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吴起的悲剧,真的是因为性格决定命运吗

元昊说历史 2024-10-09 14:52:37

你能想象在战国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都在拼命的争抢人才,以期成为强国,但是有这么一个人,大家都知道这个人能让自己的国家变强,所以愿意花大价钱去挖人。

但总是因为各种原因,把他辞退把他赶出国家,甚至害他丢了性命。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悲剧,是他本人的性格造成的吗,还是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呢,亦或者还有其他什么原因?

大家好,我是历史崔。

本期我们介绍的人物,是与《孙子兵法》的作者齐名的大人物,亚圣,吴起。

《资治通鉴》里对吴起的介绍是这样的: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

吴起是卫国人,出生在山东菏泽,《史记》里说吴起的家世代经商,有钱,据说家财上千金,财富和之后的吕不韦差不多。

因为商人的地位低,吴起从小就立志将来做个大官。

只是卫国毕竟是个小诸侯国,无论是政治领域,还是军事、经济领域发展都很有限,需求量小,对于人才的渴望也就没那么强烈,所以吴起散尽家财,也没有谋得一官半职。

在这里史书上第一次记载了吴起偏激的性格。

花了大价钱,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官职,遭到乡人取笑后,一怒之下,把乡人都给杀了。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离开卫国,吴起选择的是去鲁国,至于原因,鲁国相对较大,对人才的容忍度更好,而且鲁国面临的战争更多,吴起也是在这里打出了知名度。

为了做官才来的鲁国,那怎么进入官场呢?

鲁国是孔子的家乡,所以这里儒学特别昌盛,吴起觉得自己没有特别的专长,就先进入官学,依靠成绩说话。

但是儒学除了对于学问的考核,对人品看的也很重。

吴起的学习态度的确很出色,很快就在鲁国大儒曾申门下有了名气,这时候有人就开始攻击他,说吴起不尽孝道,母亲去世了都不回卫国守孝。

这事被校长知道后,就让吴起退学了。

这件事对于当时的吴起来说,很受伤很失败,一个外乡人在异国他乡求学创业真是太难了。

但是我们现在开了上帝视角再去看吴起退学这件事,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吴起退学后去学了兵学,这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人生就是这样,东边不亮西边亮,只要肯追求,总会有属于你自己的一片天地。

吴起学兵学了三年,临近毕业,鲁国遭遇大国入侵,强大的齐国要来攻打他们,鲁国公紧急召集各路将领,要一个领头的做大将。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所以各路将领都不敢当这个出头的,吴起觉得机会来了,就去找老师要求向鲁国公推荐。

我记得有部影视剧里的台词是这样说的:

“有希望打赢的仗,绝对轮不到我们,让我们上的时候,肯定是没希望打赢的仗。把没有希望打赢的仗打赢了,我们才有机会,不过,也就只是个机会。”

在成功的路上,困难会比想象中的要多。

吴起通过了鲁国公的面试,却挡不住小人的谗言。

有人对鲁国公说,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你这么把鲁国所有的军队交给吴起,他要是叛变了,临阵倒戈了,把军队都带到了齐国,那鲁国就真的完了。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这时候的吴起28岁,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光,他杀乡亲,母亲去世也没回家,这些都是为了事业,现在事业到了关键时期,怎么可能放弃?

走投无路的吴起,直接杀了妻子,向鲁国公表态。

现在看鲁国和吴起的行为,其实就是忠诚度考核,鲁国要把这么大个项目交给你,你得证明自己忠于鲁国。

吴起杀妻就是向鲁国公表明,自己就是要打这场仗,他要胜利的决心比任何人都重。

于是,吴起得到了军队的指挥权。

齐国的军队比鲁国多了几倍,正面硬抗肯定不行,所以吴起打破常规,把中军换成老弱病残,用来迷糊齐国,同时向齐国示弱,商量不打行不行,是割地还是赔款,你们开。

另一方面,用全军的主力迂回包抄,趁着齐军放松警惕的空挡,直接冲进中军。

战争的结果就是鲁国以弱胜强,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

这场战争对于吴起是毁誉参半。

好的一面就是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一个能以自己2万人硬抗对方8万人,以少胜多的统兵大将,哪个诸侯能不眼馋。

这也就意味着,小国可以打大国,而大国出兵,人带少了肯定输,带多了还不一定能赢。

但另一面,世人也看到了吴起的冷血无情。

为了成功,老娘可以不见,妻子也可以杀,对于吴起这个人,没有忠诚度可言。

所以仗打完,吴起就离开鲁国,换个地方找工作了。

面对吴起的求职,任何诸侯都要掂量掂量,能不能驾驭得了他。

所以说千里马需要伯乐,是人就有缺点,大才的缺点就更大,对于用人的诸侯要求也就更高。

“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

吴起很幸运,离开鲁国后,遇到了魏文侯。

吴起在魏国待的时间最长,32岁来到魏国,担任对秦用兵主将,大小76战,全胜64场,吃掉了秦国的河西平原,设立河西郡,吴起担任郡守。

他创立天下闻名的魏武卒,是魏国称霸的底气,即使吴起走了,魏武卒也是当时最精锐的部队。

其实魏武卒那么厉害,最重要的是装备精良,需要用钱给堆出来的。

吴起的钱从哪里来,这就是吴起向世人展示的第二个才能,治理地方,搞经济。

吴起担任河西郡守期间,通过一系列改革,包括取信于民、改掉民众风俗,改革兵制奖励军功。

他的治理下,西河万民亲附,百官洽治,府库充实,是魏国的战略大后方。

还记得卫鞅变法时的徙木立信吗?

吴起比他用的更早,不过他立的不是木头,是表杆,是当时的计时工具。

吴起立了表杆在都城的南门,只要谁能推倒,就能当官。

作用和卫鞅的一模一样,就是为了变法设立诚信。

能打仗能搞经济,这简直就是所有君王梦想中的大才啊。

所以在魏国,吴起获得了空前的声望和权力。

唯一遗憾的是,在吴起准备由兵入仕,成为相国的时候,提拔他重用他的魏文侯死了。

吴起在魏国拓地千里,把河西建成了魏国的大后方,还创立了魏武卒。

这样厉害的人物,这样有大功劳的能臣,却仅仅因为魏武侯取代魏文侯,吴起就被辞退,被赶出了魏国。

这中间涉及到了什么皇家隐秘,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吴起不擅长社交,不会搞官场政治吗?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吴起离三朝元老,究竟缺少了点什么呢?

下期我们将介绍的是在魏文侯魏武侯魏惠文王时代,担任三朝元老的大人物,卫鞅的老师,也是导致吴起被赶出魏国的关键人物,公叔痤。

0 阅读:1

元昊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