。持续拿一两年以上的话,长期回报还是不错的。

但是你不能预期它给你带来特别高的收益。

刘嵩扬:我们管理的产品,过去5年的平均年化大概是在4%左右。但是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债券的收益率也开始下降。

小邹:债券型基金是不是不需要我去考虑择时?

刘嵩扬:是的。债券基金的收益水平,跟其他的一些固定收益类产品是类似的,比如存款或者银行理财,它们之间的相关度很高。

存款收益率高的时候,债券基金的收益回报也会高,反之亦然,因为它们是同一类配置。

债券买入后,你每天都有利息收入,但如果你择时卖出以后,就没有这个利息收入了。就跟你存款的时候不会考虑择时是一样的。

小邹:如果我没有用钱的需求,是不是可以一直放在里面?

刘嵩扬:理论上是这样,但是债券的价格是有波动的,它不像存款。

比如同样一年3%的回报利息,存款每一天的收益可能是相同的。

但是债券基金可能是上半年赚2%,下半年赚1%;也可能是上半年赚4%,下半年亏1%,加起来都是一年3%。

很多投资者看到债券基金有净值涨跌,就把它跟股票基金归为一类。但其实债券基金跟固收、理财存款才是一类产品。

现在这个阶段,如果年轻人不考虑买房的话,控制比例去配置一些权益类产品,从长期来讲,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现在整体的理财和存款收益率还是比较低的。如果你能接受收益3%的预期,那你买债券基金也没有问题。

小邹:想到电视剧《玫瑰的故事》里面的一句台词,大概是说,人生在世几十年,只要快乐的时间比难过的时间多,就够了。

这句话也适合放在投资领域里,只要正收益的部分比负收益的部分多就可以了。

刘嵩扬:你又替我找到了一个债券基金的优点(笑),它就是快乐的时间多于悲伤的时间的。

它的特征是,跌的时候往往很急,但时间很短,之后又会慢慢上涨。只要忽略掉短短的下跌时间段,迎来的就会是一个漫长的上涨时间段。

不同收入阶段的投资选择

小邹:如果我现在要开始大额地购入债券型产品的话,有什么风险吗?

刘嵩扬:如果你能接受现在买入债券型产品的收益预期,那就没有太大风险。

但我们还要考虑另一个风险——当股票上涨的时候,没有持有股票也是一种风险,我们管这叫做踏空的风险。

我看这个问题,不光是从财务的角度,还会考虑人生收入周期的角度。

假设是一个工作收入稳定的年轻人,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也比较好,我建议去配置一些权益基金。

如果未来整个社会还是处在偏下行的周期,就算权益投资亏了一些钱,未来的收入也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对冲。

如果未来整个经济开始往上走,权益方面的投资还会给你带来一定的资产增值,这个增值的幅度大概率比你的收入要高得多。

假设你是一个手握2000万的中年人,目前没有工作,那我建议你把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固收市场,最多配一小部分在权益。你要对未来的财富增长预期降低一点,投资也要偏稳健一点。

假设你有家庭,需要养育小孩和老人,还有房贷等,每个月的支出会多得多,你的资产就要配置在一些未来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上,不能投入太多在权益上,因为你面临的财务风险更大。

所以,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投资选择也会不一样。

老陈:公募的产品信息是公开的,如果你们管理的产品用户足够多,来自各方的声音也会非常嘈杂。如果过分关注市场上的风吹草动,可能会扰乱个人的投资思路。

刘嵩扬: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不能不关注,也不能过分关注,这个度还挺难把握的。

尤其当市场短期内跟自己的想法不太一致的时候,就比较考验个人的坚持。

坚持也好,妥协也好,我觉得没有谁对谁错。不一定一个人一直坚持就一定是对的,他有可能最后犯了一个很大的错;也不是说一个人跟着市场追涨就一定是错的,我觉得都是度的问题。

投资中最难的事

老陈:你们在做投资的过程中,什么是最难的?

刘嵩扬:对一个信用债投资经理来讲,最难的是买的债券踩雷。我很幸运,目前还没有遇到,但我希望也不要遇到。

其实很多事情我都已经忘记了,但真要说的话,我觉得还有一件比较难的事,是公募有相对排名的压力。

大家完全是同场竞技,每天都能看见自己的排名变化。当自己管理的产品净值表现落后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怀疑自己。克服这种挫折感,是一件比较难的事。

当自己的想法跟市场不同的时候,有时候你需要坚持,有时候你得承认市场是对的,这也是比较难的。

我尽量去屏蔽这些对心灵的短期冲击,更多的时候还是积极地去做出一些调整。

魏伟:我做投资的年限还比较短,嵩扬说的这些,我也初尝到了一些。

投资中最难的,也是我一直在参悟的,是对抗人性的弱点。

其实不管是人性中的这些弱点,还是性格特征,比如你是偏激进还是保守,是贪婪还是恐惧,这些情绪都会反映在你每天的交易里面。

跟人性对抗的过程,也是更了解自己的过程。如何保持心态平稳,是我一直在学习的地方。

小邹:对于我们这种小散户来说,最难的肯定就是看到自己的基金亏钱的时候。特别是看到自己过去一个月亏损的金额,已经超过了自己这个月赚的钱,那简直就是两眼一黑。

纷繁复杂世界里的钝感力

老陈:那你们会有些自己的爱好来排遣吗?

魏伟:我是个i人,平时喜欢出去江浙徒步,爬爬山,看看书,整体偏向一些独处的能恢复精力的活动。

小邹:我前段时间刚买了一辆自行车,现在还在“热恋期”。不下雨的话,基本上下班之后都会去骑,沿着新江湾公园绕一圈。

刘嵩扬:我也是个正宗的i人。i人容易自洽,会为自己的生活哲学找到恰当的理由。

当然e人也有自己的理由,大家都有不同的方式,世界是多元化的。

老陈:我看嵩扬平时喜欢散步陪娃。

刘嵩扬:带孩子的过程“痛并快乐着”。

小孩子虽然会给父母添很多麻烦,但小孩子也有一种纯真,一件小小的事情都会让他们很快乐。当我们去欣赏小孩子的纯真时,那会是一个非常治愈的过程。

老陈:但是投资跟带娃又有所不同。投资不是线性增长的,每天面对很多变量的时候,有没有经历过迷茫?

刘嵩扬:彷徨和迷茫始终是伴随的,我们经常碰到市场的变化跟自己的判断会有出入。

但是我这个人比较迟钝。迟钝的好处是,我可以在自己的框架内,做出更为自洽的判断。

你也知道我是做固收投资的,策略主要集中在信用债策略。

对我们来说,最大的风险点就是出现信用风险,我不希望自己的持仓出现本金亏损。

2023年信用债的牛市里,我们的收益率大概在五点几。然而在2022年的最后两个月,由于理财赎回冲击,2022年的我们的整体收益率水平只有2.5%左右。

但是也是在2022年那会,在市场下跌到一个我们觉得非常有价值的区间时,我们勇敢地加仓,最后的回报也不错。

虽然那个时候也承受了较大的压力,但我心里一直明白,短期非基本面变化引起的一些市场冲击,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加仓机会。

类似于这种短期的波动,我也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还是能够比较好地去应对这些净值波动。

老陈:这两年很多投资圈的人都在提钝感力。就像范仲淹写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关注内心逻辑和个人成长,才能不被过多外界因素所干扰。

刘嵩扬:钝感力跟个人的性格也有关系。

面对这么纷繁复杂的世界变化的时候,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扩展自己的能力圈,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去处理外部的信息。

另一方面还是要坚守自己的内心。如果让我一直跟着世界来回翻转的话,跟我的性格也不太符合,投资的体验感也会差一些。

所以,从自己的性格出发去做投资,会更好一点。

老陈:听你说钝感力我启发很多,投资有时候也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

刘嵩扬:我一直非常敬佩数学家张益唐。

他从北大毕业后前往美国读博士,因为跟导师产生过一些矛盾,所以毕业以后他一直没有找到教职。

但是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研究,最后在50多岁的时候做出了一个非常伟大的研究——证明了孪生素数理论。

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毅力的。每当我在投资中感觉到压力和孤独的时候,一想到他的经历,就会觉得自己面临的压力也还好,人家沉浸研究一个问题长达十几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老陈:魏伟怎么看待嵩扬的钝感力?

魏伟:我和嵩扬总认识了三年的时间,我原来还是他的交易员,现在每天在他旁边工作,对他的认识又更深刻了一些。

嵩扬总很符合我心目中学霸的形象,就是那种说自己前一天晚上没复习,第二天也能考得特别好的那种人。

而且我觉得他不是特别固执的人,不会特别执着于自己的某个想法,不会说拼命去证明自己是对的,他还是比较能随机应变的一个人。

他说自己比较迟钝,但我有时候觉得他并不迟钝,而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

我一直觉得敏感的人,其实是比较聪明的。他对于别人情绪的感知能力,包括对于外界的市场环境的感受都是非常敏感的。

只不过我们所定义的钝感力,更偏向于在面对现实世界的各种难题时,能够自我消化、自我愈合。像嵩扬总平时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吃一顿麦当劳就好了。

从这种角度来说的话,我又觉得他确实有比较钝感的时候。

刘嵩扬:我这个人不是很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因为每个人对社会和市场的看法不一样是很正常的,他们只是看问题的维度和框架不一样。

所以我不会要求对方一定要copy我的策略和行动,我们更多的还是充分的交流,有时候我会谈谈自己对市场的看法,聊聊我为什么要这么干。

可能过几天我也会想起来说,前几天好像我看错了,那我们就换个方向再想想看。

能承载月亮和六便士的完美职业

老陈:最后聊一个深夜食堂的经典问题:假如有一天不再做现在的工作了,你们会想做什么?

刘嵩扬:我可能想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这是一份有成就感的工作,而且它的社会认同感也比较高。

其次,它是一项注重专业性的工作,我骨子里还是偏好有专业技能的工作,例如像电工、水管工等等。

我觉得这些工作,既能给自己带来一些收入,又能为社会创造一些价值,完成自我实现。

魏伟:我上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就想过,如果不学会计,我可能会选新闻学,做一名记者。

我羡慕像老陈这样的工作,可以做一名自由职业的采访人,去看不同人所在行业的发展,去了解他们的经历和人生态度,我觉得这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小邹:我跟嵩扬总有点像,我有点想当技术工人。最近我酷爱骑单车,我就想开一个修车店。我真的看过有人把自己的车除了骨架全部换掉,我觉得太酷了。

我觉得这是一项能跟自己的爱好相结合的技能,同时又能让我结识更多同样喜欢车的朋友。

刘嵩扬:你看90后都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工作紧密结合。

老陈:大家都在寻找一种完美的职业,既能解决我们的柴米油盐,同时也可以释放我们的心灵。

0 阅读:26

书竹聊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