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宝钗后面嫁给了贾雨村,因为贾雨村曾口占一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贾雨村表字“时飞”,所以宝钗最后嫁给了贾雨村,我不以为然,因为曹公给薛宝钗的一字评是个“时”字,“时宝钗”,我觉得这句隐伏着薛宝钗和贾雨村其实是同一类的人,所以曹公给他们同样的字----“时”“时飞”。
宝钗其实不是女孩了,她比大观园里任何女孩都提前长大了,是个女人了,而且还是女人中的男人,首先她作为一个年龄还是女孩的人,却从不爱花儿粉儿,男性读者看到这也许觉得没什么,因为他们不懂女性心理,但女性读者看到这不觉得奇怪吗?因为爱戴花儿,施脂粉儿,是女儿家的天性!但宝钗却没这天性了!为什么?作者这样写肯定有深意,即伏宝钗已不是女孩儿家啦!就算她是女孩儿,她也是女孩儿中的男人,连女人都不是了!所以她不爱花儿粉儿了,失去了作为一个女人爱美爱装饰的天性,没有生活情趣了,当然更没女人味了!这是很可怕的。
人家就算想是男儿、恨自己不是男儿身的探春,也喜欢花儿粉儿,特别是那些竹子藤儿编的小玩意,几次攒钱要宝玉给她买,透露着女儿家的纯真和天性,但宝钗却没了,她连自己房子都布置得跟个雪洞一样,没任何富丽装饰。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她天生就是这样吗?
第42回里有段宝钗对黛玉说的话:“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第57回里又有宝钗教导岫烟的一段自述:
“.......但还有一句话你也要知道,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可知,一开始还小的时候,她也是跟黛玉探春等一样,是个喜欢戴佩饰、喜欢偷看言情杂书的女孩儿的,并不是天生就跟个男人一样。
第4回里曹公有描述”自从父亲去世之后,宝钗看到哥哥不能体贴关怀母亲,于是就不再那么在意读书这回事,只做一些针线活,也帮着母亲料理一点家里的事,为母亲分忧解难。“可知宝钗是在父亲死后才蜕变成一个男人样的,因为家里没有顶梁柱了,哥哥是个不成器的人,不能料理家事,只会四处生事,她只好牺牲自己,把自己蜕变成一个男人,成为薛家的顶梁柱,帮母亲和哥哥料理家务,挑起整个家族的重担。
在第22回,她生日宴那,贾母命宝钗点戏,宝钗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还热心为宝玉推荐其中的《寄生草》,引得宝玉参起禅来,幸亏黛玉看到了,打消了他的念头,在黛玉续宝玉的禅偈时, 宝钗曾点评道:“实在这方悟彻。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今儿这偈语,亦同此意了。只是方才这句机锋,尚未完全了结,这便丢开手不成?”能比出语录,说明她是看过这方面的书的,不但看过,而且还沉迷其中,因为她还在继续鼓励人家宝玉进一步参禅呢,问人家“这便丢开手不成?”
在第42回里,她抓住黛玉的把柄,教导黛玉不要看言情杂说,一副大姐姐的很诚恳很关心黛玉的样子,说怕她“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其实是宝钗她自己是过来人,因为看书太杂,看了太多道书禅机和佛学,已经移了性情,变成了一个无情之人,无药可救了,所以,她会有”淡极始知花更艳“以及那”雪洞一样的房子装饰“等这样充满佛学和禅机的诗句和行为来,所以她看到黛玉看言情杂说,马上就教导起她来
那她教导黛玉不要看杂书,她果真是对黛玉如此贴心、如此关切吗?怕是另有私心罢?怕是怕黛玉看了言情杂书动了情,跟宝玉动起私情吧?那样可对她宝钗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因为她还汲汲于金玉良缘,想嫁给宝玉呢,当然不想自己未来的老公和别人产生感情,甚至不能自拔的,那她一辈子的幸福就完蛋蛋了,这可不是狠有先见之明么?后面不是还真的完蛋了吗?----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宝钗她真是太聪明了!!连这点都被她想到了!在一发现苗头时,立马就对黛玉开口堤防了!凤姐最是会看人,她就曾说宝钗”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可知这里她劝黛玉不要读言情杂书,更多是因这事关系到了她自己的利益!所以她开口了!有据为证,就是后面曹公有写她自己的堂妹宝琴也有涉及那些言情杂书的,但却没见她去关心关心教导教导,可知此乃神来之笔也,在告诉大家,宝钗教导黛玉不要看言情杂书,目的不单纯,可怜的黛玉却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了,以为宝钗真的心胸宽大到这步田地,居然能够关心自己的婚姻竞争对手,感动得不得了,立刻对她推心置腹,引为好姐妹,义结金兰,黛玉还是太单纯了,单纯得就跟一张白纸一样,或是她太渴望亲情的缘故罢,所以宝钗能轻易以此降伏她。那最后宝钗对黛玉有象宝钗对湘云那样吗?这是后话了。
黛玉和宝钗,一个最有情,一个最无情,一个最重情,各种情,亲情,爱情,友情等等;一个最重利,功名利禄,惟利是图,重利轻别离,商人本性。曹公在前文曾说,薛宝钗从胎里带来有一股热毒,发起病来”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白花了很多钱不见效,后幸亏一和尚给了个冷香丸方子,发病时吃一颗就好。别人都说她这股热毒是人与生俱来的七情六欲和女孩子的感情,我觉得不是的,因为所有女孩与生俱来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和情感的,若宝钗这股热毒是这个,岂不是每个女孩都得吃冷香丸才成,否则不个个都发病?但曹公却只写她会发病需吃冷香丸才好,别人却都没有,可知这热毒并非指人的七情六欲和女孩情感等人人都会有的东西,我认为,她这股热毒,是她热衷功名利禄、热衷振兴家族和光宗耀祖之毒,从胎里带来的,说明她天生就是一个热衷功名利禄、振兴家族、光宗耀祖的人,并不仅仅是因她父亲去世哥哥不成器之故,是天生就有这样的基因存在,她父亲的去世,哥哥的不成器,只是更加剧她这股热毒的毒性罢!
后面又再加读了道书禅机和佛学,移了性情,变得无情,使她在追名逐利、振兴家族、光宗耀祖这条路上走得更如虎添翼,做起事说起话来更无所顾忌,没有良心和道德上的束缚,所以,她可以在金训死后,去安慰罪魁祸首王夫人,说金训”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正合了当年她哥薛蟠抢香菱打死冯渊后曹公对她家评语“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可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视人命如草芥还加以践踏其尊严这方面,薛宝钗比她哥薛蟠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在尤三姐自尽、柳湘莲出家那回,薛蟠还会哭呢,她呢,是毫不在意,只想着料理生意和家务要紧,要知道那人可是她哥的救命恩人,若没人家,这货物都被人抢了,他哥人都没得回了,她拿什么料理去?而且她明知黛玉正病着,送其他什么东西不好?她偏偏送人家的家乡之物,简直跟送催命符一样的,让人家黛玉触物伤情,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伤心悲痛到极点,紫鹃极力劝解一回都不能解,幸亏宝玉也过来了,逗了黛玉很长一段时间才稍微缓过来一点,真杀人不见血。怪不得宝玉不喜欢她,忒无情冷血,冷血,谐音冷雪,而她又是冷美人,名字又叫薛宝钗,薛又谐音雪,曹公给她起这么名字也是在骂她“冷血”罢?连自己的终身大事,婚姻,她也能拿来作为帮助自己振兴家族、光耀门楣的工具:开始是进宫,进宫失败后,转进攻贾府的宝二奶奶的宝座---金玉良缘,都不管人家那已经有一个木石前盟宝玉已经有自己的心上人了的,人家宝玉早在第36回那,趁着那天她不顾礼数坐在睡着了的宝玉床边时,都在梦里都抓住机会叫喊出来让她知道:“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人家宝玉都告诉她了,她还不撒手,还不放手,还不另择佳婿去,还要在贾府继续和黛玉抢。第35回里有个傅秋芳,我觉得是薛宝钗的一个分身,“那傅试原是暴发的,因傅秋芳有几分姿色,聪明过人,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妹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肯轻意许人,所以耽误到如今。目今傅秋芳年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争奈那些豪门贵族又嫌他穷酸,根基浅薄,不肯求配。那傅试与贾家亲密,也自有一段心事。”,傅秋芳的悲剧是她哥“傅试”谐音“附势”造成的,而宝钗的悲剧却是她自己造成,或应说是她为想通过联姻来帮助振兴家族所造成的。宝玉曾不留情面的骂宝钗:“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严重至斯矣!
这两个人是不是很象啊?”钗于奁内待时飞“,我认为应是伏薛宝钗和贾雨村是同一类型的人,代表着那些等待着时机以一展心中抱负、光宗耀祖、飞黄腾达的“山中高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