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聊聊司马孚。
司马懿在历史上的评价非常负面,其弟司马孚则不同,毌丘俭称他,性甚仁孝;《晋书》评他,温厚廉让、雅性贞亮、风度宏邈,器宇高雅,内弘道义,外阐忠贞。
司马孚也标榜自己是大魏纯臣,有意思的是,这位大魏忠臣在西晋开国后,却是封王最多的支系。
司马孚比司马懿仅小一岁,早年轨迹与司马懿极为相似。入仕之初为丞相文学掾,后为太子中庶子,入魏后先在尚书台任职(转任中书郎、给事常侍,宿省内,除黄门侍郎,加骑都尉),后转为外朝官(为河内典农,赐爵关内侯,又转任转清河太守)
时人对他的评价很高,与其兄长司马懿十分相似。曹叡甚至赞誉其: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
但自高平陵之变起,司马孚身上似乎笼罩了一层迷雾,让人看不透彻。
一方面他表现的就是一个大魏的忠臣:
1、魏帝曹髦不满司马昭专政,率宫人讨伐司马昭,于宫门处被杀。百官不敢奔赴,独司马孚前往,将曹髦的头部枕于自己大腿上,失声痛哭说:“让陛下被杀是为臣的罪过(百官莫敢奔赴,孚枕尸于股,哭之恸,曰:“杀陛下者臣之罪。”)
2、司马师、司马昭谋划废立皇帝,司马孚也未参与(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景文二帝以孚属尊,不敢逼)。
3、西晋代魏,魏帝曹奂被贬为陈留王,迁往金墉城。司马孚前往拜辞,握着曹奂的手,泪流满面,不能自制,说出了那句震惊司马家的豪言:臣到死的那天,也是大魏之臣(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
但看其实际动作,你又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1、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谋划政变的仅有三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孚,司马昭还没有资格参与。政变当天,同司马师一起屯兵司马门,控制皇宫的也是司马孚。
2、嘉平五年(253年),司马师掌权,诸葛恪趁东兴大胜之势,举二十万大军伐魏,面对孙吴的倾国之师,又是司马孚力挽狂澜,大败诸葛恪,帮助司马师度过了权力危机。
3、正元二年(255年),姜维进攻陇右,雍州刺史王经战败,司马孚紧急赶赴关中,稳定了军心,这才有邓艾的段谷之胜。
4、废除曹芳帝位的奏表上,司马孚的签名排在第一位,司马师都要退居第二。
在司马氏篡权的关键时刻,司马孚屡屡起到了关键作用,利用自己威望、能力、经验为司马师兄弟保驾护航,有大功于晋室,是西晋当之无愧的开国功臣。
不仅如此,他的子孙也出力甚多。
次子司马望(后来过继给司马朗)出镇关中八年,多次抵挡蜀将姜维的进攻,(望虽见宠待···为征西将军、持节、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在任八年,威化明肃。先是蜀将姜维屡寇关中,及望至,广设方略,维不得为寇)
凉州战区真正的领导是大家不怎么熟知的征西将军,持节,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的司马望哈,邓艾只是其下属。
姜维退往沓中,蜀汉的威胁急剧降低,司马昭又把司马望征召还朝,拜卫将军,领中领军,肩负禁卫重任。有司马望坐镇京师,司马昭才能放心挟魏帝曹奂西征,镇压钟会叛乱。
蜀汉被灭后,孙吴成了大晋唯一的敌人。
泰始四年(268年), 吴将施绩进攻江夏郡,司马炎命司马望统率中军的步骑兵两万人,出屯龙陂,抵御吴军。
同年,吴将丁奉等人又进攻芍陂,司马望又前往淮南阻击。
泰始七年(271年),孙皓亲自率军进攻寿春,朝廷再命司马望统率中军二万,骑兵三千,据守淮北。
司马望在司马炎代魏后成了名副其实的军事一把手,宜登上司,兼统军戎,内辅帝室,外隆威重,其进位太尉,中领军如故。
司马孚—司马望两支皆有大功于晋室,其在魏晋嬗代的作用并不逊色于司马昭—司马炎一支。在晋初所封的二十七王之中,若以数量而论,则以司马孚一支为最盛,甚至连司马懿一支封王人数也不如司马孚一支(献王一门三世,同时十人封王,二人世子父,位极人臣,子孙咸居大官,出则旌旗节钺,入则貂蝉衮冕,自公族之宠,未始有也)
以下是详细名单:
司马朗三人:继子司马望和望之子洪、桃
司马懿九人:分别是司马懿六子:幹、亮、仙、骏、胀、伦;司马师之子:攸;司马昭之子:鉴、机。
司马孚七人:司马孚,司马孚六子辅、晃、瑰、珪、衡、景。
司马馗三人:司马孚权、泰、绥。
司马询一人:司马孚遂。
司马进两人:司马孚逊、睦。
司马通二人:司马孚陵、斌。
司马孚加上过继给司马朗的这一支共有十人,略压司马懿一头。
再看看司马孚额度临终遗令: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
伊指的是伊尹,商朝著名宰相,他开了一个重要先例废立国君(伊尹曾流放过商王太甲);周指的是周公,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曾随周武王伐纣,周武王去世后,周公又受命辅佐周武王幼年继位的儿子成王,竭尽全力,平定叛乱。
夷指伯夷,惠指柳下惠,二人都是著名隐士。
不伊不周,不夷不惠意思就是说,他司马孚即不做伊尹那样擅自废立君主的权臣,也不做周公那种权力大到可以取代君主自立的权臣,但他也不会像伯夷、柳下惠那样退隐江湖,无欲无求。
不愧是魏末的超级影帝,对司马氏来说他是股闳之臣,有事随时Call他,但对外,他又完美的扮演着大魏忠臣的角色,这样,万一司马师兄弟不行,他还能以大魏忠臣的角色接住权力,继续控制朝廷大权,将篡位进行到底!
这种墙头草,在司马氏内部也被人看不起。
司马孚在世时,司马炎对其礼遇有加。每次元会,司马炎都让司马孚乘车上殿,司马炎则降阶相迎。等到就座后,司马炎还要亲自献酒祝寿,以家人之礼对待。司马炎每次下拜,司马孚甚至都下跪来回礼(诏孚舆车上殿,帝于阼阶迎拜。既坐,帝亲奉觞上寿,如家人礼。帝每拜,孚跪而止之)
但司马孚死后没多久,其封国(安平国)即被降等为次国,这次调整成为司马孚这一人由盛转衰关键点,在司马炎不断地打压、削弱下,司马孚支系慢慢分化为一个个不成气候的小分支,以至于八王之乱时,原先分王最多的司马孚系竟无一人参与帝位角逐。
正如古人所云:司马孚自谓魏贞士。孚,上不如鲁叔肸,下不如朱全昱,谓之正,可乎?
高平陵你就没有站出来反对,那就是个不忠的乱臣贼子,还装什么装!
司马一家都是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