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净化】一个困扰西方学界两千多年的美学命题

书画艺术之窗 2024-04-12 14:03:32

可能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净化”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却困扰了西方学界两千多年,至今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导致聚讼纷纭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一段话,即悲剧“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

首先对于这句话到底该如何翻译便存在各种不同意见,例如“这种情感”,有人认为意思应为“这些情感”、“类似情感”。而净化的希腊文καθαρσιζ也包含有洗涤和宣泄等意,这些不同释义的不同组合会产生各种大相径庭的结论。总的来说,造成各种困惑的根源便是人们在直觉上觉得这句话中包含着某些道理,但又说不清如何才算“净化”以及这个“净化”发挥作用的机制是怎样的。而我们也发现,在讨论艺术中的快感与愉悦、理性与感性以及灵魂等一系列问题之前,都有必要先对“净化”的内涵作一全面的厘清。

其实在亚里士多德之前,柏拉图已经对净化有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柏拉图的思想则又源于希腊早期的奥菲斯教。奥菲斯教认为灵魂只有离开肉体才能呈现真正的本性,净化便是使人的灵魂摆脱肉体的束缚。在《斐多篇》中柏拉图对此作了详细的描述:灵魂因被身体污染而变得沉重污浊不够透明,并因对于死亡的畏惧和对于肉身的追求而被继续封闭在肉身中,堕入轮回。只有不被污染的灵魂才能摆脱轮回在来世进入极乐世界。这些思想可以说都来自于奥菲斯教义。但奥菲斯教的净化是通过某种宗教仪式来进行,在柏拉图这里则演变为一种哲学性的净化,也即成了一个认识问题。

同样是在《斐多篇》中,柏拉图认为人的身体总会将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引向歧途,由身体所产生的各种欲望和情感又总是干扰人们使之无法进行任何有效的思考,所以要获得关于某事物纯粹的知识,就必须摆脱肉体。拒绝身体的罪恶,才能使灵魂不受污染,才能获得纯洁无瑕的知识。在这里,灵魂的净化从最初的摆脱肉体干扰到最后与获得纯洁无瑕的知识等同了起来。柏拉图又提出只有实践哲学(包括学习和应用),以哲学对灵魂进行净化才能在离开肉身时达到纯洁的状态。可以看出,虽然仍未完全摆脱奥菲斯教的影响,但在柏拉图这里灵魂的净化和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统一了起来。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本文为《东西方美学参证》系列文章之八

艺术、哲学、宗教与人生

【艺术与自然】艺术的起源及其与“模仿自然”的关系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