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干预丨孩子不同能力阶段的命名教学方向与建议

阳光人不应孤独 2024-05-24 06:14:17

命名教学是孩子整体的语言康复、教育较为基础且重要的一部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认知、生活、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本次,我们为大家带来了在孩子不同能力阶段的命名教学方向与建议,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酌情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仿说命名

在孩子能够仿说的阶段,对孩子进行命名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孩子逐渐脱离仿说的辅助,进入独立命名的阶段。教学内容可以先从孩子的喜好入手,选择孩子喜欢或感兴趣的事物名称(孩子喜欢的人、故事角色名、玩具名称、零食名称等)等。

相应的,教学目标就是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在看到自己熟悉的、喜欢的人或事物时可以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进行命名。比如在看到爸爸的照片时会喊“爸爸”、在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时可以叫出玩具的名字等。

2、常见事物命名

当孩子能够独立命名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人、物名称(称呼)后,可以开始教导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名称。在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孩子对常见事物的命名能力、自发命名及泛化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大家也需要注意所选词汇对于孩子的实用性和持久性。简单来说就是要选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或经常可以看到的事物名称等词汇,比如桌子、椅子、盘子、杯子、故事书、树木、花卉等。不要选择短暂适用的内容,像奶嘴、纸尿裤这类随着孩子成长就会淡出、用不到的事物。

同时,在对孩子进行命名教学时,大家也需要帮助孩子将所学内容进行泛化。比如教导孩子“杯子”后,大家可以让孩子了解杯子有不同的款式、颜色,让孩子知道杯子的功能以及如何应用,又或是教导孩子“苹果”后可以带孩子看看不同品种的苹果、尝尝不同苹果的味道与口感等。

而自发命名则是指,当孩子看到自己认识的物品或人物时能够在没有提问的情况下自发说出来名称或称呼的能力。想要发展孩子这一能力,则需要在对孩子进行命名教学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共同关注、观察与分享能力。

3、命名词汇扩展

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大家可以将教学重点逐渐放在提升孩子的命名词汇量、泛化能力、自发命名、命名流畅度(根据孩子看见一个熟悉的物品时从看见到命名的时间间隔判断,间隔时间越短就代表越熟练)这几方面。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逐渐加入常用的动词,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要选择孩子在生活中经常会用、会做或是能够经常看到的动词,比如坐下、穿衣服、跑步、跳、刷牙、洗脸等,并需要注意所教导的词汇对于孩子的实用性。另外,教学、泛化的环境可以家庭开始逐渐拓展到家周围的环境。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孩子不同能力阶段的命名教学方向与建议的分享,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情况与兴趣喜欢酌情参考,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老师的意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对孩子进行教导、干预。

0 阅读:0

阳光人不应孤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