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街巷,袅袅烟火升起的地方

芒果君爷 2024-03-06 07:27:09

跨年前夜与家人休闲赴汉。

伫立酒店窗前向北眺望,“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长江大桥横亘眼前。出酒店右转,踏上都府堤街的砖砌路面,徜徉于中共五大旧址、毛泽东在武汉的旧居以及农民运动讲习所之间,缅怀过去的岁月。酒店向东步行千余米,即汇集无数青年的网红打卡地昙华林。

其实,在黄鹤楼登高望远、藩司衙门口怀旧、中华路码头挤轮渡到汉口……与探寻食肆、食物、食客,写一些烟火文字,我的兴致会更加浓厚。

酒店临街之处即户部巷北门,选定酒店于斯,尽览汉派小吃,正是女儿的初衷。百余米的户部小巷食肆毗邻,尤以汉味风情为著。将汉味小吃集中一隅,让南来北往的食客置身于美食藩篱之中,大抵可以粗略领会汉产小吃的风味。户部巷与民主路、自由路融会贯通,在这片美食天地里,饮食商户盘根错节,阡陌纵横烟火缭绕,市井气息尤盛。

在林林总总的汉派小吃阵营里,蔡林记,四季美,老通城,小桃园……它们是热干面、小汤包、豆皮与鸡汤的杰出代表。他们曾经优雅或粗犷的故事,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若探索它们的渊源,无不出于青砖黛瓦的阡陌小巷抑或街头担挑,历经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已成为武汉三镇小吃的瑰宝。

穿行在烟火气息浓郁的小巷里,路旁摆放的煤炉子,砂铫子,浓稠排骨汤里煨着粉面的莲藕;油渍包浆的瓦罐一字排开,翻滚的鸡汤金黄油亮;木甑里舀出晶莹透亮的糯米,酥脆的油条逢中对折,雪白米粒包裹着金黄;浸软的大米融合黄豆,石磨碾碎为浆,舀一勺浆液下入油锅,外焦里嫩的面窝散发葱香……林林总总的小吃,遍布街巷。

元旦前夕,天气晴朗。中华路码头人流如织,与老伴乘轮渡抵达长江北岸。江汉关向东延绵数里,年轻的姑娘牵扯着充满氦气的气球,她们簇拥一起,马路两旁竟成了五彩缤纷的海洋。傍晚时分,我与老伴在熙熙攘攘的拥挤中,辗转池莉笔下的吉庆街,感受充满汉味小吃气息的吉庆街夜晚。

吉庆街华灯初上,食客如云热闹非凡。外埠侵入江城的串串烧烤,在忽明忽暗的火盘中炙烤得吱吱作响;红卤中的鸭脖、鸭脚、鸭翅膀,巨辣却不失馨香;四季美汤包馆,炉火正旺。堆砌的竹笼热气氤氲,咬上一口玲珑的汤包,满嘴汁液流淌……餐桌旁,塑料模特展示着永远不变的身姿,尽情地为食客吹拉弹唱。

与老伴乐而忘返,查看当日行走记录,步数已逾两万,超出日常极限,欲返回武昌,无奈跨年夜实施交通管制,问询警官方知轮渡早已停航,地铁亦停止运行。

终究不能浪掷街头,拟定汉口到武昌的跋涉路线,连绵不绝的人流如潮水般奔流不息,我与老伴被青年男女汇集的洪流推行向前……

“过早”是湖北滨临长江北岸的城市对早餐的称谓,使用“过早”的语言以汉口和沙市为最。清末开埠带来码头喧沸和市井繁荣,派生出方便快捷的早间饮食,使人们在匆匆行走中亦能以之饱腹。早酒习俗也随之而来。清晨收工的码头工人,拖着疲惫的身躯,三五成群围炉而坐,饮上几杯解乏的烧酒,这就是积弊至今的所谓“早酒”。

阡陌市井,草舍茅庵,临江码头的饮馔文化,就源于这些炊烟袅袅的街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