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是西汉的一位名将,为汉朝开国功臣周勃的次子。由于在检阅三路军队后,汉文帝对驻守在细柳的周亚夫赞叹不已,从此,他成了当时最有名望的将军。而在受到皇帝称赞后,周亚夫仍然像以前一样谦虚自谨,严厉治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请听以下详细分解:
周亚夫画像
周亚夫,在皇帝检阅军队后受到表扬,可他为何还要严厉治军呢?
一、文景帝与亚夫共同演绎易理
周亚夫的上述表现,不仅赢得了汉文帝的称赞,而且得到了文、景两帝的信任与重用,周亚夫也不负众望,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君臣共同演绎了“易理”,特别是深知易经《谦卦》上六爻的哲理。
《谦卦》上六爻辞“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中的“鸣”指宣扬,传播;“邑国”是指诸侯的食邑封地。此爻辞的意思是讲有名声之后,仍然谦虚谨慎,这种人最适合带兵打仗,讨伐他国。下面就来讲述“亚夫鸣谦用行师”的历史故事,以形象解读《谦卦》上六爻辞。
二、亚夫鸣谦用行师
在西汉早期,出现父子两位大将军,他们都对西汉初年的政治稳定作出了杰出贡献。父亲名叫周勃,他为平定吕氏党羽之乱,巩固刘氏汉朝作出决定性贡献,被汉文帝封为绛侯,官拜宰相。
周亚夫父亲周勃剧照
周勃去世后,由儿子周胜之代替绛侯之位。但这位新绛却因犯杀人罪,被处死。文帝思念周勃的功劳,就在周勃的儿子中选择了贤明的周亚夫继承侯位,并拜他做了将军。
公元前158年(汉文帝二十二年),匈奴进犯北部边境,文帝急忙调边将镇守防御。为了警卫京师,文帝派三路军队到长安附近抵御守卫。宗正卿刘礼驻守在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在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则守卫细柳。
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到三路军队里去犒劳慰问。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门,这两处都不用通报,见到皇帝的车马来了,军营都主动放行。而且两地的主将直到文帝到了才知道消息,迎接时慌慌张张。送文帝走时也是亲率全军送到营寨门口。
周亚夫剧照
文帝到了周亚夫的营寨,和先去的两处截然不同。前边开道的被拦在营寨之外,在告知皇帝要来慰问后,军门的守卫都尉却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皇帝诏令。”等文帝到了,派使者拿自己的符节进去通报,周亚夫才命令打开寨门迎接。
守营的士兵还严肃地告诉文帝的随从:“将军有令:军营之中不许车马急驰。”车夫只好控制着缰绳,不让马走得太快。 到了军中大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礼:“介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臣下以军中之礼拜见。”文帝听了,非常感动,欠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将士们行军礼。
文帝从周亚夫军营出来后,惊叹道:“周亚夫真是位将才,其他将军带的队伍,都容易被打败,周亚夫的军队纪律严明,是难以打败的。”经文帝这样一称赞,周亚夫成了最有名望的将军。但他仍然像以前一样谦虚自谨,严厉治军,使军队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部队。
汉景帝画像
文帝临终前,对继位的景帝说:“你今后若遇到紧急情况可任用周亚夫统帅大军。”景帝牢牢地记在心里。到景帝即位后的第三年,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邙和胶东王、济南王等七同国王,打着惩罚晁错的名义,发动了叛乱。
糊涂的汉景帝杀掉主张削弱诸侯国的忠臣晁错,七国的叛乱并没有停止,反而越来越厉害。汉景帝的中央王朝遇到了巨大危机,幸好景帝想起了文帝的临终遗言,就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统帅大军向东进攻叛乱力量最强盛的吴、楚两国。
周亚夫大军来到前线,与吴、楚两同军队相对阵,周亚夫命令大军坚守阵地,不准出击。暗地里,周亚夫派出一支精锐部队,绕到吴、楚大军后面,截断了吴、楚军队的粮食供应。吴、楚军队没有粮食供应,发生饥荒,全军大乱。为了争夺粮食,军中大乱,以致相互残杀。
游戏中的周亚夫形象
趁着吴、楚大军动乱之时,周亚夫发动进攻,把吴、楚大军的主力一举歼灭。而吴、楚是七同叛乱的首领,吴、楚大军一消灭,其他各同的叛乱也很快被镇压下去了。前后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三、故事带来的人生启示
“亚夫鸣谦用行师”的故事,以及《谦卦》上六爻辞,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如下:
老子曾说:兵是不祥之物;战争带来的家破人亡,危害极大;一个统帅常关系万千人的性命,《易经》的作者非常注意这一点,所以《谦卦》上六爻强调“鸣谦”之人,才适合带兵打仗,征讨他国,就是为了避免战争的危害。而周亚夫正是这样的人才,加上文、景两帝深知易理,非常信任与重用周亚夫,所以,他能以极小的代价,战胜了七国的叛乱。
总之,西汉名将周亚夫,在皇帝检阅军队后受到表扬,可他仍然要严厉治军的目的,是他熟知易理,保持受表彰后还能谦虚谨慎的美德,严格治军;文、景两帝能够识别人才,大胆重用贤将。从而使得汉朝得以长治久安。
《谦卦》解读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