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有哪些人功高盖主,最后却能全身而退、得以善终?

安布出游 2021-09-28 15:56:17

纵观历史上功高盖主能全身而退的无不是主动放弃权利的,但凡贪恋权势,甚至让统治者感受到威胁的,无不身首异处。

天下皇帝都一样

刘邦和朱元璋杀功臣在历史上绝对是数一数二的,甚至二人因此受到了不少诟病,事实上就杀功臣这件事,天下的皇帝是达成共识的,至于像李世民这类的皇帝只是意外,因为在政权建立的过程中,他们自己本身就功勋卓著,能压他们一头的并不多。

看看李靖,唐朝开国第一功臣,唐朝建立后他立马就归隐了,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李靖对李世民的熟悉程度肯定在你我之上,那么他归隐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至于唐朝中兴之臣郭子仪,其实道理是差不多的,第一时间交出兵权表忠心,没了兵权,在统治者看来你就算再厉害也不过是没了牙的老虎,不足为惧,同时郭子仪没事就把家门大开着,他这就是要告诉别人,自己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请皇帝放心。

郭子仪虽然没有归隐,但他的这些行为和归隐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也算是大隐隐于市的一种表现吧。

那么用以上这套逻辑就可以发现,不管是秦始皇、刘秀还是赵匡胤,这些没有杀功臣的帝王基本都属于上面这类,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功绩谁能比?就算王翦也不行。刘秀白手起家,同样战功赫赫,很多人说东汉武将谋士不出名,原因就是刘秀的光环太耀眼了。至于赵匡胤,他本身就是前朝后周的权臣,改旗易帜的事情,也不存在啥功臣。

刘邦杀功臣

刘邦杀功臣,那也是因为他本身没啥战功,军营里的士兵甚至有可能不知道刘邦是谁,只知道他们是韩信的兵,是樊哙的兵,这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意味着什么?不杀留着将领以此来要挟自己?或者干脆造反?

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刘邦看来,但凡领兵打仗的都得杀,而且是本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而那些同样功劳不小的文官刘邦就没怎么杀。

当然,这和刘邦要铲除异姓王有很大的关系,毕竟江山是我刘家的,外人凭啥来分一杯羹,所以只要不封王,手上也没啥兵权的,刘邦都不会杀。

朱元璋杀功臣

朱元璋杀功臣的原因就更简单了,自己寄予厚望的儿子朱标死了,朱元璋又对这一脉颇为喜爱,于是就立了朱允炆,但有个问题,朱标有威望,战功同样卓著,其他那些功臣不敢造次,但朱允炆就没有这些条件了。

那么朱允炆上位后这些居功自傲的功臣会怎么样,所以朱元璋杀功臣就是为了给自己的皇太孙铺路,殊不知这一通乱杀,导致朱允炆在后来抗击叔叔造反的过程中无人可用,启用了一个朝三暮四的李景隆,致使自己如今尸骨在何处都没人知道。

当然,朱元璋杀功臣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明朝这群功臣,有太多居功自傲的家伙了,这些人虽然不一定有啥不轨之心,但朝堂上下处处透露这腐朽的味道,这种风气确实不适合一个朝气蓬勃的王朝,必须快刀斩乱麻。

结语

总结来说,功高震主的人想要免得杀身之祸,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急流勇退,让统治者完全放下戒备。当然,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立国之初,此时的帝王一般都比较强势。如果像郭子仪那种的中兴之臣,也可以不用急着远离政治中心,表表忠心,拍拍马屁也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控制帝王,使自己成为权臣,这是最安全的办法,但好像历史上的权臣没几个有好下场的。

0 阅读:69

安布出游

简介:最精彩的资讯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