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共和国之子,不复当年盛况,东北到底被什么拖垮了?

锵锵文史局 2023-11-09 16:21:05

你知道吗?东北这片土地,曾经养活了大半个中国,也是一段时期内中国的经济支柱。但如今的东北地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东北,这片曾经辉煌的土地,为什么会沦为全国经济的拖油瓶?是历史的沉重,还是时代的变迁,亦或是自身的困境?

在新时代的东北振兴中,我们应该如何正视东北的问题,找准东北的优势,激发东北的活力?

一、不断衰退的“共和国长子”

东北,曾经是中国的工业摇篮,被誉为“共和国长子”。从清末到民国,东北经历了日本的侵略和殖民,但也因此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如哈尔滨机车厂、沈阳飞机厂、鞍山钢铁厂等。

解放后,东北成为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人均GDP位居全国第一,东北人的生活水平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然而,从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的经济就开始走下坡路,与全国的发展速度和水平相比,逐渐落后和边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1978年到2020年,东北三省的GDP增速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名垫底,人均GDP也从全国第一跌落到全国第十六。

就连曾经的西南边陲贫穷之地,也迅速走上了经济发展之路,只有东北这个老大哥呈现出了经济持续低迷的态势。

东北的工业结构也呈现出老化、单一、低端的特征,以传统的煤炭、钢铁、石油、化工等为主,缺乏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

东北的人口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失,尤其是年轻人和高素质人才的外流,导致东北的人口老龄化和人才匮乏的问题日益严重。

东北的城市也面临着衰败和收缩的危机,一些曾经繁荣的工业城市,如齐齐哈尔、本溪、抚顺等,如今已经沦为“空城”,经济停滞,人口减少,社会治安恶化。

东北的经济衰退,不仅影响了东北人的生活和幸福,也影响了全国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东北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后方,承担着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等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东北的经济振兴,不仅是东北人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期待,更是国家的需要。

二、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的偏移

进入21世纪之后,各省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增长十分迅猛,但各省之间的增长速度出现了很大的参差。

根据国家披露的经济数据来看,2010-2020这十年间,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五个省份基本都是西南和东南地区。

而增速最缓慢的五个省份则集中在北方地区,犹以东北三省最为缓慢。甚至黑龙江省的GDP增速都不及贵州省的五分之一。

其实东北的经济衰退,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从历史上看,东北的经济发展,受到了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的偏移的影响。从清末到民国,东北是中国的政治边缘,受到了列强的侵略和割据,尤其是日本的殖民统治,使得东北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破坏。

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一套以满洲国为核心的殖民体系,将东北的资源和市场垄断和控制,剥削和压榨东北人民,破坏和摧毁东北的民族文化和社会秩序。

日本在东北建立的工业企业,也是为了服务于日本的战争机器,而不是为了东北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日本的殖民统治,给东北留下了深重的伤痕和隐患,也埋下了东北经济发展的隐患和危机。

解放后,东北成为了新中国的政治重点和经济支柱,享受了国家的优先发展和支持。东北的工业建设,得到了苏联的援助和技术,也得到了全国各地的人才和物资的输送。

东北的工业企业,也是为了服务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而不是为了东北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

东北的工业结构,也是按照国家的计划和安排,而不是按照市场的需求和规律。东北的经济发展,也是依赖于国家的保护和补贴,而不是依靠自身的竞争和创新。

这种模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对于东北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埋下了东北经济发展的隐患和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政治中心,从北京向南下沉,向沿海开放,向世界接轨。

经济重心,从东北向东南转移,向沿海集中,向市场导向。原本国家向东北倾斜的财政支出政策也逐渐向东南方向偏移。

这些变化,对于东北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东北的工业企业,失去了国家的保护和补贴,面临了市场的竞争和淘汰。

东北的工业结构,失去了国家的计划和安排,面临了市场的需求和规律。东北的经济发展,失去了国家的优先和支持,面临了市场的选择和判断。

这些变化,使得东北的经济发展,陷入了困境和低迷,与全国的发展速度和水平相比,逐渐落后和边缘化。

这片黑土地逐渐褪去了自己的光芒。

三、困住东北的固化思想

东北的经济衰退,除了受到历史和现实的影响,也受到了劳动力的制约。

曾经的“共和国长子”率先响应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连续多年的生育率下降导致东北地区的劳动力缺乏。

而任何产业都要与劳动力挂钩,“失业潮”来临后,大批年轻人秉持着“走出去”的思想,外出闯荡,留在东北地区的大多都是老年群体,因此能够创造财富价值的人越来越少。

另外东北人长期受到国家的照顾和保障,习惯了稳定和安逸的生活,“铁饭碗、进编制”的口号深入人心,当这片土地失去了原有的计划经济后,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不敢去创新和创业,不懂得去适应和变革。

其实从前段时间上映的《父辈的荣耀》就可以看出,林业工人面对失业潮,每一家都忧心忡忡,想尽各种办法要留住铁饭碗。

因此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东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严重影响了东北人的形象和声誉。

东北的思想和文化,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树立那些符合时代的新思想,培养那些适应市场的新能力,展现那些迎合世界的新风貌。

结语

东北,是一片有着光荣历史和辉煌文化的土地,也是一片面临着严峻挑战和艰难转型的土地。

而这片土地是曾经的共和国之子,也是未来的共和国之子,不负当年盛况,不负今日重托,东北,一定能够重现辉煌,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10 阅读:5032
评论列表
  • 2023-11-26 08:40

    把集体大厂,矿黄了,职工下岗,厂矿南移包给个人

  • ch 13
    2024-01-27 16:00

    1950年工业总产值上海,35.43亿,第一。第二辽宁,29.08亿。第三,江苏。1978年工业总产值,上海第一,514.01亿。第二辽宁370.44亿。第三江苏。解放前上海就是远东第一城。工业化上海也是领先东北很多,以后拿数据来说话。

  • 主宰 13
    2024-01-28 00:37

    这话说的,国家当年在东北进行工业建设不也是为了国家战略不是为了东北吗?别双标的那么厉害,东北的石油煤炭木材,昼夜不停拉往南方给过钱给过政策倾斜吗?如今资源枯竭装的好似没事人一样,施舍一般的面对东北人民说的轻巧话。

    小桥流水 回复:
    不要乱说好不好,现在你们那边的财政支出和养老保险,都是广东这个拨过去的
  • 2023-12-08 11:29

    营商环境相对差些吧。

    飞沙 回复:
    你是做买卖孩子的生意吗?营商环境差就不生孩子了?
  • 2023-11-10 04:44

    长子的故事看看东周列国志吧

  • 2024-02-02 18:41

    放屁!自然资源也是国家计划和安排的???

  • 2024-01-27 08:10

    共和国之子最早指辽宁,不知道什么时候括大到全东北了?

    雨夜听雨 回复:
    分的清干嘛
  • 2024-02-01 06:06

    现在和俄国合作,比以前反而好了。

  • 2024-05-04 06:49

    80年代有个小伙伴中专毕业进入鞍钢,把我们一群十七八岁的小孩羡慕的啊。

  • 2024-04-20 14:17

    国家把钱都投向了深圳等南方城市,东北属于资源地区,暂时保留,以备不需之需。

  • 2024-02-01 06:05

    地缘问题吧

    成功 回复: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

锵锵文史局

简介:欲穷千里目,锵锵文史局。欢迎关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