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工作闲得可以写书?

凡波职场 2024-06-23 15:09:19

本篇讲了我亲身经历了二十年,才得出的一个结论。

在我毕业前,大一到大四,我经常爬格子,向《辽宁青年》《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扬子晚报》等投稿,一般每月投稿10来次,只会收到1-3次稿费。大家看下这个规律,投稿10篇,会有7-9篇根本没有下文,被人拒绝了也不告诉你。

但是,我的同学都认为我几乎每篇都中,包括我们班长,每次到我宿舍里来送邮政汇款,就酸溜溜要我请吃饭,说我坐在宿舍床上就有钱拿。

“失败是大概率”,这个对于后面我认清求职和面试概率来说,帮助很大。但即使如此,还是误导了我的创业思维,因为创业成功率比这个投稿被选中的概率,还要低了10倍!这个是我没有预计到的,我以为差不多。

不废话,整体来说,在2000年前后的大学期间,我是有时间写稿子的,包括写书,只是因为见识所限没想到如何出书。看到韩寒学弟的《三重门》出来,我当时认为只有参加全国作文竞赛才能出书,而且主要是高三学生,我过了年龄了。

那时候我的稿费大概是0.1-0.5元/字,大学期间每年稿费我也有个万把块,约等于我父母俩人的全年工资之和。我当时毕业前,甚至准备在学校旁边租个房子专门写稿、走文学路线。

可见,在校大学生是有时间写书的。

毕业后,为了谋生,还是去苏南进了台企,实习800拿到毕业证书后月薪1300,开始了台企工程师职业生涯,因为学的是工科。第一份工作期间,写作先放一放。

不久我又要求去资材部,做了个催料员。也忙个不停,根本没时间理会我的写作爱好。

再接下来我为了提升工资,转岗做了996工作制的电子修护工程师,白夜班,回去倒头就睡。更没时间写作,顶多睡前抽空我看下狄更斯的《艰难时世》,实际上就是《Hard Times》,英文版本的。我看了两三遍,我是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外语面试服务。舍友都笑我。

再往后,继续月薪翻番进了上海,经过产销专员这种偏销售和客户管理的岗位,我又回到了采购和供应链的职业道路上来了。

至今十九年不到,我从一个年轻的文人被逼成了一个商人,都代表公司跟国内外供应商谈判几百上千次了,最多时负责的全年采购额是500Million USD,也就是5亿美元,也实事求是,百亿采购额我还没执掌过。但这明显就是个商人了,走的商业之路,虽然是替老板打工的。

这个期间也基本没有时间写书,只是业余有时在天涯论谈分享一些经验,解答部分同龄人的疑问而已。

跟写作相关的记忆中,稍微深刻一点的是2010年2万块卖了一个帖子的文字版权,编辑跟我说她会整理一下,取名《升职机》,作为他们职场系列丛书的一本,但是作者就不写我了。

2011年前后去杭州蓝狮子创意中心组织的吴晓波聚会,也叫作家采风,大概3次,每次几十个人中,就我一个人来自外企,其他人不是来自报社就是出版社或者书商,也有退休干部等。当然,当当网和京东也派来过代表参加,主要是负责图书营销的。

2012年,我花了6个月整理了我网上的关于跳槽和求职的一些文字,并添加了房价、税收、职业规划等理论,整理成脉络清晰的15万文字,准备出书。后来被要求删减到了12万8千字,删掉的文字涉及不好的地方。

当时在十来个自己列举的书名中,我跟责任编辑再三讨论,最后定稿这个我自己取的“工作只需20年”。还有另一个偏市场的编辑,她建议改成“工作只需10年”,我觉得太激进了,没有同意。

这本在2013年初出版,我趁此也建立了第一个微信读者群,其实主要是天涯论坛的网友和粉丝。

此后一直没时间,终于到了2015年春,工作和生活之余折腾了3年,我才断断续续写好了小说《逆袭时代》。光这个书名就审核了半年,最终秋天出版了。

你看,2016-至今,马上都2025年了,九年来我都还没出下一本书《温度识人》或《涨薪!》,尽管好几家出版社的稿约已经有了,都被我一拖再拖。这里面很多原因,最主要的也是时间问题。

时间因素之外,也包括新媒体的优势突出等原因,自媒体比较灵活,直接跟粉丝和读者面对面互动,所以2017年前后我在我的大V粉丝提醒下,开始涉足了自媒体,也就进一步放下了出书的诉求。

这里面各种经历,2009年至今,我一直在几个作家QQ群里,发现这些“作家”中实际上有一大半是作者,都在尝试出书,而他们的本职工作实际上是在国企和事业单位居多。

他们跟作家不一样。作家专门写书,名号大多是本人名字,且签名栏已经有了自己的很多作品;而这些作者,则一律全是笔名、网名示人,大多是第一次尝试写书。

从2016年我开始注册头条号时,进入了头条号作者群,这就是新媒体群了。一发不可收拾,后来的知乎大V群、百家号作者群、一点号作者群、企鹅号创作者群、搜狐号群、网易号作者群、大鱼号......里面的作家越来越少,作者越来越多。

规律终于出来了,当初的官媒时代以及当下的自媒体时代,作者中的主要部分,实际上就是那些本职工作不忙的人,大部分在清闲的岗位上工作,少部分如我这样的在外企等体制外公司上班入职后好几年岗位稳定的人。

到了这,我们看如下一个知名作者。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男,在顺德海关工作。以《明朝那些事儿》起于网络江湖,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这位还不知道保守,或者叫做《明朝那些事儿》太大,当年明月是笔名,但还是被大家都知道了真人。他本来在原单位被领导认为能力“很一般”,不想,成名后获得了重用,后来被借调到北京,据传是任海关总署下某杂志的主编。

再看个当时作者里的大师兄,当然,现在成大作家了。

这位毕业后进了电厂,做计算机工程师。他在毕业后第五年开始创作科幻小说,第六年开始向《科幻世界》杂志社投稿。毕业十四年时,在《科幻世界》首次发表两篇作品《鲸歌》和《微观尽头》。毕业十五年时,发表了短篇小说《地火》《流浪地球》,凭借《流浪地球》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

这位就是《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实际上是业余创作。

其他就不挨个举例了,大家看如下随便一个作家排行榜,这是某年网络作家榜单,前十名。

你去搜下他们的本职工作是什么,或者他们一开始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如果主业不是写作,他们又是如何有时间写作、写书的?至少时间管理值得大家学习。当然,他们的写作水平自然是很高的,这也是时间和实践检验过的事实。

再看个作者富豪榜,不具体细分的作家收入排行榜,如下。

第一名当然就是刚刚所说大师兄。你将本身就是作家/文字工作者的人去掉,看下剩下的主要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单位,你就能解答本文的标题了。

当然,我幽哥没有褒贬,我只是分享这个分析的过程。

如上我们某帅哥群友,刚入职不久,进入了新环境,你看下他的工作感受,一开始还不适应,虽然工资不算高。

我之前也说过,这就回答了下面俩问题:什么人闲得写文章、写书、写公众号、做自媒体?大V主要来自哪个群体?

这是刚进去,过几个月,你就会发现,你可以开发副业了,只不过自媒体、写作、写书只是副业中的一种而已。我们管窥见豹。

有人从成天忙个不停的工作,跳进了新环境,太闲,一下子不适应,你看上图这位女群友。

实际上,“闲”还是比“忙”更容易熬过去的,要学会一种技能:没工作可做还能每天写工作报告!

大家心里有数即可,标题的问题你现在也能回答了。

实际上除了单位或者工作比较闲的人之外,还有退休后的老年人,财务自由之后的人,可以闲下来写书。

但那些大老板、明星,可是没时间写书的,尽管很多书上的作者写得他们的名字,这就不要明说了,贴金,或者叫做有名不用过期作废。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体制外民企、私企、家族企业、小作坊、创业公司以及外企、合资企业中工作的大多数人,是没有时间闲下来写书的。

不是眼红,只是告诉你一个常识。

0 阅读:0

凡波职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