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没通过,怎么办?

彭彭的记事本 2024-02-22 01:26:22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宝宝出生后的一项常规检查,目的是对听力存在缺陷的宝宝早发现早治疗。当宝宝初次听力筛查没有通过时(初筛是在新生儿出生后2-5天的住院期间进行),往往会让初为父母的家长陷入焦虑、恐慌和悲伤的情绪中,这时候就需要医生进行耐心详细的解释。

1.

​初次听力筛查没通过,怎么办?

​当出现初次听力筛查没有通过的情况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如果初筛没有通过,家长也不要过于担心,因为初筛阳性率有5%左右,而最后证实有听力缺陷的宝宝只有千分之1-3。有一些生理性的因素会导致宝宝出现初筛没有通过,比如宝宝外耳道的胎脂堵塞外耳道、中耳腔羊水积液没有完全排除、听神经及脑干发育不成熟或者对声音刺激不同步等原因,都会导致生理性的初筛没有通过。如果初筛没有通过,那么一般会在宝宝出生后42天内再次进行听力检查,叫复筛。一般在复筛时,上述生理性的因素多数情况下都消失了,结果相对较准确一些。

2.

​复筛仍然没有通过,怎么办?

​如果复筛仍然没有通过,那么就要在宝宝3月龄左右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仔细排查听力问题了。这时候家长切不可抱侥幸心理,指望宝宝到1-2岁听力会自己恢复正常,而不在6月龄以内进行干预治疗,导致错过宝宝听力最佳的治疗时机。

当复筛没有通过时,往往要进行多种检查来确定宝宝是否有听力缺陷,听力缺陷的严重程度以及原因。相关的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耳声发射(OAE)、声导抗、CT及磁共振。

3.

​宝宝确实有听力缺陷,怎么办?

通过检查如果确定宝宝确实有听力缺陷,该怎么干预和治疗呢?这个就需要根据宝宝听力缺陷的病因和类型采取不同的干预和治疗策略了。我就以最常见的2种宝宝听力缺陷类型进行分析。

传导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指听觉神经系统没有问题,主要是外耳中耳的听觉传导系统发育异常导致的听力缺陷,比如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耳道闭锁、听骨链畸形、中耳腔发育畸形等等)。传导性耳聋的治疗手段需要根据外耳中耳畸形的程度及听力表现、宝宝发育情况等相关因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佩戴助听器等。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只是单侧耳朵存在听力缺陷的宝宝,有的家长会放弃治疗或者想等到长大了再治疗,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研究已经证实,单侧耳朵听力下降对宝宝的语言发展、学习、社交、精神等都会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所以哪怕只是单侧耳朵存在听力缺陷,也是要尽早干预治疗的。

感音神经性耳聋

感音神经性耳聋指耳蜗和听神经病变引起的听力缺陷。一旦确定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根据听力缺陷的严重程度需要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1)到专业机构验配助听器。如果听力缺陷在一定范围内,应在宝宝6月龄以内到专业机构验配助听器。研究显示,3-6月龄进行听力干预可以最大程度缩小患儿与正常宝宝的差距。助听器选配可以参考这篇《听力不好,该不该选助听器?怎么选?》。

(2)可能需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如果宝宝听力缺陷比较严重甚至全聋,或者佩戴助听器3-6月后效果不理想,那么考虑在1岁左右时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4.

​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后,还需要做什么?

当宝宝通过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后,宝宝终于能听到声音时,家长除了开心之外,还要知道这只是宝宝听力和语言发育的第一步,还不能放松警惕。

家长接着应该在专业的语言训练机构的帮助下制定后期的语言康复计划。我要强调的是,宝宝的语言康复绝对不仅仅是康复机构训练就足够了。特别是在宝宝6月龄时,往往连坐都不太稳,这个时候家长的语言训练作用是最主要的。这个时候家长应该主动学习语言康复的相关知识,积累经验。同时,应该在家里为宝宝创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尽可能的和宝宝多交流。另外,多鼓励宝宝融入正常的社交环境,不用刻意隐藏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

当宝宝听力有缺陷时,请不要过于伤心,应该鼓起勇气,建立信心,牢记以上流程,积极对宝宝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切莫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0 阅读:3

彭彭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