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档,《长津湖》是没有对手的,它以碾压性的优势,将其他同档期影片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作为中国影史投资最高的一部电影,《长津湖》的拍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时间紧任务重,恰巧又赶上疫情,拍摄过程一波三折,主创人员几经更换,最终确定了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导演。
影片上映后,观众们发现三位导演分工明确,并没有出现互相排异的现象。
片方是这样介绍三人分工的:
陈凯歌提升开场气质,林超贤主抓动作和战斗场面,徐克则负责故事的完整性和生动。
其中,徐克负责的部分很有意思,生动。
生动这个词,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意味着很多,首先是视觉讨好。
《长津湖》是徐克的第一部战争片,他自己也坦言,此前从未触及过类似长津湖战役一样的真实历史题材。
尽管他之前执导过《智取威虎山3D》,可严格来说,后者剿匪以及卧底的剧情,让它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电影。
从早年间的《蜀山:新蜀山剑侠》开创新派武侠、《青蛇》的双蛇戏水、水漫金山,到《双龙会》中的“二龙同画”,再到近些年或监制或导演的“狄仁杰”系列,徐克一直走在国产电影特效制作的尖端。
《长津湖》中,壮阔的大场面,场景的搭建,视听效果,服道化,造型的细节,配音,画面构图和设计,后期剪辑,CG特效,甚至是一些受伤特效,都是由徐老怪亲自操刀。
生动,还体现在细节。
拍摄《长津湖》,徐克完全没有考虑带入丝毫自己的个人风格,他想要观众对这场战役有代入感,要让观众能临场感受到战场的残酷和寒冷。
徐克使用了很多办法,比如,在人物设计方面,从人物的心理层面出发,让观众多去体验他们的心理感受。
他希望把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的所有活动,以及动作的困难度,都呈现出来,让观众感觉到这是一个在极为艰苦的自然环境中作战的故事。
比如,有些战斗场面要在大风雪里开战,大风雪除了要靠自然风、自然雪之外,其实大部分的风雪都要靠剧组自己制造。
这个工程是很巨大的,也是本次拍摄过程中,徐克感觉最难的地方。
剧组光是吹风组就有三队人,每队人都负责自己特殊的吹风方法。
不仅如此,徐克还客串了美国军官的配音演员。
一位战士从山坡滑下的镜头,徐老怪用纸抽来模仿踏雪的声音。
所有这些,处处体现了徐克对于《长津湖》这部电影的认真态度。
翻看评价内容,除了深感影片煽情感人,被戳中了泪点,还有对于那段历史的重新认识,很少有人注意并点评特效和细节。
而电影特效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会被人看出来,不会被人挑出毛病,不会被人诟病,这一点徐老怪做到了。
生动的终极体现,就是真实。
《长津湖》的文戏部分很出色,比如攻打美军北极熊团的那场戏,其中就有很多的感情戏。
演员们需要思考作为一个军人如何面对死亡,如何面对战友的离去,该怎么去处理他在片中应该呈现的情感。
与其他平庸的战争片文戏演得勉强、节奏别扭不同。七连战士们,无论老兵还是新兵,他们对于战争的看法,从故事开始到后来,每个人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而对于徐克来说,也有很不同的体验,70多岁的他也跟随着演员们到冰天雪地里摸爬滚打,去体会在战争里面的想法和感受。
演员们每天拍完戏之后,回到酒店后还会一起谈话和开会,去谈拍摄的经验,去谈自己饰演的人物。
有一场戏牵扯到牺牲,拍摄之后有的演员就好几天闷闷不乐,他们已经与剧中人物心境相通,这样的投入程度让徐克十分欣慰。
徐克觉得,《长津湖》跟别的戏不太一样:“停留在故事里越久,人就会越投入。”
诚如徐克所讲,投入才会真实。
当然,电影只是某种意义上最接近的还原,只有直面战场的人,才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我们感谢凝聚一心的中国电影人,为我们讲述了壮烈的长津湖战役之故事。
更要感谢那些“一口炒面一口雪,保家卫国护人民”的志愿军战士们,他们面对强敌绝不退缩,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真的是最可爱的人。
感觉林超贤的功劳是最大的:请的是《红海行动》的特效组,风格特点也和《红海行动》有相似之处:够血腥够劲爆,重从电影开头一直打到结尾 !
三位导演之中那位总票房最低的最会装大佬。
徐克祖籍汕尾海陆丰。
还没看以后勉费播的时候再看,早看迟看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