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荆轲刺秦:一场不靠谱的闹剧(深圳王楷旸)

星火书院课程 2024-08-05 13:46:42

荆轲刺秦:一场不靠谱的闹剧

深圳 王楷旸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史记·刺客列传》对荆轲刺秦送别场面的描写。相信众多人读到这里,会为荆轲的壮举感到悲伤,也会为这位刺客未能成功而深感遗憾。他没有功,只有名,但这份名垂青史的荣誉真的是名副其实吗?他的刺杀失败真的只是天不助他吗?我的答案是,这不过是一出历史闹剧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准备不充分,荆轲自身懈怠。太子丹“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荆轲收了太子丹的很多好处,生活奢华而放纵。这样的环境,不像是准备干行刺一个大国君主之事,反倒是想要顺应自己的贪欲,骗取好处。这种享乐的环境,使荆轲懈怠下来,不愿去考虑行刺之事,直到事到临头才匆匆起行。准备的匆忙,身心的懈怠,造成了行刺失败。

荆轲武艺一般,能力不行。荆轲手持剧毒匕首,左手已经抓住秦王之袖,按理说荆轲应有十足的把握能将其刺杀,然而却不中。而在追逐秦王的过程中,仍有充足机会,但都没有把握住。秦王拔不出剑,兵卫在外,殿内大臣赤手空拳,诸多因素都说明荆轲有十足的把握成功。结果荆轲的追击无效,错失大量机会,直到秦王将剑拔出,砍断了荆轲大腿,荆轲都未能用匕首将秦王划出一个血口子。要知道,此匕首只需划开皮肉,沾刀一点血,就可使人致死。然而结果却不如人意,这足以说明荆轲的资质一般,武艺一般,是个不靠谱的刺客。这一点从后面鲁勾践“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的悲叹中也得到了印证。有力说明了荆轲失败也归于他的能力。

社会背景不利,荆轲得不到科学的理论指导。从原文看,这件事从始至终都是太子丹和荆轲的私下规划。从未向燕王报备,便贸然行动,缺乏诸如姜太公、管仲等优秀谋士的指导。行刺流程不清晰,行刺方式不清楚,诸多未知因素和突发情况未被考虑,这也进一步说明,这是一场不靠谱的闹剧。除此之外,这种国家大事不报告国王而直接实行,扰乱了国家的战略安排,使燕王不知晓便擅自行动,注定了在得不到有效支持的情况下,此行也注定成为一纸空谈。

荆轲的失败,有自身的不足,亦也有时局的不利。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更应该反思这出闹剧带给我们的启示,那便是个人思维要顺应历史洪流,在时代的潮流中练就真本事,而非用儿戏去面对,否则当时代给予机会时,你却不能化机遇为成功,终将负了自己,负了国家。

(指导老师 贺德才)

0 阅读:1

星火书院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