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辅导孩子痛苦的家长,一定要看这本书!

夏天陈小舒 2024-06-13 05:13:40

小舒说

鸡娃这件事,很讲究方式方法的。在我看来,在孩子学习上的叨叨和陪伴都是低效鸡娃,搞不好还起反作用。学霸父母看起来不经意的默默支持,背后是无为而治的大智慧。

在无效唠叨和有用的支持之间,差的是这本书里的理论和实操👇

今天介绍的是一本关于学习原理和方法书,非软广,纯推荐。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对“养成(后天)学霸”的看法,我会从留言里选出5位朋友送出这本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静遥

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

做作业,一定要认真;

少壮不努力,老大捡垃圾

……

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我们每个人肯定都这样被教导过,而现在很多人也还在将这些话讲给自己的孩子听。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道理阐释,举例说明……再回头看着孩子无动于衷的表情,依旧磨屁股、玩橡皮,感觉一股怒火又要烧上来。

深呼吸,默念:所有孩子的问题都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还是先回想下我们小时候听到这些唠叨的感觉。我念书时,一向以好孩子自居,不像孩子根本就把这些话当耳边风,当时我还真的是听进去了这些唠叨,但凭我当时的智商和阅历,我想,这些词的意思大概就是少玩,不要玩,把时间堆在教科书上。

结果低年级的时候,因为学习内容简单,成绩能维持在前几,但高年级后,成绩开始一路下滑,特别是数学物理,无论我怎么“认真”,怎么努力的大量刷题,似乎都没有起色。而从外地转学来的同桌,此前根本没学过立体几何,结果只是在考试前看了一周的书就考了满分。我请他讲题,结果他一句话:这答案不是一眼就看出来了吗,果然,他的卷子上连推理过程都没有。

从此,我相信数理是需要天赋的,也给自己贴上了没有理科天赋的标签,最终高考成绩勉强上了个本科。我也越来越不自信,在外人眼中,我就是那个前期太努力,但是没有后劲的“学弱”,以至于刚拿到高考成绩那一刻还在懊恼,这一路不如当个潇洒的学渣,毕竟殊途同归了。

但最近发现了一本书,《学习的逻辑——中学生高效学习策略体系》(豆瓣8.2分)。

作者叶修是一位思维方法专家,综合研究各类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超过10年,为超过10万名中小学生、家长、教室、校长和区域教育局工作人员进行过培训。看完他的这本书,我突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终于搞清楚了究竟什么是“认真”,明白了我为什么会缺乏“后劲”,并且对数理化天赋这件事也不再迷信,更重要的,在对孩子学习这件事上,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方向。

本书开头就列出了学习最关键的两点:

基本原理:所有高效的学习都是高强度用脑。

整体方法:高效学习,必须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

此后,围绕着两个核心,作者介绍了一些具体的学习策略,包含结构化思维、流程思维、信息循环、记忆策略、时间策略、信息源管理等。

Part01.

先说说基本原理“高强度用脑”

“认真”,努力、专注,这些高效学习的本质就是高强度用脑。

在同样的时间里,大脑产生的有效思维越多,用脑强度就越大;

高强度用脑会让人觉得痛苦、吃力,想要立刻脱离这种感觉;

高强度用脑是可以训练的!只要一开始强迫自己接受了这种痛苦感,随着思维训练的加强,吃力感会减弱,甚至不会感到不适,形象自然的思考习惯。

在同样的时间里,大脑产生的有效思维越多,用脑强度就越大。

什么又是“有效”和“强度”呢?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有ABC三名学生同时做一道数学难题,都耗时30分钟,但都没有做出来,最后三人用了10分钟看了答案搞懂题目。那这三人最后都真正搞懂了吗?遇到类似的题,或者同类型更难的题,是否都会做了呢?

“A学生对难题天然抗拒,一看不会直接躺平。发呆、看风景、转笔、玩手机,关于题目,脑袋里连一分钟的思考都没有,最后,A花了10分钟看答案解析,最终记了下来。如果你立刻抽查他能否把题目解出来,那他确实可以解出来。

B学生紧盯题目,心里很想做出来,他的专注力都集中在题目上,但他想不出什么有效的思路,不知道该用哪个公式。他的大脑只有在小部分时间出现了一些断断续续的零散念头,但却没有把这些零散的念头深入下去,大脑在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处于接近空白的状态。他可能微微皱着眉头,用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一个新的图,试着做了一两条辅助线,但没有找到解题的灵感。20分钟过去了,他没有解出来题目。最后,他花10分钟看懂了答案。

C学生看完题目以后,大脑高速运转着,充斥着各种想法。他先想,既然是旋转问题,那可能要用到全等三角形或者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我要找一下图里的三角形;他一会儿又想,三角形不够,是不是要做几条辅助线?于是,他先试着从某个点上做一条垂线,或者连线,或者平行线。当他试过了很多种辅助线后都没有做出题目,他又想会不会要用勾股定理,然后设几个未知数?随后他在草稿纸上列出了一堆式子。可是他依然没有解出题目。最后他又想,这个E点的轨迹看起来像个圆形,会不会用到四点共圆、圆周角之类的知识?于是,他又进行了一大堆尝试。总之,他的脑子里有大量的想法,而他把这些想法都进行了尝试和推演。可惜,直到时间结束他依然没有解出正确答案,最后他花10分钟看懂了答案。”

这个例子简直太生动了!

这ABC三人不就是所谓的“学渣”、“学弱”和“学霸”吗?学渣那是学习态度上就有问题,学弱不是真的能力弱,而是没有正确的理解有效学习的本质,而学霸也只不过是克服了高强度用脑带来的不适感,甚至是享受这种用脑强度,以至于养成了高强度思考的习惯。

回过头来看我当年所谓的“认真”,貌似很想要学好,但一旦大脑进入深度思考,就本能的回避这种痛苦,回避过程中又会感到焦虑、自责,于是强迫自己回到题目上,浅尝辄止地又试了一种方法,当再次卡住后,就又开始新的一轮走神、拖延、自责,最终陷入一种习得性无助。

殊不知,学霸也会遇到各种一时半会儿解不开的难题,只是他们并不会因为思路被卡住就放弃,此路不通,那就换一条,还不通,那就再换……至于能一眼看出答案,那也不过此前已经对类似的题做了大量的尝试、思考以及练习,最终将解题思路内化了而已。

虽然我们早已毕业,但而看看现在遇到工作或生活难题的我们,似乎并没有什么长进。遇到一个毫无头绪的项目策划,便开始头疼,抓耳牢骚。小红书、抖音来回切换,好不容易敲下几行字,一旦卡顿,又开始掏出零食……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克服遇难则退的习惯,进入高强度用脑的状态呢?

首先,就是需要明白当你开始真正认真做一件困难的事情时,一开始这种大脑的难受是正常的,甚至是必须经历的,任何人都一样。

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孩子,在遇到难题表现出痛苦和烦躁,我们做的恰好不是(自我)批评,而是(自我)表扬!因为这说明,我们在用脑了,此时你们应该击掌相庆,给到自己/孩子肯定,以及继续往下思考的鼓励。

其次,强调循序渐进。

这其实和健身一模一样,一个久坐办公室的人,一来就搞铁人三项,对运动产生心理阴影不说,不出人命就是好事了。大脑和肌肉一样,都是一步步在恰当的痛苦和撕裂中逐渐生长。

所以,不要逼自己一天搞定一个大项目,而是拆解、细化,规划,执行。对于孩子更是,以他们现有的能力为起点,一次只做难一点点的题,并且把这部分题做熟、做精,直到能一眼看出解题思路,再逐级往上,最终让大脑“肌肉”逐渐适应高强度的思考,“无痛”当学霸。

Part02.

整体方法:高效学习,必须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

我们的教育是工业化的产物,它的系统特性更是脱离不了“经济和效用”的标签,成本、性价比都是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遗憾的是,人却不能被简单的量化和平均化,“每个孩子都如此不同,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是被学校和老师安排着,按照统一进度学习,学校在中心位置,学生围着中心转。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负担降到最低,而学生和家长的负担由此加重,同时学习效率降低。”

所谓的“自我为中心”,就是需要根据现在自己有知识储备基础,按照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强弱项,安排好适合自己的学习的重点和节奏。

“学校、老师、课程、教辅资料、作业,都只不过是他的工具和辅助资源。这些辅助资源围绕着他,根据他的需求随时变化,做到取舍自由。”

对于“大锅饭”和“开小灶”的学习模式对比,我自己就有深刻的体会。回到前文,还记得我高中变成学弱了吗,但剧本还有反转。

我大学依旧学的理工,当时一心想出国,纸醉金迷的《sex and city》实在是太有诱惑力,这就得把GPA尽量搞的高一些,奈何概率、线代、物理化学,这些课程对于数理学弱来讲,真的是降维打击。不像中学阶段的,只要背下了公式,怎么着都能套用一下,推出几步,但高数不行。

但大学的学习节奏相对自由,我有大量完整的时间可以专攻一门学科。记得有一天我花了大半天,把物理化学一个超级复杂的公式在草稿纸上硬着头皮推导了出来,虽然过程艰难,但突然就有了开窍的感觉,之前原本复杂混乱的题目一下就清晰起来。此后,我买了一本练习册,这次再也不一篇卷子从头做到尾了。因为有大量的自主时间,我也暗示自己不要着急赶进度,就从最简单的题开始,直到做到我能对这种类型的题了然于胸……在集中一两周的时间里,我所有的自习时间,几乎都花在物理化学上,并且以此类推,我把该方法用到高数上。期末考试,高数满分,物理化学虽然没有满分,但是全班第三,这门课当时班里三分之一的同学的挂科了。

现在看来,我这段“翻盘”的经历,正式做对了作者说的两个关键点:理解公式(高强度用脑)和集中学习冲刺(以学生自己为中心)。

看到这里,相信你和我有同样的问题,大学生还好,中学生或者小学生脱离学校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这也太大胆了吧,而且老师会同意你“脱轨”学习吗?也许那些特别优秀的孩子可以试试,但普娃或者是学渣,能跟上学校的规划就不错了。

但其实正确的逻辑是,“因为学生懂得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管理,所以变得优秀,而不是学生足够优秀,才能进行自主学习管理”。学生应该先学会进行自主学习管理,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在探索自主学习管理的途中会有试错、调整和反复,此时需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上的指导,让学生在试错和经验总结中成长。越是高年级的学生,所学的知识难度越高,学习压力越大,他们也就越需要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学习。”

“在我国的教育环境中,最好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具有完善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而为了达到此目的,倒推回去,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应该开始大量的自主学习试错和修正,在小学阶段应该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管理意识。”

Part03.

具体学习策略

本书后半部分提到了大量具体的学习策略,比如:

结构化思维:很多人把结构化思维认为就是思维导图,但并非如此,现在很多小学生也在学思维导图,但为什么效果不大甚至没用,作者也给到了解答;

流程思维:我们都知道学习包含4个环节,预习----听课-----练习----复习,但每个环节都是必须的吗,具体每个环节又该怎么做;

信息循环:不要苛求一次性完美,通过多次循环的方式反而更高效。循环的核心环节是检测\检查,在学校中,这个环节就是考试。学习了这节内容后,可以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考试就是学习的一部分,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考试的意义,知道对我们大有裨益,从而也不再惧怕考试。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针对中高年级学生会遇到的问题,而提出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阅读,也希望大家也都有收获。

多动症?分心的优势

如何让难管的孩子拥有自控力?

带你5分钟读完《P.E.T父母效能训练》,和娃沟通不再暴躁

父母书单|看到孩子,读懂孩子

0 阅读:0

夏天陈小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